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甲骨文。是商王盤庚遷殷亡於國的遺物。後來在鄭州和洛陽的商代遺址也有出土,在北京昌平和陜西周元遺址也發現了西周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自然開始的,沒人關註。
1899,王鑒定為商代文字,並從事收藏工作。安陽殷墟考古發掘始於1928,收獲最大的是1936年夏發掘的127號坑,共獲甲骨文17000余件。在綜合所得的基礎上進行編輯加工,編輯成殷墟劇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收集了安陽殷墟出土的1899年以後80年的甲骨文,***41956件,由郭沫若主編,胡厚宣主編具體指導,編成《甲骨文合集》。
20世紀7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殷墟發掘了4589塊甲骨。鐘少麟等五人編《小屯南甲骨》。甲骨文約有4500字,能識別的約有1/3。其基本詞匯、基本語法、基本字形結構與後世漢語言文字相同。按許慎的六書,指的是物、象形字、字形。甲骨文可以斷代也很清楚,早晚很清楚。從壹些常用字的變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很多關於漢字發展的知識,比如:簡化字、繁體字、日益簡化字、筆畫越來越少;形聲字,象形字加音標,借字加音標成為形聲字。甲骨文最初指的是安陽殷墟,經過很多學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國文字史上可以算是壹個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地都發現了周朝的書面甲骨,其中岐山和扶風更為重要。這些材料的字形與殷墟的不同。
摘自百度作業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