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如何理解道家提倡的“知足常樂”?為什麽“軟弱無可爭辯”是壹種智慧?

如何理解道家提倡的“知足常樂”?為什麽“軟弱無可爭辯”是壹種智慧?

“知足常樂”告訴我們,壹個懂得知足的人往往知道自己可以“知止”。因為有了“知止”,他總能坦然面對壹切,然後總能所向披靡。知足是壹個“過來人”的人生感悟,也是壹種“智慧”。

關於“知足”的智慧,道家老子體會最深。道家老子提出“無力”和“不爭”,警示世人永遠保持內心的“虛靜”,達到“空靈如谷”,其邏輯在於,不存在因“豁達”而“強老”的危險,不會在“求而不得”的過程中輾轉反側、坐立不安。有些剛剛好安靜包容。

接下來,顏小二就從道家的知足入手,帶領大家了解知足之下是怎樣的壹種智慧“軟弱無可爭辯”,並進壹步指出道家的軟弱絕不是懦弱,希望能給大家壹些啟發。

1、?“知足常樂”的核心:心無雜念的道家的空靜。為什麽知足的人總是保持“快樂”?這絕對不是自戀。在道家的哲學理論體系中,它有其深刻的哲學內涵。

道家老子時代,禮崩樂壞,戰亂不斷。什麽是“快樂”,什麽是“快感”,似乎被世人誤解了。戰爭時代,物欲膨脹,世人以“強身健體”的胃口為“樂”。在這種情況下,貪得無厭是常態,貪得無厭之下的糾紛自然層出不窮。

面對這種情況,道家老子提出了“要空,要靜,要信”,指出壹切事物的根源其實是“靜”和“空”兩種狀態。在這裏,對於混沌的世界,老子建議人要懂得保持寧靜,然後以“深藏”的形式達到“空明”、“避害遍天下”的大境界,進而獲得深遠的和平與安寧。

這種平和寧靜才是生活的樂趣。

為什麽老子認為“空”“靜”可以拯救世界於混沌,進而獲得“靜”的喜悅?這裏簡單說壹下。

我們知道,老子的“道”有時可以解釋為“自然”。從此我們可以推斷,老子的很多觀點和理論,其實都是通過觀察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而得出的,這壹點在道家著作《老子》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老子曾經說過:

“世間萬物,各歸其本。說到底就是安靜,這叫生活。”

道家老子觀察到,萬事萬物都是形形色色的,但最終都會回歸到根本,而根本其實就是壹種空性和寧靜的狀態。

換句話說,各種事物都將回歸“虛靜”並向後推,壹切都將從“虛靜”開始,發展為“各種事物”

所以,最有活力的“點”就是壹切都處於空無壹物狀態的時刻。當萬物的“人格姿態”充分發展的時候,就是“人格姿態”下降的時候。妳可以欣賞真相。在這裏,老子說的是“知足”。

老子的“知足”是針對人們對“富貴”的追求而提出的,被“富貴”的欲望蒙蔽了雙眼的人,不僅找不到“物強體老”的規律,也不知道人生最愉悅、最有活力的姿態是在“空靜”的時候,因為“空靜”的人在“空靜”之下有無限的生命力。

2、“知足常樂”才能“常樂”:壹旦爭強好勝,就輸了。有了上面的“心靈空虛”做鋪墊,下面的“知足常樂”就好解釋了。下面就以《老子》中的經典名句為導向來解讀壹下吧。

老子曾經說過:

“與其擁有,不如堅持;如果妳很犀利,妳不可能保持很久。從此快樂,莫能守之;富而驕,弄巧成拙。”

老子是在告誡世人,要求越來越多其實是危險的,適可而止才是保平安之道。人壹旦鋒芒畢露,必然會陷入困境,然後就無法保持鋒芒。這就好比家裏堆滿了金玉富貴,必然會吸引人的目光,然後就永遠留不住了。富而貴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如果這些東西太多,就不是好事,肯定會埋下隱患。

幾千年前,老子就有這樣的智慧。乍看之下,大部分的紛爭和悲哀都源於庸人自擾的“貪欲”。因為“貪”,所以不滿足,所以不知道做什麽,所以不知道做什麽,所以越來越強,越來越暴露,最後步步緊逼,自私排外,引發紛爭,最後壹定要把自己綁起來。

幾千年過去了,人類的悲劇模式似乎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這是因為老子思想太超前,還是人很難走出以貪欲為核心的損人利己的怪圈?

言歸正傳,我們不難看出,很多時候,讓我們時刻煩躁不安的,是我們無止境的貪婪,或者是我們內心的不滿在催促著我們去掠奪,或者是我們因為別人想要的東西而露出鋒芒,然後被盯上,成為被掠奪或打擊的對象。

如果我們能盡力“令知止滿意”,又怎會擔心“不知足”呢?

畢竟“空”“靜”指向的是“永恒的快樂”。有些人出發的時候可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走著走著就在名利場越陷越深而不自知了。對號入座的人可以反省壹下自己。

3.軟弱是“知足常樂”,而不是懦弱退縮。值得註意的是,道家所提倡的“知足”中對虛靜的追求,往往要求我們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懂得軟化和削弱自己的攻擊性,以“弱”戰勝“強”。但是,這絕對不是道家主張人盲目退縮。

道家的“軟弱無可爭辯”具有極強的韌性,不是極端的“求弱”,而是警示世人面對過度的欲望要懂得“自制”,以“安於知止”的姿態,杜絕“身強體老”的危險。

或者換壹種更通俗易懂的說法,道家的“軟弱無可爭辯”是針對世人過度的“勇武”而提出的,弱化和軟化對“勇武”的敵意,然後“行事”得當,“行事自然”因地制宜,在這種恰到好處的知止知足中,妳總能得到快樂和舒適,這是跟隨人而不迷失自我的氣度和智慧。

註:本文為閆小二哲學著述原創獨家發布,如有處理、抄襲等侵權行為,壹經發現將追究責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它們被入侵並刪除(兩周內)。請喜歡這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