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隱藏]
1匯總
2民俗的起源
3個特征
4個關鍵點
5發展和演變
6研究方法
7研究對象
摘要【編者】民俗壹詞最早出現在英國,它起源於英國民俗。它的本義是“人的知識”或“民間的學問”,作為學名可以直接翻譯為“關於人的知識的科學”。
民間傳說是常敏生活形態的真實反映。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教育幸福的內涵和形式,以及其中思想、行為、儀式、活動的記錄和形成,都是民俗學討論的主題。這種既定的習慣和習俗,既是人們生活的提升和滿足,也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所以,對民俗學的認知和闡述。
民俗的起源【編者】民俗的早期代表是德國的格林兄弟。但是“民俗”這個詞是托馬斯在1846年首先提出來的。在此之前,民俗學在德國被稱為volkskunde,在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被稱為通俗古物或通俗文學。1846年,英國考古學家托馬斯在給《雅典娜神廟》雜誌的壹封信中,提出用民俗學壹詞來概括這門新興學科。從那以後,民間傳說席卷了歐洲。
特色[編輯]1。有教養的知識分子的文化,不同於階級社會的統治階級,是被視為“沒教養”的人的文化。
2.各民族的習俗各有特色,如漢族的春節和婚喪嫁娶,白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蹦極,鄂倫春族的熊崇拜等。
3.它直接關系到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從精神生活到物質生活,從勞動人民的飲食起居到內心活動,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許多民俗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5.內容豐富,形式生動。民俗學的研究範圍主要是傳統民族民間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民俗、民間信仰、民間文化、民間工藝、民間語言、民間娛樂和民間組織。
6.對文化傳統和表現形式,如歌曲、故事、舞蹈、儀式、手工藝、藝術、飲食習慣、服飾、風俗、宗教、建築、技藝,它們的形成過程及其背後的意義有深刻的理解[1]。
關鍵【編輯】1。勞動人民的世界觀。民俗信仰中的很多東西近乎荒誕、迷信、離奇,實際上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世界觀。
2.它是勞動人民在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方面創造的成果,特別是民間文學藝術、民間文學、民間舞蹈、民間語言和民間工藝的輝煌成就,生動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心情、思想和風格,特別是他們在精神領域的豐富想象力和傑出才能。
發展與演變【編者】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民俗學的發展,國際學術界普遍傾向於廣義的民俗學研究。它研究人類的生活和文化以及精神和物質的東西。同時,研究對象甚至擴展到野蠻民族的生活和文化。這樣,民俗學就擺脫了以往的狹隘性和持久性,成為壹門與其他社會科學並駕齊驅的獨立概念科學。
研究方法【編者】民俗學的研究方法和其他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當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民俗學中廣泛使用的比較研究方法,就是引起研究的重要因素。再比如19世紀自然神話學派對不同歷史、不同地方的各種神話乃至同壹民族的事件的比較。
20世紀“結構主義”的理論和方法興起,法國列維·施特勞斯65438-0958年的《結構人類學》、《親屬關系的結構》等著作用結構的方法探討民俗,如口頭傳承。這種方法非常重視被試自己揭示事件的規律。當今,結構方法已成為世界上的壹種新趨勢。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各個學科的研究方法應該是靈活的,即使是民俗學也不例外。
研究對象【編輯】口頭民俗學(口頭文學)
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童話、諺語、謎語、繞口令、民歌和史詩。
習俗和民俗(慶典)
家族制度,社會制度,婚喪嫁娶,迷信,遊戲,民間舞蹈,民族音樂。
宗教民俗(信仰寄托)
民間宗教,佛教,道教,輪回,妖怪,占蔔,巫術,民間療法。
物質民俗(長民生活)
民間藝術,民間飲食,民間服飾,民間建築
1914年,英國的班尼、德國的鮑斯特、法國的莫斯都主張,不僅要研究文明民族,而且要把文化或野蠻程度較低的民族作為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