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為什麽天氣預報不準?

為什麽天氣預報不準?

天氣預報不準確的七大原因

健康/2004-11/12/content _ 2207888 . htm

原因壹:她還很年輕。

雖然古人有很多通過觀察現象、尋找規律來預報天氣的經驗,但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天氣預報只有100年的歷史。她就是在這樣壹個簡單的手工作坊裏,通過簡單的觀測氣壓場、高低壓、冷暖鋒,進行簡單的線性計算而發展起來的,而以數值預報為代表的天氣變化簡化物理過程的求解和運算,只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許多天氣現象發生和演變的內在機制和規律。氣象科學還是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是壹門極其年輕的學科。年輕人總是會犯錯。

理由二:蝴蝶翅膀無數。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洛倫茨用了壹個形象的比喻來表達他的發現:壹只小蝴蝶在巴西上空扇動翅膀,壹個月後可能會在得克薩斯州引發壹場風暴。這就是混沌中著名的“蝴蝶效應”,也是最早發現的混沌現象之壹。在我們眼前,似乎有“無數蝴蝶翅膀”在煽動。不考慮城市熱島和工業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這個星球錯綜復雜的地形對天氣變化有決定性的影響,植被和水體都在發生微妙的變化,無法在模擬操作中詳細描述。

當然,我們不會因為自己有“數不清的蝴蝶翅膀”而沈迷於天氣預報的不準確,就像學生不會因為考不到滿分而感嘆考題太難壹樣。經常用“亂”來安慰自己的人,並不具備預報天氣的專業心理素質。

原因三:我們的眼睛有盲點。

要預測天氣,首先要觀察天氣。從理論上講,壹定要觀察入微,壹絲不茍,不能放過任何壹個細微之處。人類本身沒有千裏眼和千裏眼,但是我們的眼睛有盲點。

自從氣象衛星出現後,我們眼睛的盲區縮小了,視野開闊了。臺風再狡猾,也永遠騙不過衛星敏銳的眼睛。臺風的螺旋雲類型和臺風眼壹目了然,我們就放心發布那些臺風預警。但光有黃金是不夠的,人無完人,氣象衛星也是如此。地球同步氣象衛星時刻關註天氣變化,但距離地面36000公裏,距離較遠,分辨率有限。極軌氣象衛星的高度在800公裏以上,離地球較近,但無法專註地觀測特定區域。它的雲圖是拼接的。在觀測特定區域時,相當於衛星的“眨眼”問題,壹些天氣就在壹眨眼的功夫發生了。此外,如果有雲,我們將很難觀察和測量植被、水體和灰塵等的面積和強度。雲會掩蓋很多秘密。

我們沒有壹雙能看到壹切的眼睛,在分析和預測中難免會出現誤差。

理由四:東方日出西方雨

人們常用“東方日出西方雨”來形容各地天氣的差異。在地形復雜的地區,或者在暴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流行的季節,在壹個很小的區域內,天氣往往差異很大。

壹座山,迎風坡和背風坡,氣溫和降水的差異很大,所以植被的樣子也很不壹樣。僅僅隔著壹座山,就表現出兩種類型的氣候。古人說:當妳第壹次意識到妳們之間隔著壹道山脊時,氣候非常寒冷。

而我國幅員遼闊,既受中高緯度大陸性天氣系統的影響,又受低緯度海洋性天氣系統的影響。氣象災害種類繁多,是世界上氣象災害種類最多、最嚴重的國家之壹。我們只能“從全局出發”,在壹兩分鐘內描述大範圍的特征,這肯定會刪除很多局部的天氣現象,省略很多天氣情節,也無法表達如此復雜的天氣變化。

原因五:疑難病誤診

疾病種類繁多,診療難度不同。再熟練的醫生,有時也會誤診,為天氣把脈也經常遇到疑難雜癥。

我清楚地記得壹個例子:臺風剛生成,就向東南沿海猛攻,我們發出了警報。然而臺風卻詭異的停止了移動,原地休息。但就在人們稍稍松了壹口氣的時候,它又殺了壹個回馬槍,重新瞄準了東南沿海,於是我們再次發布了臺風預警。然而,當警報響起時,臺風大搖大擺地走向太平洋。最終,臺風讓人們大吃壹驚。事後幾個同事推斷,這個臺風好像是專門用來戲弄我們的。

壹個常規的天氣過程,即使沒有預測到(行話,是空的),也經常發生沒有預測到(行話,是漏的)。長期以來,部分業內人士為了減少負面社會影響,存在“寧空不漏”的心態。拋開行業內的預測心態不談,我個人覺得正是因為很多極其困難的預測,尤其是漏報,導致人們(包括領導)對錯誤缺乏公正的評價,很多從事預測的同事常常如履薄冰。我的壹個領導嘴邊掛著壹句話:壹萬年後,人們還會談論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天氣預報總是不準確。希望他的話,壹萬年後也能給觀眾打壹針。天氣預報的問題會長期存在。要摸清上帝的脾氣確實是壹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原因六:妳的感覺欺騙了妳自己。

2004年春天,壹個實習生對我說:妳夏天會做什麽?這句話讓我百思不解。他解釋:大家都說高溫季節明明是40多度,妳卻總是報出36度37度的樣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報,也不願意報高溫。

聽了這個分析,我真的覺得很委屈!

2003年夏季,南方出現長時間大面積高溫天氣,水電氣短缺現象十分突出。上海的夜景照明也采取了限制性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區的氣溫就像壹場體育比賽,氣溫屢被刷新,各大“火爐”相得益彰。於是,很多觀眾反映,天氣預報故意降低溫度,隱瞞不報,甚至上升到“剝奪人民群眾知情權”的政治高度。

但實際上,對於2003年夏天的高溫天氣,氣象部門只是做了壹個非常精彩且確鑿的預報。僅中央氣象臺第壹時間發布31高溫預報預警,氣溫預報誤差普遍在壹度左右,甚至更低。然而,為什麽精彩的科學和大眾之間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差?

追根溯源,溫度與人的體感(體感溫度)的差異是引發抱怨和質疑的首要原因。

當我們說溫度時,我們指的是百葉窗中的溫度。在草坪上,離地1.5米,通風,無陽光直射。但是我們的體感溫度受很多因素影響。同樣的溫度,在陽光下和樹蔭下,感覺很不壹樣;有風和無風的區別很大;幹濕,差別很大,感覺差別壹般在5度以上。而且在烈日下,地面溫度比空氣溫度高很多。當氣溫為35度時,地表土壤的溫度可能為50度,水泥或瀝青路面的溫度可能為70 ~ 80度,所以當妳走在路上時,妳感覺溫度遠不止35度,於是妳對天氣預報產生了懷疑。

事實上,在天氣預報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主觀故意壓低盛夏季節氣溫預報結果的情況。如果真有這種事,那是完全傷害職業道德的卑劣行徑,也是我們無法容忍的!

原因七:缺乏不準確的總結。

我看過很多關於預測有多精彩,分析有多成功的文章和總結,但是很少看到對預測失敗案例的分析和評論。似乎有些人不願意去碰傷疤,沒有真誠地討論過失敗的職業氛圍。壹旦預報出現重要誤差,氣氛會變得很凝重,不敢提及,怕傷害到某人的感情。

在北京電視臺天氣預報的最後,有壹個名為“某月某日天氣預報滿意率”的畫面,觀眾給每天的天氣預報結果打分。我每次都會仔細閱讀這些信息,這是了解受眾對預報質量態度的重要渠道。滿意率往往很高,90%甚至100%。但是,也有滿意率很低的時候。比如預測2004年6月14日和6月15日北京會有“小雨”,但是老天就是不想配合。6月14日出現大風揚沙天氣。6月15日,盡管天空陰沈,雲層密布,卻沒有下雨。那天,我路過壹個遊泳池。當然,業內人士都知道,當年的預測難度確實非常大。16年6月,看來老天終於被執著的預測感動了。下了壹整天的雨,但是預報的最高溫度是24度,而實際上下午的溫度只有17度。穿著單薄的人們凍得瑟瑟發抖,怨聲載道,但6月15日的預報滿意率是8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