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宋定國的哲學名句

宋定國的哲學名句

*知足者樂,知足者樂。(轉型婚姻)

*命運不可尋,不可搶,不可錯,不可抗拒。(轉型婚姻)

*戀人不壹定會把傑克變成狗。(轉型婚姻)

*能導致美好婚姻的異性誘導,是無意的,也是自然的。所謂“無意”,即雙方內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對彼此心靈的自然沖擊;所謂“以自然為本”,就是不受邪念和外力支配,不人為,順其自然。總之,男女之間真正的愛情,是從無意的自然感應開始的。(周易與人生)

*自然地愛壹個人是純潔高尚的;自然得到壹個人的愛是幸福的;這種愛情促成的兩個姓氏的結合是神聖的。(周易與人生)

*對與錯,對與錯,得與失,失與失。誰能體會其中的滋味,誰就幸福壹輩子。(《吊壺之夢》)

*前人騎馬,我們騎驢,後面跟著大車。不要責怪自己不如別人,自卑的人很多!(《吊壺之夢》)

*當妳遇到不幸時,妳會感到悲傷和憤慨。抱怨上帝為什麽這麽不公平?但當妳走出自己狹隘的世界,與那些比自己遭遇更多不幸的人相比,妳會得到壹種莫名的安慰,心中翻騰的波瀾很快就會平靜許多。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心靈自我調節,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心理自我平衡。這種自我調節或自我平衡,對於人體健康的維護和疾病的防治,往往比吹給神仙的靈丹妙藥更好。(《吊壺之夢》)

*作為萬物之靈,人與其他動物的壹個根本區別在於,他能夠進行這種心靈的自我調節。有意識地、及時地、最大程度地自我調整心態,是自我保健的壹個秘訣。(《吊壺之夢》)

男人,要想戰勝別人,首先要學會戰勝自己,也就是先學會自救,然後才能談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吊壺之夢》)

*心態調整的秘訣就是八個字:順應自然,自得其樂。(《吊壺之夢》)

*順其自然和逆來順受有什麽區別...如果下雨,那就是大雨滂沱。下雨了,躲起來或者帶把傘是很自然的。順應自然不是消極被動的適應,和逆來順受不是壹回事!(《吊壺之夢》)

*比上壹個少,比下壹個多。與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妳會在不幸中找到幸福,樂在其中!(《吊壺之夢》)

*日常生活有規律,飲食適當,適度休息休息,平靜生活,順應自然,擺脫自我,享受自我。災難和疾病從何而來?!(《周易》與養生)

*“糧倉其實是懂禮儀的,吃飽穿暖就知道榮辱。”這種說法是合理的,但不全面,因為它沒有涵蓋身體和精神上的缺陷。畢竟人和普通動物不壹樣,對他來說還有更重要的精神需求!壹個不能得到基本身心滿足的人,很難遵守禮儀,顧及榮辱!(《周易》與養生)

*“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這句話太籠統了。確切的說,人生的價值在於回報妳從社會得到的,也就是付出就是貢獻。“少取多予”是實現和提高自己人生價值的關鍵。(“生命值=!?!》)

*“秤不叫自己。”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我們總是違背這個常識,“老太太賣瓜自賣自誇”!自己(個人或群體)的功過,還是讓別人、世界、後人去權衡吧!(“生命值=!?!》)

*每個人都是凡人,沒有人是上帝創造的天才、聖人或偉人。被神化的人和被人化的神壹樣虛幻荒謬。(《上帝與人的變奏曲》)

*所謂修養高的人,並不是說他達到了再也不萌發邪念的“高深”境界,而是在邪念萌發之初,他就能通過自己的修養努力,有意識地及時克制和驅逐邪念。(《上帝與人的變奏曲》)

*“愛”的本質在於奉獻,只有無私、無私、無悔的奉獻才是真愛。而母親對孩子的愛是這樣的!(“媽媽,媽媽”)

*假冒偽劣產品背後潛伏著假冒偽劣的人品和官德。如果不從假冒偽劣的人品和官德根源上解決問題,“打假”幾乎行不通。(“媽媽,媽媽”)

*完全建立在自我意識和自省的基礎上,大自然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往往比直接的說教和勸誡更有效。因為它是日常的,無意識的,循序漸進的,符合人的精神成長規律的,開啟人的心靈,啟迪人的理智,逐漸積累起來,達到壹定的境界。

*“神”是不公平的,“神”是未知的。要想登上巔峰,只能登頂!(“媽媽,媽媽”)

*人只要活著,就不可能沒有信仰。區別只在於具體的信仰對象、內容和程度。但是,無論信仰的具體對象和內容如何,它都是人類的精神支柱。壹個人壹旦失去信仰,就相當於精神支柱的崩塌,然後疾病和死亡就來了!所以,妳可以幫助人們把自己不科學不健康的信仰換成科學健康的信仰,但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壹定不要輕易動搖,尤其不要隨便破壞人們的信仰;不然就像把人往墻上推!(“媽媽,媽媽”)

天啊,在普通人眼裏妳是最公平最聰明的!不然怎麽叫“神”或者“神”!當世界上的普通人無處尋求正義,每天陷入不該被關押的窘境時,只能祈求妳給他們壹線希望!如果沒有妳,如果連妳都不公平不清楚,那老百姓可就真的失去了最後的出路和希望了!上帝啊,妳是無助的普通人面對無助的環境和遭遇而無法自拔的法寶。(“媽媽,媽媽”)

*善良的普通人,雖然已經從親身經歷中感受到神靈連衣食住行這些最基本的實際困難都解決不了,但還是向神靈祈禱了1001次!殘酷的現實往往讓人陷入無奈的境地。為了生存,無助的人們只能祈求神靈的保護!(“媽媽,媽媽”)

*哪裏有不公正,哪裏就有上帝;哪裏的香更旺盛,說明冤屈更厲害!世界越不公平,人越應該向神靈祈禱!(“媽媽,媽媽”)

*我們不應該指責和鄙視老百姓對神靈的迷信和無知,而應該洞察和根除社會不公!在社會不公被徹底根除之前,任何破除迷信的宣傳或運動都是無濟於事的!當這個世界已經根除了不公正,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公平,誰還會希望任何壹個神的存在,祈求它的保佑?!(“媽媽,媽媽”)

*竹絲有話遮真相,野新聞不能露真相。知世間是非,必問底層百姓。(《讀史》)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聽耳,七十而隨心。”回顧我大半輩子反對聖人的話,我不禁感到慚愧——

有很多人30歲沒有站起來,40歲迷茫。現在50年過去了,他們仍然對“命運號”壹無所知!至於“聽話”“隨心所欲不逾矩”,那就更難奢望了!

喔,喔,喔!我和聖人是如此不同。是因為個人天賦的差異還是後天做出的努力的差異?是個人素質的差距還是社會環境的差異造成的?

我和聖人在天賦上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比起天賦我更看重後天的努力!

我和聖人在個人素質上肯定有很大差異,但我更看重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而且人的素質的提高也是受制於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心裏話》)

每個人都是壹本難讀的書。人生在世,誰不迷茫困惑?誰沒有隱私和吐槽的心?健康科學告訴我們:隱私可以保留,但要吐出來;否則會導致心理障礙和情緒異常,由此引發的疾病壹般比通奸引發的疾病要難治療得多。所以,找壹個朋友說心裏話,吐槽自己的郁悶和不開心是很有必要的。(《周易》與養生)

*“越是誠實善良的人越容易上當受騙!”但是老實人不能不做老實人!世界上沒有誠實的人,世界會亂得壹塌糊塗!我們做什麽呢老實人動員,互相提醒,報警!(周易與人生)

*“饑不擇食”,人在非常饑餓的時候,會不擇食地狼吞虎咽。不止如此,人們是如此的饑餓,以至於他們會不顧國王的法律去偷竊,不顧禮貌、正義和羞恥去搶劫!(周易與人生)

*人的卑鄙不是表現在本能上,而是表現在智慧上。人的智慧如果運用不當,就會拖垮人的高尚,使之變成卑鄙。人的高尚隱藏著卑鄙,人的卑鄙閹割了高尚。那些充斥著假冒偽劣的網絡,不都是最終讓它們的編織者,壹個個從高貴的殿堂上墜落嗎!(“很自然,享受吧”)

*奇怪的是,壹個人越高貴,就越容易被卑鄙所困擾;壹個人越是卑鄙,越是經常夢見高尚。越是執著於卑鄙,越是執著於高尚;壹個人越是夢想高尚,就越是證明自己的卑鄙。高尚總愛卑鄙,卑鄙壹次又壹次藏在高尚裏。(“很自然,享受吧”)

*如果人真正表現出自己的高貴,就不應該靠自己高貴,而應該向蜘蛛學習,蜘蛛自然會織網,在網上行走。很自然,很享受。(“很自然,享受吧”)

*有壹種偏見,認為法律法規制定得越來越細,社會就會越先進,越來越文明,卻不知法律和道德是成反比的:法律法規制定得越來越細,道德的水平和作用就會越來越低,越來越差。當人們的壹舉壹動都必須受到法律的規範和約束,否則社會肌體無法正常運轉,只能說明社會的道德已經極度低下了!(鞭炮和中國新年)

*人們常常感嘆“物欲橫流”!我說:不止,是“橫流”!難道妳沒看到,我們的“明星名流”、“達官貴人”們在“物欲”領域玩得越來越累,然後爭先恐後地“為自己立碑”,祈求“名垂千古”、“永垂不朽”!(《近則易失,遠則明》)

*要“揚名立萬”是可能的,也很容易,但要“流芳百世”卻很難。很大程度上,“成名於世”是可以隨意取得的,可以用金錢、權力甚至任何手段,而“成仙”則是完全獨立於個人意願的,不是用金錢、權力就可以買到、換到、搶到的!(《近則易失,遠則明》)

*人是壹定時代、社會和歷史條件下壹切社會關系交織成的社會關系“網”中的壹個“結”。沒有人的“結”,就不會形成社會關系的“網”,而沒有社會關系的“網”,人的“結”也就失去了意義。(人性的揭示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建立)。

*人是壹切社會關系的起點、交叉點、支點和終點。任何社會關系都是人產生的,所以他是社會關系的“起點”;所有的社會關系匯集在壹起,所以他是社會關系的“終點”;任何社會關系都依賴於人,所以他是社會關系的“支點”;所有的社會關系都在這裏交接,所以他是社會關系的“交叉點”。所以,人在社會關系中,社會關系在人與人之間;活著的人有助於活躍的社會關系,活躍的社會關系孕育著活著的人。(人性的揭示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建立)。

*未來屬於青年,青年創造未來。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孕育和造就了壹代又壹代躍進、躍進的年輕人;壹代又壹代青年在呼喚和推動著壹股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新技術革命和社會趨勢)

*是什麽推動人類社會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是社會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靠什麽?要靠人的創造性勞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創造性勞動是社會生產力形成和發展的直接動力,因而也是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新技術革命和社會趨勢)

*技術革命雖然不能直接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但其成果總是被歷史上的先進階級作為革命鬥爭的武器,用來改變世界。當技術革命與社會革命相結合,技術革命的成果被先進階級用來進行社會革命(改造)時,技術革命將對社會進步起到更大、更明顯的推動作用。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技術革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杠桿。(新技術革命和社會趨勢)

*把握社會關系的“網”與“網上結”的關系,是解開人生價值之謎的關鍵。人生價值的真諦在於回報社會給予(貢獻)的東西。(“生命值=!?!》)

*生命的真正價值在於付出和索取的關系。也就是說,看壹個人的生命是否有價值,僅僅看付出是不夠的。只有把他對社會的付出(貢獻)和他從社會中獲得的進行比較,才能做出正確的回答。(“生命值=!?!》)

*如果我們用代數的“正”和“負”來分析人生,把人生中的收獲看做“負”,把付出看做“正”,那麽我們就可以進壹步探討。

*社會關系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尺。我們每個人不僅是天平的被稱物,也是天平的砝碼。作為壹個“被稱量的對象”,我們要虛心接受“天平”的稱量;作為壹個“砝碼”,我們要準確發揮自己的作用。(“生命值=!?!》)

*“秤不叫自己!”這是最簡單的常識。人也不可能“自稱”即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整個人類發展史反復揭示了壹個道理,當代人很難客觀公正地評價當代人和事,包括作品。總的來說,當代所有“轟動”、“顯赫”、“紅極”的人和事,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暗淡!相反,當代那些不“轟動”、“突出”、“紅極”的人和事,包括作品,尤其是壹些已經被禁止和埋沒的作品,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被後人所稱道,顯現出崇高的價值和耀眼的光芒。有價值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去世後才出版的,壹般沒有被別人刪除、加工、包裝過!(《近則易失,遠則明》)

*“廬山真面目我不知道,我只在這山裏!”這是事實!且不說妳無法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就連和妳有過接觸的人也無法完全客觀公正的評價妳。因為人是感性的動物,所以立場、觀點、方法必然會受到個人感情、情緒,甚至偏見、成見等的影響。,而生活在同壹個時代、同壹個環境的人,因為交往或者感情上的恩怨,難免會產生壹些不好的情緒、偏見和成見等等。所以當代人很難客觀公正的評價當代人和事!超越“這座山”,或者說以後,人們會少受個人交往和感情恩怨以及由此產生的偏見和成見的影響,所以對人和事的評價會變得更加客觀公正!(《近則易失,遠則明》)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愚蠢地認為,這個“旁觀者”只有和“當局者”沒有私人關系和感情恩怨,才能“清楚”。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旁觀者”才能擺脫委屈、情緒、偏見、成見對令“權威”著迷的事物的束縛和影響。換句話說,只有那些與“權威”和令其著迷的事物無關,不被恩怨、情緒、偏見、成見所束縛和影響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旁觀者”!(《近則易失,遠則明》)

*近了容易迷失,遠了就清楚了。這是歷史的辯證法。可以為自己、親友、同事等立碑。妳甚至可以利用妳的特殊地位,把這個紀念碑立得極高,立得很美。這是妳的自由,但這個紀念碑和傳記是否正直?到底有沒有價值?有多值錢?而它是否能站穩腳跟,長久屹立,那就只有留給別人,尤其是人民和後人去評判和處置了!(《近則易失,遠則明》)

*說明學習和政治是完全不同的:學習的目標是求真,需要多懷疑、多提問、多思考、壹絲不茍、“循序漸進”,而政治不是。真正的學者不會玩政治,會玩政治的也不再是真正的學者;文人壹旦屈服於權力,迷戀於“頭上戴花羽”,就會被戴上緊箍,任由“佛咒”擺布,充當文儀;政客壹旦玩弄學問,就會把學問變成玩弄政治的工具。(《百感交集回憶在北大哲學系學習的六年》)

*普通人解決不了政治代數,再聰明的經濟學家,如果把他的聰明用在解決政治代數上,只會受到重創!政治代數的“解”壹直掌握在高層決策者手中,充滿了神秘的變數。(《百感交集回憶在北大哲學系學習的六年》)

*萬物都是流動的,沒有不變的東西(包括物質的、精神的、人的)。將事物絕對化、神聖化,不僅違背客觀辯證法,也是政治迷信、權力迷信、個人迷信的重要思想來源。這三種迷信是政治鬧劇、政治動亂、社會動蕩和悲劇屢屢發生的主要根源。(《百感交集回憶在北大哲學系學習的六年》)

*學生批評老師可能有很多理由。比如領導的迷信,讓腦子膨脹,連父母都認不出來。老師是什麽?但無論如何,它包含了對中國倫理中最基本倫理的拋棄!良心、良心、人品對普通人很重要,但對學者尤其重要:讓北大驕傲的馬寅初校長難得的人格魅力,就在於他從不向權力屈服,始終恪守中國學者的良心、良心、人品!而如果壹個經濟學家拋棄了自己的良知、良心和品格,那他只能充當文人和妓女。(《百感交集回憶在北大哲學系學習的六年》)

*顯示了人性的脆弱。迷信可以扭曲它,盲從可以扭曲它,政治強制甚至可以扭曲它!“文化大革命”結合了迷信、盲從和政治強制,使它變得更加扭曲——卑鄙、虛偽、自私、貪婪、猜疑、陰險、狡詐和殘忍...全部暴露並達到頂峰,“文化大革命”也因此成為壹面鏡子。用它來照看自己,發現自己的弱點並改正;如果妳照顧別人,妳就能發現人性的卑鄙,並戒掉它!(《百感交集回憶在北大哲學系學習的六年》)

*上北大的時候,因為太註重考試,知識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正是因為我為當時所學的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得以在後來的工作中拓展知識面,重新學習。我在研究生期間探索的“三邊”學習法,即“培養(學習)、播種(研究)、收獲(結出成果)”,得益於北大對學習方法正反兩方面的總結。(《百感交集回憶在北大哲學系學習的六年》)

任何壹個學生出身的人都會體會到,有壓力的學習和無壓力的學習沒有區別!學生的動力至少有很大壹部分來自於壹定的壓力。適度的壓力有益無害。我真的不太贊同有壓力的學習被稱為“應試教育”並在目前被否定的觀點,但是取消考試等無壓力的教育才被稱為“素質教育”!(《百感交集回憶在北大哲學系學習的六年》)

*經過大半輩子的磨練,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哲學給我的教訓。因為從小喜歡歷史和語文,所以經常說“歷史是我的腳,語文是我的手,哲學是我的腦。”。我以“心”的哲學為指導,用“手”和“腳”雙管齊下,在學習的海洋中泛舟,在書籍的森林中勤奮狩獵。“哲學不僅讓我突破了學科壁壘的分割和束縛,也讓我熬過了艱辛和挫折,擺脫了迷信和盲從,過上了更加善解人意和輕松的生活。(《百感交集回憶在北大哲學系學習的六年》)

*對於學生來說,最大的災難就是荒廢學業!沒有人願意遇到這樣的災難,但是災難來了,後悔和抱怨又有什麽用呢?不如從它所給予的不幸和痛苦中反思和總結教訓!這樣反復做了之後,我覺得這是壹種意想不到又無可奈何的另類“資源”。(《百感交集回憶在北大哲學系學習的六年》)

*“四清”尤其是“文革”讓我意識到,認識真理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接受的很多所謂“普遍真理”,既不是全真的,也不全是“普遍的”,很多都是詩人的浪漫假設;實踐真理更是難上加難:連“實事求是”這樣簡單的道理,連它的始作俑者都沒能壹以貫之,甚至反復反其道而行之,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百感交集回憶在北大哲學系學習的六年》)

*首先要明確目的。學習是為了尋求真理,是為了回答生活、自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難題。不要把學習當成裝飾品,或是撈名的工具;其次要講究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沙裏淘金”的技巧;第三是勤奮、努力、堅持,而不是急於求成。“磨刀不誤砍柴工”“工作自然來”!(《默默告別壹位大師》)

*寫論文,題目要小而不大,也就是說,與其小題大做,不如小題大做!在寫作中,要充分掌握資料,先查查前人等人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麽成果,不要重復勞動!我們應該學習別人的成就,但絕不抄襲別人的或改變別人的東西。妳必須學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問題!在繼承的基礎上,要敢於創新,提出新穎獨到的見解,壹定要有道理,壹定要堅持!張老師特意叮囑我:“壹定要拿出自己的東西。現在有些研究生寫論文就知道抄書抄文章,很不好!”(《默默告別壹位大師》)

*‘無師自通’!要學習,就要善於向每壹個有專長的人學習,向任何壹本書、任何壹種包含真知灼見的觀點學習!”我反復咀嚼、品味著這些言論的每壹個字,恍然大悟:張先生在哲學、哲學史、中國文化的研究與發展上,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譽為“哲學大師”、“壹代宗師”。難道不是他“向壹個普通老師學習”的認真表現和虛心好學、樂於學習的結果嗎?(《默默告別壹位大師》)

*所謂命運,就是事物生存、發展、變化的趨勢和結局。對我們來說,命運是指人壹生的命運,以及人的發展變化的趨勢和結局。總的來說,表現在生死、富貴、盛衰、盛衰、禍福、長壽等方面,以及其發展變化的趨勢和結局。人的命運不是天生註定的,而是後天條件和機遇推動的,是人自身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周範》)

*看壹個理論屬於科學還是迷信,常見的有兩種方式:壹是看它所依據的理論基礎是否符合科學真理,二是看它的具體內容和方法是否符合科學真理。(《周範》)

*在文字還沒有被創造出來的社會背景下,八卦符號在“打結記”到“寫在壹塊木頭上”的時代應運而生。(《周範》)

*孔子對《易經》及其占蔔的態度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50歲以前,特別是年輕時,他把《易經》視為占蔔之作,但不提倡勤蔔,不相信;50歲以後,尤其是在周遊世界期間(55-68歲),孔子逐漸喜歡上了《易經》。面對壹次次的困難,他壹度熱衷於占蔔。但在實踐的錘煉和檢驗中,他逐漸悟出了《易經》的精髓,到了60歲以後,也不怎麽預言了,把《易經》當成了“道義”。孔子的這些話再清楚不過了!雖然孔子和歷史奇才都用《易經》,都講蔔筮,但最後都達到了同壹個目的:歷史奇才想從中得到的是蔔筮的吉兇,而孔子講究的是“道義義”和“仁義”,認為廣泛積德的人沒有必要通過犧牲來尋求幸福;修行義的人不壹定要通過占蔔來求福。然而,目前壹些熱衷於通過《易經》宣揚占蔔的人(包括壹些“易學名家”),卻從帛書《堯》中取“我壹百七十”之言,吹噓孔子熱衷於占蔔。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違背歷史事實。(《周範》)

*為什麽占蔔有時候「很有效」?壹方面,根據概率論,原因很簡單:占蔔之所以有時會讓人覺得“很有效”,是因為任何調查,包括占蔔的準確率都不會低於50%。另壹方面,占蔔有時“非常有效”,這與占蔔者的知識、經驗和“技巧”有關。有豐富知識、經驗和“技巧”的算命師,可以憑借自己的知識,包括醫學,尤其是中醫,心理暗示等等,以及豐富的個人經驗,尤其是概率論中的“技巧”,等等,所以他們的準確率有時候是很高的。(《周範》)

*世界上任何學術文化都是在不斷發展的歷史變遷中。在這壹演變的每壹個階段,每壹代人、每個人能做的,只是壹波或壹滴。“波”或“滴”永遠是有限的,而“流”是無限的。沒有波浪或水滴,就沒有流動,但有限的波浪或水滴與無限的流動相比,總是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再美的“浪”或“滴”,也不過是激流中的壹朵小浪花或壹滴水。(《道術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