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崗文化(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中國黃河流域的壹種中原文化,因在河南新鄭裴李崗村首次發掘鑒定而得名。這種文化的分布以新鄭為中心,東至豫東,西至豫西,南至大別山,北至太行山。根據考古人員對1977年第壹次發掘的文明的考證,當地文化平均始於公元前5000年,最早的遠至公元前8000年。
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明來看,當地民眾已經對畜牧和農耕有所了解。他們會在田裏種谷子,在家裏養豬。當地文明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陶器文明。
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中期)
仰韶文化是中國黃河中遊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持續時間約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它分布在黃河中遊,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今天,中國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陜西省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稱來源於它的第壹個發掘遺址——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仰韶村遺址。
仰韶文化是以農業為主的文化,村落或大或小。大壹點的村子裏的房子都有壹定的布局,四周是壹條溝,村子外面還有墓地和窯子。村子裏主要有兩種房子:圓形的和方形的。早期圓形單間最多,後期方形單間最多。房子的墻是泥做的,草混在裏面,木頭做骨架。墻的外部經常在被草包裹後燃燒,以加強其堅固性和防水性。
仰韶文化墓地的發掘為人們了解仰韶文化做出了許多貢獻。墓地裏的陪葬品和埋葬方式給當時的生活方式、信仰和生活狀態帶來了很多啟發。
關於仰韶文化的內部分類、時代分類以及各遺址之間的關系,學術界仍有爭議。對仰韶文化的社會結構也有不同的看法。今天大部分學者認為主要是男權社會,早期母系社會的論調現在支持的人少了。仰韶文化向人們展示了中國母系氏族制度從興盛到衰落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
早期有仰韶文化來自西方的說法。陜西1960左右的考古發掘對這種說法提出了質疑。目前普遍認為陜西仰韶文化是在老觀臺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半坡型、廟底型和半坡晚期型。龍山文化被視為其傳承文化。
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
龍山文化最早被人們發現是因為山東濟南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的發掘。龍山文化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存在於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100年。這壹時期,陜西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和種類也大大增加,快旋陶器的技術更加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占蔔等巫術活動也很流行。從社會形態上看,當時已經進入宗法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進入階級社會的門檻。
在龍山文化中,最引人註目的是黑陶制品。黑陶起源於人們的日常器皿,後來因為質地脆弱而逐漸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視為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