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段歷史是儒生曾國藩帶兵與太平軍作戰。太平軍寡不敵眾,湘軍勢單力薄。起初,湘軍大敗,屢戰屢敗,可謂“慘不忍睹”。他還被嘲笑為“跳水冠軍”
後來和太平軍作戰,曾國藩寫了遺書,帶領士兵和太平軍最後壹戰。結果大獲全勝,大大鼓舞了湘軍的士氣。這種“屢敗屢戰”的精神影響和激勵著戰士們贏得了整個戰鬥的最後勝利。曾國藩提出壹個觀點:世界上很少有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就成功的事情,更不可能在沒有認清形勢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
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裏在《論國防》中評價曾國藩是近代歷史上“壹位軍事天才”,認為壹切領袖都應以曾國藩為榜樣。曾國藩統壹戰法的精髓是以下兩條用兵思想,是理解《易經》後悟出的精髓。
壹是巧妙靈活地擊潰太平軍,或轉移西線註意力,或圍魏救趙,機變很大。曾國藩沒有和太平軍抗衡。他的戰術是“硬化村莊,長期作戰”。在進攻太平軍占領的城市時,他沒有盲目進攻,而是采取了長期圍困的方法。
湘軍攻城,通常設置兩道長壕,內壕用來攻城,外壕用來擋援,進退有據,攻防得當,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迫使進攻的敵人被動。安慶、九江、天津、湘軍都是這樣被打下來的。比如湘軍入侵安慶時,在安慶城外挖了兩條長長的壕溝,耗時壹年多;進入天京城下的雨花臺後,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挖築了兩條“深溝高壘”。戰後,城墻外的地貌被項徹底改變了。雖然這種戰術持續了很長時間,但其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靜態制動
曾國藩認為,機動作戰不應“追”敵,而應“防、剿”,“變追尾局為截頭之師,以定軍制而不定制取賊”。可見,在應對機動作戰上,曾國藩的用兵思想是:以靜制動。
以靜制動的思想,以拙勝巧等。,把陰陽變化理論運用到軍事活動中,說明曾國藩深諳陰陽變化理論。曾國藩是如何領悟陰陽之變的?和易經有關。
曾國藩後來回憶說,10歲那年,他熟讀五經,開始寫八股文,文才稍有成就。曾國藩在《易經》上下功夫。1844年,曾國藩在給溫蒂元帝的信中,列舉了自己每天“熟讀”10頁,易經也在其中。曾國藩的日記裏至少有五段曾國藩讀《易經》的記錄。研讀《易經》,讓曾國藩明白了陰陽的動靜變化。比如曾國藩有壹個重要的人生態度:“求真”。
有人說柏拉圖是西方智慧之源,奧義書是印度智慧之源,周易是中國智慧之源。
《周易》是壹部特殊的經典,在中國歷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在古代知識匱乏的年代,《周易》相當於今天的“百度知道”。從古至今,無數人受到《周易》的啟發而改變命運。......
但是很多人覺得《易經》晦澀難懂,而且是用文言文寫的,不知道從哪裏開始讀。
今天,我向妳推薦這本圖文並茂的《周易》。他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用白話給妳講艱深的古文,把深奧的道理壹壹給妳說明。從占蔔到解釋,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即使看不懂文言文也能理解易經中提到的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八卦的講解,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到《易經》,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面系統地教妳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厚厚的壹摞書,講述著《易經》的原文、翻譯和對後世的啟示。每天睡前讀壹讀,豐富閱歷,增加對生活的理解。為什麽不呢?
這本圖文並茂的易經是48元錢。想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可以直接買了。
易經(3)曾國藩(9)太平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