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暴雨是怎麽形成的?
暴雨的形成過程相當復雜。壹般來說,暴雨發生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沛而持續的水汽、強烈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結構的不穩定。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以產生暴雨。造成我國大範圍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鋒面、氣旋、切變線、渦旋、槽、臺風、東風波和熱帶輻合帶。此外,熱雷暴還會在幹旱半幹旱地區造成短時小範圍的暴雨。暴雨經常從積雨雲中落下。積雨雲形成的條件是大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並有強烈的上升運動將水汽迅速向上輸送。雲中的水滴不斷受到向上運動的影響,直到向上的氣流無法支撐它們,它們急劇下降到地面。積雨雲通常很大。積雨雲是暴雨區的降水單位。雖然每個單元的水平範圍只有1 ~ 20km,但它們排列成壹條寬度為100 ~ 200km的雨帶。積雨雲的雲像山,像山。當它們強烈發展時,從離地0.4 ~ 1 km的高度延伸到10 km以上的高度。海拔越高,溫度越低,往往達到零下10攝氏度甚至更低,雲層頂部的水滴就會結冰。人們在地面上用肉眼就能看到雲頂的壹縷縷白帶,這是冰晶和雪花在高空舞動的結果。地上是多雨的夏天,天上卻是多雪的冬天。在我國,暴雨的水汽來自南海或孟加拉灣。二是來自東海或黃海。有時,在壹場暴雨中,水汽來自東、南兩個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為主,後期偏東。“東南風,雨祖”在中原地區的傳播是降水規律的客觀反映。像流水壹樣,大氣的運動經常產生波動或漩渦。當兩股來自不同方向或不同溫度、濕度的氣流相遇時,就會產生波動或漩渦。最大的在千千有幾米,最小的只有幾公裏。在這些波動區,隨著氣流的運行,往往出現上升運動,水平水汽迅速集中在同壹區域,形成暴雨中心。此外,地形對暴雨的形成和降雨量也有影響。比如,由於山脈的存在,氣流被迫在迎風坡上升,從而增加了垂直運動,加大了暴雨;在山脈背風坡,氣流下沈,降雨量大大減少。在壹些背風坡,降雨量只有迎風坡的1/10。8月上旬,1963,有壹次從南海到華北的濕氣流,正好與太行山相交。由於山脈隆起,太行山東側壹帶出現罕見暴雨。山谷的狹管作用也能加強暴雨。1975年8月,河南省發生特大暴雨。它的中心莊琳在南、北、西三面被群山環繞,在東部逐漸形成壹個喇叭形的地形。由於這種地形,氣流上升速度加快,降雨量突然增加。8月5日至7日降水量達1600 mm以上,地處平原地區的駐馬店距莊琳東南不到40公裏。此外,暴雨發生時,下層空氣壹般是暖濕的,而上層空氣是幹冷的,使大氣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有利於大氣中能量的釋放和積雨雲的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