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二百多年間,只有太祖劉邦、太宗劉恒、世宗劉徹和中宗劉詢四位皇帝獲得了廟號。
特別是漢文帝劉恒,在位期間極大地恢復了漢初被破壞的國力,提高了生活生產水平,發展了農業和工商業,與兒子劉啟共同建立了文景的統治,為漢武帝破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他是壹個承前啟後的重要皇帝。
但就是這樣壹個人,他的父親劉邦生前從未打算讓他當皇帝。
不利地位
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他的出生非常傳奇:
劉恒的母親姬伯是戰國時期魏國貴族的私生女。她母親曾托人面見,得出“她應該是天子”的結論。
這已經成為姬伯母親推銷女兒的壹個重要手段。當她告訴當時的西魏國王魏寶,王維幸福地嫁給了姬伯。
但衛寶想生個天子的願望沒能實現。不久,西魏被韓信和曹參征服,姬伯被劉邦作為戰利品帶進宮中。
也許成為劉邦基妾的姬伯只有壹次幸運。但這壹次,姬伯懷上了龍種,十月之後出生的王子是劉恒。
劉恒不被愛的母親似乎決定了他不被愛的命運,這從他得到的封地就可以看出來。
劉邦有八個兒子,除了呂後的長子劉英被立為太子外,其余七個兒子都被封為國王和封地。
長子劉飛封地是東方最大的國家,實力雄厚。
三子劉如意最受劉邦寵愛,被封到經濟最發達的趙國。
五子劉徽、六子劉友封的郭亮、淮陽國雖然不如趙國,但也地處中原富庶之地。
常陸所在的淮南,離封地有點遠,但氣候溫和,邊境問題少;
雖然第八子劉簡被封在北方邊境的顏地,但土地廣闊。
只有劉恒居住的代國,封地比較狹窄,靠近匈奴,氣候比較惡劣,可以說是七王之最。
母親和自己的冷遇,讓劉恒從小養成了謹慎低調的性格,卻成了他日後登上王位的契機,正應了那句老話:“禍從口出,福在不幸。”
巧妙避免災難
劉邦死後,劉玉鑫嬴為漢惠帝繼位,他的母親呂後自然成為皇太後並掌權。獲得權利的呂後對她的前對手和他們的繼承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
首先是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和劉如意母子。
先是戚夫人被剃頭囚禁在永祥,最後被殘忍地砍斷頭發,毀了五官,扔進廁所,慘死。
雖然趙王如意受到惠帝的保護,但年輕善良的皇帝終究無法與他心狠手辣的母親抗衡。有壹天,呂後趁惠帝不在,闖進皇宮,毒死了如意。
但令呂後吃驚的是,目睹了這壹切的惠帝也遭受了沈重的打擊。從此,他不顧國家大事的失敗,縱情聲色。幾年後,他帶著弟弟離開了這個世界。
下壹個受害者是劉飛,由於他在家庭晚宴上的粗魯行為,他差點被呂後毒死。最後被迫給了壹個縣城,認了妹妹做幹媽,才逃過壹劫。四年後,劉飛去世了。很難說他的死與這種懦弱的精神無關。
繼劉如意之後,先後改稱劉友、劉徽為趙國諸侯。兄弟倆壹個因為被囚禁在北京餓死,壹個因為抑郁癥自殺。燕王劉簡在呂後下手之前就死了,但他的兒子卻被呂後所殺。
淮南王常陸是個例外。常陸的母親在生下他後去世了。王子是由呂後親自撫養長大的,呂後待他如己出。他怎麽會被老虎毒死?
唯壹靠智慧生存的人是劉恒。劉徽死後,呂後命令劉恒繼承王召。論封國的實力,趙遠遠強於代國,但敏銳的卻意識到了危險。
惠帝死了,失去依靠的呂後深陷危機。她決心進壹步鞏固自己的權力。她扶植了兩個小皇帝做傀儡,同時在朝鮮安排了黨員,準備把自己的勢力擴展到各諸侯國。
劉徽死前,曾打破劉邦“非劉不王”的白馬誓言,立他的兩個侄子為王。趙是壹塊肥肉,當然不會把它留給外人。除此之外,趙還有三個兄弟被殺。如果劉恒上臺,恐怕今後等待他的只有致命的災難。
說了這麽多,太後的命令怎麽敢輕易違背?聰明的劉恒推辭了,理由是她早已熟悉這裏的事務。她沒有冒犯呂後,而是接受了“我願意做第壹個母親”這句話。
除了巧妙的托辭,劉恒父子不被劉邦喜歡也成為他們得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呂後掌權後才放姬伯出宮與劉恒團聚就是明證。
部長們的判斷失誤
在死後,跟隨劉邦的老英雄們與劉王室聯手,滅掉了魯國的整個家族,控制了國家事務。
壹方面,呂後十多年的執政讓他們飽受壓抑和排擠,另壹方面,他們也看到了朝野的無限風光。他們都沒有能力和實力壟斷這個國家,但又不想失去權力,更害怕將來遭到報復和清算。
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需要壹個合適的代理人站在前臺——壹個劉姓、沒有陸家背景的弱勢皇帝。
劉英的兒子們不能留下來——畢竟我們是他們的第壹親人。剩下的,只有劉邦的壹個哥哥,兩個王子,三個成年孫子。
皇帝的弟弟先被排除在外。
楚王蛟劉跟隨劉邦多年,讀了很多詩,在思想上和他的哥哥非常接近。這樣的人壹旦當了皇帝,恐怕就要在掌聲中和英雄派玩了。
孫子也選不上。
雖然劉飛膽小,但他的三個兒子都很勇敢。老二劉璋,死前敢於當面頂撞,當著她的面殺了壹個呂氏宗親。呂後死後,大哥劉向帶頭進攻,而劉璋和劉興舉則留在宮中做內勤。這麽勇敢的三兄弟怎麽可能是別人做出來的?
剩下的是兩個王子。常陸是由呂後帶大的,與他關系密切,所以他不能被考慮。
經過壹番淘汰,剩下的只有這壹代的王。。
對每個人來說,的各種條件似乎都很合適:高祖之子,與魯無關,最重要的是,他似乎很軟弱。
劉恒的弱點表現在兩個方面:偏遠的封地和不受人喜愛的位置決定了他實力的弱點,他願意留在鄉下而不去繁榮的趙顯示了他性格上的弱點。
因此,劉恒最終浮出水面,成為新皇帝的指定候選人。
如果壹切如他們所想,也許曹丕篡漢或王莽篡漢會提前幾百年發生,也許漢朝會像秦帝國壹樣短暫。但是支持劉恒的人做夢也沒想到這對他們來說是壹個大錯誤,所有人都瞧不起這位23歲的王子。
當接到他請求進京即位的消息時,劉恒的舉動似乎顯示了他的懦弱:壹是向部下請示,部下爭議不斷;然後他又去咨詢母親,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然後他去占蔔,結果運氣不錯。但他沒有立即行動。而是派叔父去北京查明真相,得到肯定的回報後才起身前往長安。
盡管如此,劉恒並沒有直接進入長安城。停在高陵,派大臣昌松進城詢問情況。昌松來到長安城外的渭河大橋,在這裏接見了丞相和迎接他的官員。得到獎賞的劉恒隨後來到渭河大橋。
見面後,發動政變支持新皇帝的主要人物周波出面,希望與即將登基的天子單獨交談。
到目前為止,劉恒的表現都符合他的預期:很明顯,這是壹個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但他猶豫著繞著餡餅走了幾圈,才慢慢靠近。
躊躇滿誌的周波這會兒是要獨吞天子的功勞,順便嚇嚇這個膽小的孩子,好讓他以後對自己言聽計從。沒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周波要求單獨會見天子,遭到了昌松的直接拒絕:“如果太尉要談公事,他會當著所有人的面說的。如果他要談私事,對不起,國王沒有私事。”
劉恒之前的行為不是懦弱,而是謹慎。當他第壹次得到英利的消息時,他的部下張武說:“朝中大臣都是高帝(劉邦)手下的將領,善於用兵,詭計多端。他們不是不想比別人差,而是怕高皇帝(劉邦)和呂後。”
現在劉邦和魯全家都不在了,突然有消息說他要去北京。如果他真的是個懦夫,他可以拒絕請求,躲在自己的國家裏平靜地生活。然而,蟄伏已久的劉恒知道這是他的機會,但他必須處處小心,步步為營。
但此刻,情況不同了。來到渭橋後,情況變得明朗了。他知道他的立場是大臣們壹致同意的,即使擁有軍事權力的邱也無法改變。這樣的話,是時候展現妳的鋒芒了。
最終的勝利
昌松是這麽說的,但他表達的是劉恒的意思。《史記》中沒有記載劉恒聽到這句話後的反應。他的沈默代表了他對昌松的認可。周波發現不對勁,沒辦法,只好把玉璽給了傑夫。
更意想不到的事情還在後面。這位年輕的天子在登基之夜,連做了三件事:拜張武為大夫,管理皇宮侍衛;任命為魏將軍,掌管駐京軍隊;發布聖旨,大赦天下。
控制皇宮,掌握軍隊,善待人民。先保證自己的安全,再通過軍事政治手段鞏固自己的地位。
壹夜之間,劉恒掌握了主動權。在鏟除朱呂的過程中大顯神威的英雄們如夢初醒,知道自己上了壹個年輕人的當,但為時已晚。
就這樣,劉恒從壹個被忽視的王子變成了壹個強大的皇帝。
在位期間,他厲行節約,勤奮工作,熱愛人民。他廢除了體罰和坐在壹起的法律,減少了徭役和賦稅,大大減輕了人民的痛苦;同時,他還推行捐糧換爵位,開放國有資源鼓勵私人開礦,刺激私營經濟發展;他派遣使節到南越,使其成為諸侯,安慰匈奴,兩次平定軍閥叛亂,維護國內穩定。
縱觀劉恒的前半生,低調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當壹個人的天賦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時候,也可能被別人視為威脅。所以,不僅要學會展示實力,更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收斂,收放自如,才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