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馬匹
蒙古人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在古代,孩子們用馬來代替走路。馬不僅是蒙古族的交通工具,也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人熟悉馬的本性,通常采用粗放的養馬方式。蒙古馬分幾個系列,有烏珠穆沁馬、商都河馬、烏審馬、三合馬、科爾沁馬等等。
蒙古草原遼闊,牧草豐富,非常適合養馬。馬擅長運動,所以吃得多,胃小,消化快,邊吃邊排便,壹天大部分時間都在不停地吃草。夏天蚊子多,馬白天避蚊避熱,晚上主要吃草增重。
蒙古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馬是蒙古人的搖籃。蒙古人認為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體貼的家畜。蒙古馬很兇很兇,但是對主人很忠誠。蒙古人視馬為牧羊人的朋友,馬視頭為貴人。蒙古族禁止打頭、虐馬,也不允許兩個人騎壹匹馬。秋天不允許他們瘋狂騎馬讓馬出汗。乘務員和騎手要隨身攜帶馬汗刮痧板和馬刷,隨時清洗身體,刮掉馬汗,為馬舒促進血液循環,放松肌肉,消除疲勞。同時,這也是主人親近馬匹,增進感情的壹種方式。
馬已經深深融入了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以蒙古馬為主題的贊美詩、寓言、格言、民間傳說、民歌、音樂、藝術、雕塑數不勝數。蒙古族還有許多與馬有關的節日,如:賽馬節、小馬節、馬奶節、神馬節等。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有壹匹名叫溫都幹查幹的神馬和兩匹成吉思汗的白馬。
到了近代,無論是城市還是牧區,中國的蒙古馬都逐漸失去了生產、生活和騎行的功能,蒙古馬的數量也在迅速減少。蒙古人已經意識到蒙古馬越來越少了,社會上有識之士開始建立各種關於蒙古馬的組織。內蒙古草原上正在進行研究和搶救蒙古馬的工作。
駱駝
駱駝,溫順,易馴服,耐饑渴,耐寒耐熱,善跋涉,能負重。它不僅生產牛奶、肉和絨毛,還可以用於服務。它有四種用途,是其他家畜無法企及的。內蒙古西部駱駝眾多,蒙古語稱為“特莫”,是牧民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能騎乘和搬運貨物。它有兩三米高,腿很長。它壹步可達壹米多,可以走壹兩百個阿利日。長途跋涉,負重頗重。它可以承載200公斤的貨物,相當於壹匹好馬和兩頭牛的負重量。自古有“沙漠之舟”的美譽,是沙漠地區的貨運主力。在內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區,成群的駱駝經常負重長途跋涉來到這裏。探險隊考察沙漠,治沙隊綠化沙漠,旅遊隊漫遊沙漠。只有駱駝是它們忠實的夥伴。
勒車樂
勒車樂,古稱“滑輪車”、“羅洛車”、“牛車”,是北方草原上壹種古老的交通工具。這種車車身很小,但是兩個輪子很高,直徑壹般在壹米左右。它可以完全由樺木或榆木制成,沒有鐵件,結構簡單,易於制造和維修。全車壹般分為下腳和上腳兩部分。這些廢物包括車輪、輻條和車軸。車輪壹般采用硬木切割12輪輞,將12輪輞連接固定在壹起,形成圓形車輪。壹般有36根左右的輻條支撐著車輪。上支腳由兩個軸和10汽車支架組成。豎井長約4米,中間可固定10車托。壹只樂樂大概100多斤,能背五六百斤到壹千多斤。祭祀騰格裏汗
蒙古語音譯,騰格裏汗意為“天帝”。
蒙古族薩滿教觀念之壹。指上界,即天空;也指支配壹切自然現象的“祖先”;也包含了“緣分”的意思。
祭祀天帝“騰格裏汗”是蒙古族的重要節日之壹。祭天分為傳統乳制品祭天的“白祭”和宰殺羊血祭天的“紅祭”。近代東盟旗的民間祭祀活動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進行。祭祀用火
蒙古牧民和獵人非常崇拜火,因為他們的祖先信仰具有自然屬性的薩滿教,信奉萬物有靈,認為火是天地分離時產生的,所以更加崇敬“沃得卡萊汗·何鄂”(火神之母)。火祭分為年祭和月祭。壹年壹度的節日在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舉行。在長輩的主持下,黃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被投入火中,感謝火神的保佑,祈求來年人畜興旺、莊稼豐收、萬事如意。中秋節通常在每月的第壹天和第二天舉行。此外,還有許多關於火的禁忌,體現了蒙古人對火的崇敬。比如不能往火裏潑水,不能用刀棍子搗,不能往火裏吐口水。腳包
祭祀敖包是蒙古族自古流傳下來的宗教習俗,每年都在水草豐美的季節舉行。
敖包是石堆的意思。即在壹個地勢開闊、風景優美的山區,用石頭壘起壹個圓形的實心塔,頂端豎起壹根長桿,桿上有經條或動物毛角。
屆時將祭出煮熟的牛羊肉,主持人會做壹個祈禱,男女老少壹起祭拜,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祭祀儀式後,經常舉行賽馬、射箭、摔跤等競技活動。
敖包節是蒙古族為紀念出生地埃爾貢山區而形成的,表達了對祖先土地的眷戀和對祖先的無限崇敬。這是薩滿教最重要的儀式,現在已經演變成壹年壹度的節日。1.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蒙古族騎馬和在蒙古包附近行駛時應避免騎快馬,以免驚擾畜群;如果門前有火或掛有紅布條之類的牌子,說明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外人禁止入內;客人不能坐在西炕上,因為西是供佛的方向;忌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忌紅白,辦喜事忌黑黃;避免在火盆上烤腳、鞋子、襪子、褲子;參觀寺廟時禁止吸煙、吐痰和觸摸器皿、典籍、佛像及大聲喧嘩,不得在寺廟附近狩獵。
2.火禁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竈神,認為火、火神或竈神是辟邪的聖物。所以,進入蒙古包後,禁止在爐子上烤腳,更不要在爐子邊濕靴子和鞋子。不要跨爐,或蹬爐,不要敲煙袋,扔東西或往爐子上扔臟東西。不能用刀挑火,不能用刀往火裏插,不能用刀從鍋裏取肉。
3、水忌:蒙古人認為水是純潔的神。不要在河裏洗手、洗澡,不要洗女性的臟衣服,不要往河裏扔不幹凈的東西。草原幹旱缺水,靠水草放牧,沒有水就無法生存。所以牧民習慣節約用水,註重保持水的清潔,以水為生命之源。婚姻制度:蒙古族有兩種婚姻制度:搶婚和聘婚。搶婚是奴隸社會的壹種婚姻形式。在公元13世紀以前,蒙古社會大多實行搶婚制。比如成吉思汗的父親要盡快娶阿圖和訶額侖夫人,這是壹種搶婚。訂婚婚姻是封建社會的壹種婚姻形式。公元13世紀以後,蒙古人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婚約制度。但是仍然存在著婚姻搶劫制度的殘余。在部落之間的戰爭中,搶劫或搶婚的現象仍然很普遍。
求愛:青年男女訂婚前,男方要向女方求婚。新中國成立前,壹般是男方父母或委托媒人去女方家求親。如果女方同意,他們可以訂婚。按照蒙古族的傳統婚俗,男方要多次向女方家求親,才能得到她的答應。《蒙古秘史》第壹卷中記載:阿圖是否應該盡快率領兒子鐵木真(成吉思汗)前往德國?雪禪家求親。德?薛禪道:“要了幾次才給。它將受到尊重。”:少要幾次就給了,會被人看不起。”後來形成了壹句蒙古諺語:“多問貴,少問賤。“親友達成協議後,男方帶著哈達、奶酒和五叉或全羊到女方家做決定。女方家邀請親朋好友陪客人喝酒,表示正式訂婚。
彩禮:青年男女訂婚後,男方家給女方家的禮物,也叫彩禮。嫁妝的多少取決於男方家庭的經濟狀況。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服作為嫁妝;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作為嫁妝。牧民視“九”為吉祥數字,彩禮從“九”開始。從“壹九”到“九九”,最多不超過81,“九九”代表長壽。如果貧困牧民沒有九頭牲畜的聘禮,也可以選擇少於九頭的奇數,取三頭、五頭或七頭牲畜作為聘禮,但不得選擇配偶的數量。
嫁妝:女人陪伴女兒的結婚禮物。蒙古人很講究陪嫁。男方送多少嫁妝,女方通常會附帶相應數額的嫁妝,女方嫁的比男方給女方家的多。所以蒙古族有句話:“妳養得起媳婦,養不起姑娘。”
選擇吉日:蒙古族婚禮習俗之壹。也稱為結婚日。解放前,男女訂婚後,要先請喇嘛占蔔,選個吉日,定個婚期。吉日定下後,男方家派媒人和親朋好友帶著哈達、酒、糖果等禮物到女方家和父母商量婚事。談判結束後,這對男女開始準備結婚。壹般是打掃婚房,或者新建蒙古包,宰殺牛羊,準備嫁妝,嫁妝等結婚用品,通知雙方親友前來祝賀。
結婚:蒙古族婚姻習俗之壹。過去蒙古人的婚姻非常隆重,保留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婚俗。結婚通常是婚禮的前壹天。在歡樂的氣氛中,新郎穿著華麗的蒙古袍,腰間系著絲帶,頭戴圓頂紅色流蘇帽,腳穿高筒靴,手持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服裝。壹起騎馬,擡花車,帶禮物,去女方家結婚。新娘到女方家,會先繞著蒙古包走壹圈,向女方家贈送1“摸門羊”等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持哈達和酒,逐壹向新娘的父母和遠親敬酒。儀式結束後,結婚的人坐下來吃晚飯。晚上安排了羊五叉宴。並舉行傳統的追名問庚儀式。第二天早上,當結婚的人出發時,新娘被她的叔叔或舅舅擡上了花車。新郎將繞著新娘的花車騎三圈。然後,準新娘和準新娘壹起離去。
婚禮:蒙古人非常重視婚禮儀式。雖然不同地區形式不同,但都很隆重熱鬧。壹般牧區的婚俗是:新郎新娘結婚回婆家時,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娘和新郎雙雙穿過兩堆熊熊燃燒的篝火,接受了瓦肯人的歡迎。它意味著愛情的純潔和新生活的繁榮。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先拜佛祭竈,然後拜見父母親人。儀式結束後,梳理新娘的頭發。穿好衣服換好衣服,等婚宴開始。婚宴壹般用羊背或全羊席裝飾,各種奶食、甜食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端著銀鍋,新娘端著銀碗,向長輩、親戚、朋友壹壹敬酒獻哈達。男孩們高舉銀杯,盡情飲酒;女孩們和馬頭琴壹起大聲唱歌。婚宴往往持續兩三天,親朋好友才陸續離開。而女方的歡送會要陪新娘壹至三天。有時候,新娘的母親也會為她送行,壹待就是十幾天。分手時,母女相擁而泣,表示依依不舍。
蒙古婚禮中的重要儀式。雖然不同地方的蒙古族對火的崇拜形式不同。但卻是婚禮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新娘嫁給新郎後,首先要舉行祭火儀式。新郎新娘都要經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的洗禮,這樣他們的愛情才會更加純潔忠貞,生活才會幸福美滿,才會白頭偕老。杜爾伯特蒙古人的拜火儀式是獨特的。當新娘進入她公婆的房子時,院子裏有壹堆火。新郎新娘要壹起往火裏灑奶酒,跪拜磕頭。壹旁站著司儀背誦《火頌》:成吉思汗大帝發現的火石,訶額侖母親保存的火種,用白哈達和奶酒祭祀,從古至今的民族火種。請為新娘和新郎祈禱!神火是妳們婚姻的見證人;請給新娘和新郎磕頭!佛光為妳傳宗接代。
蒙古婚姻程序之壹。問新娘的名字。也被稱為尋求終結。這是壹個有趣的笑話。新娘在女方家住宿的當晚,會在新娘的閨房裏安排五叉或全羊宴,也叫名宴。新郎和新娘,新娘,她的兄弟姐妹,都是同壹代人,參加了宴會。酒席上,大家捉弄新郎,逼他跪下或跪下,問新娘的奶名或奶名。新娘害羞沈默,或者故意不回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們沒有回答,故意拖延時間。這時,男方的謳歌者和女方的小姨子對答如流,對唱對歌,直到女方說出自己的本名,這場功名盛宴才告壹段落。求名問庚其實是壹場表現蒙古族青年男女智慧的智力競賽。
刁帽:又名搶帽。過去,在結婚的路上,蒙古人都想先到家,成為勝利者。為此,雙方將在途中進行帽子大賽。通常是新郎使出渾身解數去搶新娘的帽子,挑在鞭子上,或者扔在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撿,從而影響他的行走速度。結了婚的人互相掩護,別讓歡送會搶了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