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有四個來源:
1,出自桂氏,以人名為姓。西周初年,舜帝後裔胡公滿被陳國封侯,春秋末期被楚國所滅。後人以胡為氏。據《元和氏篡位》等史書記載,胡姓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聖賢虞舜的桂姓後裔。這樣看來,胡姓的祖先應該是三千多年前被封為陳氏地的胡公。胡公滿是周武王女婿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封為陳侯。可見中國胡氏的祖先是虞舜和黃帝的正統後裔,而不是後來入侵中原的“蕪湖”後裔。
2.出自姬姓和桂姓,以國名為姓:
①壹個是她姓胡名郭,在河南省漯河市以東。是周朝的同姓諸侯國,西周初分封。它參加了楚國領導的聯軍攻打吳國,後來又和楚國壹起攻打吳國。在回師途中,楚國吞並了胡。
(2)壹個是歸興護國,在安徽阜陽。魯在位時,被楚國所滅。
春秋末期,這兩個胡國都被楚國所滅。他們君主的後代都以胡為姓,中國人也都以胡為姓,稱之為胡氏,形成了兩個胡,世代比鄰而居。
3.他的姓改成了胡。南北朝時,北魏的鮮卑人有胡(葛)姓,進入中原後改為漢姓。漢代人,姓黃,後改姓胡,其孫以胡為氏。在胡氏家族中,壹直有壹個復姓胡的家族。胡母復姓自賜與齊宣王以來,已有2480多年的歷史。胡復姓壹開始也很流行。秦時有太師使胡穆尊,漢時有胡穆學生,胡穆班。晉代以後,胡復姓逐漸被“胡”字所取代。由於他的後人大多改姓胡,胡母復姓的流傳日漸減少。這大概也是這個胡母復姓流傳不廣,至今還不多見的原因之壹。
4.智利人的姓氏,古代中國北方匈奴人的後裔。在胡姓中,除了源於黃帝子孫的這壹分支外,也有不少外族人改姓胡。漢代以後,尤其是中國五亂之際,進入中原的外族人紛紛改姓“胡”,為漢族的胡氏家族增添了新元素,導致了後來胡氏的繁衍和另壹種世系。比如後周的胡琰就是智利人,他的後代都姓胡。
始祖:胡公滿。相傳古代五帝之壹的舜是顓頊的後代。生於姚遺址(今山東菏澤東北),得其姓。曾居圭密河(今山東雍濟南),故其後裔又有圭姓。在桂姓後裔中,被滅後,舜帝的後裔桂以陳為姓,建立了陳國,以保持對舜帝的崇拜。桂蠻建立的陳國是河南省淮陽縣壹帶,包括安徽省北部的阜陽和河南省中部的鹽城。在桂蠻統治後,他被稱為公戶人。公元前478年,陳國被楚國所滅,他的孫子以謚號為氏,稱為胡氏,這就是河南的胡氏。因此,胡氏後人尊胡公滿為胡氏始祖。
第二,遷移分布
胡的出生地,當然是周初陳的封地。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此後,胡氏家族以此地為起源,後代逐漸擴展到各地。經過幾代繁衍,南至新蔡,北至山西,成為當時的胡氏望族。漢朝時期,輾轉陜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居甘肅的人成為後漢顯貴家族,後來成為胡在各地繁衍的主要來源。西晉末年,由於“永嘉之亂”,胡中原士紳大舉南遷,胡遷居福建。胡南遷始於西晉後期。胡後裔由中原渡河南下,先遷至安徽,後由安徽遷至福建。最後,他從福建搬到了臺灣省。臺灣省的胡姓已經遍布全省。而臺南、臺北、彰化、新竹等地,居住的人口相對集中且最多。後來新蔡、山西等地的胡姓遷徙繁衍到其他地方,遍布全中國。胡姓是現在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1.31%。是中國最受歡迎的19個姓氏之壹,人口超過1%,在臺灣省排名第十三、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有此姓,以上八省的胡姓約占全國漢族總人口的65%。其中四川省約占全國漢族胡姓的13%。
第三,歷史名人
胡安:漢初著名的教育家,是他的得意門生。
胡遵:文武雙全,排名僅次於騎乘將軍。他有六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是胡芬。他在晉朝宣帝時立下了許多功勛,成為鎮南將軍。他的女兒,胡芳,是晉代皇帝司馬燕的貴夫人,從此成為外戚,權勢更加顯赫。南北朝時期,拓跋氏統治的北魏沈重打擊了清河崔、範、太原郭、,而後裔胡國楨之女成為北魏皇太後,胡進入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自胡遵以來的200多年間,先後有10余人定居胡的位置到三公九臣、將軍、總督,還誕生了兩位皇後、皇後,大獲成功。
桂湖:晚唐著名畫家,河北涿縣人。尤其是畫馬,用筆清晰精細,骨骼生動傳神。
胡瑗: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江蘇泰縣人。曾觀致太常博士。提倡“明體致用”之說,是宋代理學的先聲。
胡適:字宜,安徽績溪人。中國是現代學者、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被英美大學授予35個榮譽博士學位。作為北大教授,他發表了《我對文學改良的拙見》,主張文學改革。曾任中國學院院長、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校長、駐美大使、全國人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章士齋年譜》、《先秦名家研究史》、《戴東垣哲學》、《白話文學史》、《丁文江傳》等數十部著作。,並把它們編入胡適的文學作品中。
胡安國:字康厚,建寧崇安人,宋經學者。官至中書,講學如講學。王安石棄子春秋,安國認為是聖賢傳心的傑作,所以仍潛心研究二十年。嚴文鼎。有《春秋列傳》、《資監補》。
胡大海:明朝將軍,江蘇泗洪人,官名衛公。他和朱元璋壹起,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胡以晃:太平天國傑出的將軍,廣西人。保家衛國,保天氣,升任禹王。
胡林翼:潤之,湖南益陽人。我在道光讀書的時候,厭倦了做官,去了湖北巡撫。當時洪楊軍隊興盛,林逋創建李進,運鹽,改曹彰,增國庫,固守武昌,為各省戰事之本,治軍明紀,補充人才。我嘗過:叫囂當兵的不知疲倦,窮的害怕。他還說:有才之人,無所求於世,世當求於己。世人以為他知道自己說了什麽,後來卻死在了軍中。他死在軍中,他死在文中。他讀了《士兵的歷史》,演奏了《稀疏選集》和胡文忠的《公平選集》。
胡誌明:原名阮。越南民族解放運動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出生於越南中部義安省南壇縣。1911年到法國,1920年加入法國* * *制作黨,創辦《流浪漢》雜誌。65438年至0923年在蘇聯受訓,成為第三批國際幹部。65438年至0924年,他去了廣州,創建了青年越南革命聯盟。1930年回國,創辦印度智納* * *制作黨。抗日戰爭期間,他被中華民國政府逮捕,後來被釋放回越南從事遊擊戰。1954年,法軍大敗,北越政權建立。後來協助南越* * *黨員成立了越南* * *生產黨。1975年,越南南北統壹,建立越南共和國。
胡耀邦: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生產者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湖南瀏陽。1933加入中國* * *產黨。曾任共青團湘東南特委兒童局書記、團中央局秘書長。次年參加長征,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書記。越過陜北後,他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宣傳部的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延安抗日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冀熱遼軍區政治部代理主任、晉察冀軍區縱隊政委、華北野戰軍兵團政治局長、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長、解放軍第十八兵團政治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團中央第壹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中共陜西省委第壹書記。65438年至0975年任中科院黨組組長,開始整頓中科院工作。1977起,歷任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紀委第三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委員會秘書長。組織推動了真理標準大討論,領導了全國範圍的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工作;他主持制定了發展農村經濟的壹系列方針政策,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做出了重要貢獻。1980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主席。1987 65438+10月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和第十壹屆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屆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1989四月死於北京。
第四,縣廳編號
王俊1
安定縣:①漢代設立,轄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安定縣,位於甘肅省涇川北部,隸屬安定縣。東漢王朝遷到林箐(今鎮遠東南),放棄安定縣。十六國又設安定郡,由郡治。隋唐時的安定郡是荊州。唐末改保定郡,郡名亦為保定。金屬涇川郡,兼涇州行政公署。
②蒙古以陜西省安定堡為安定郡,1935年改子長郡(謝子長列圖)並遷至瓦窯堡,原郡治東。
新蔡縣:晉惠帝,從汝陰縣分出,位於今河南省新蔡縣。
益陽郡:隋朝設益陽郡,武德三年改光州。郡在今河南省潢川縣。
定城、宜陽縣:縣轄河南省信陽市。
中州、洛陽、戶縣:郡漢屬今陜西省、河東等地。
2.大廳號
蓮安堂:因宋代胡荃所著《談安記》而得名。
安定堂:源於安定縣,建於西漢。縣治先在高平(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後遷至林箐,即今甘肅鎮遠縣東南;安置穩定,即甘肅涇川縣北井河北岸。唐朝初期,安定被稱為荊州。後來成為胡氏的堂名,可見安定在胡氏歷史上的地位。這個會館的前身是胡誌和胡煒的事跡。胡,三國魏廟春人,鮮為人知。操封為敦,官至京刺史,加將軍,使為關內侯,專管清徐軍務。每壹個建軍的獎勵都分散在民眾中。未入家者,無余錢,只有衣服書籍,以怕人出名。胡瑋煒,質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謹小慎微,譽滿天下。入朝時,武帝(曹操)問:“大清是誰,父是誰?”魏說:“我不如妳。我父親怕被人知道,我也怕人家不知道。”皇帝說他好,遷為前將軍,以功德封春侯。和胡偉的祖孫都以忠、慎、節著稱,祖籍淮海壽春縣,故胡氏有“淮海家族之聲”之稱。胡誌和胡瑋煒父子為國戍邊,雙雙戰死在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寧縣四縣等六縣)。他們的後代留在安定,胡氏姓安定堂。
廬陵堂:廬陵堂胡氏始祖為胡公巴,即。八到胡荃。胡荃家族已經成為宋朝的壹個大家族。胡荃的兄弟胡鑄、胡華、兒子胡勇、孫子胡華、胡藝等人,雖然沒有胡荃那麽有名,但也都小有成就。江西吉水、湖南、汝城、浙江紹興後堡等地的胡姓都是的後裔。著名僑領、“萬金油大王”胡文虎是胡荃的第32代孫。
績溪堂:績溪堂胡氏家族因近代大學者胡適的出現而蜚聲海內外。據家譜記載,他們是在開寶二年(公元969年)遷居此地的,祖先是胡長義之子胡。績溪胡氏曾祭過胡公滿,後又祭過胡昌義。胡適自己說,他小時候參加過壹個祭奠始祖的儀式,那是他的壹千歲壽辰。
此外,胡的主要姓氏有淮陽堂、親愛堂、呂府堂、堂、敦仁堂、本世堂等。
============================================================
胡祠堂總楹聯
[胡祠堂門楣碑文]
蘇湖實迪蘇湖劉放淮海嘉盛
“蘇湖為天下第壹”和“蘇湖活於天下”出自胡瑗的事跡。胡瑗(公元993-1059),字永。泰州海陵(今江蘇泰州)人,宋代著名教育家,被視為宋代理學先驅。史傳載:胡瑗“薦之以經學教授吳中,範仲淹,賜白裙於敬事堂,賜校書郎,推官於保寧教湖州,弟子數百人,禮部弟子10至45人。”以太常博士為官。胡瑗從教比宋代另壹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朱早130多年。胡後人在正大門上方題寫“師第”或“劉放”,以紀念胡瑗壹生教書育人,千古玄曲,桃李芬芳的盛況和他的卓越功績。
“淮海嘉盛”出自胡安定堂祖師、胡煒的事跡。胡,三國魏廟春人,鮮為人知。操封為敦,官至京刺史,加將軍,使為關內侯,專管清徐軍務。每壹個建軍的獎勵都分散在民眾中。未入家者,無余錢,只有衣服書籍,以怕人出名。胡瑋煒,質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謹小慎微,譽滿天下。入朝時,武帝(曹操)問:“大清是誰,父是誰?”魏說:“我不如妳。我父親怕被人知道,我也怕人家不知道。”皇帝說他好,遷為前將軍,以功德封春侯。和胡偉的祖孫都以忠、慎、節著稱,祖籍淮海壽春縣,故胡氏有“淮海家族之聲”之稱。胡誌和胡瑋煒父子為國戍邊,雙雙戰死在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寧縣四縣等六縣)。他們的後代留在安定,胡氏姓安定堂。
-
胡祠堂四字對聯
首汽九老;
位列四諦。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對聯指唐代官員高虎在會昌掌管淮州司馬,後與白居易等人在襄陽組織香山九老會。第二聯指北宋初學教育家胡瑗,泰州海陵人,世代居住陜西路安定堡。學者稱他為安定先生。曾任國子監直接講師、中允親王、助理講師、官博士。他在蘇州、湖州之間講學二十余年,與孫富、石碣等倡導“仁義禮樂之學”,並被稱為“宋先生小三”。當時明確說他的教學方法是國子監法。著作有《論語》《春秋》。當時人們稱富弼為真宰相,包拯為真禦史,歐陽修為真學士,胡雯為真君子。
春秋心典;
理學。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第壹聯指宋代國子監博士胡安國(1074-1138),名康厚,建寧崇安(今福建崇安)人。邵生在位期間,為秀才,國子監博士,中書講學兼講師,保文閣學士。他致力於《春秋》研究,著有《春秋傳》三十卷。他經常用《春秋》的歷史事件來討論政治。明朝初年,這本書被定為科舉考試的教材。因為北宋王安石曾經提出廢除《春秋》,他說:“這是古聖先賢的傑作。怎麽皇帝不讀,學士不讀?”第二聯是宋代館直系學士胡寅,字,建寧崇安人。宣和年間,為秀才。靖康初年,任學校圖書管理員,中國書法家,徽州閣學士。他提倡理學,學者們稱他為唐智先生。他上書,建議組織起義軍北上,迎接惠帝和秦始皇回朝。著有《我的讀史之見》、《集大成》、《論語》等。
想對;
為自己負責。
——清胡林翼寫《胡氏宗祠總聯》
這幅對聯是清朝大臣胡林翼(1812-1861)寫的。胡林翼,本名義生,本名潤之,湖南益陽人。官至貴州鎮遠知府。這是胡文忠的遺產收藏。
嚴學派;
咪咪流量來源。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中華全國聯合會曾發表過“玉賓、咪咪”,都是胡家希望繁衍的地方。
繼承公戶;
望出淮陽。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全聯殿是指胡姓的起源和郡望。“公戶”,舜之孫。
經濟翅膀;
廟顯德行。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第壹副對聯指的是宋滬寧的《春秋同治》,是壹本有翅膀的書。第二聯指清胡林翼之死,入仙廟。
-
《胡氏宗祠五字聯》
淮海的家很遠;
蘇湖塞澤昌。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這幅對聯是胡氏宗祠的“安定堂”對聯。
據焦談勝;
這個家族傳承了歷史。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這幅對聯是福建永定縣下洋鎮中川村胡氏宗祠的對聯。對聯指的是寺廟的地理位置;第二聯是指南宋胡安國寫的《春秋》故事,孔子寫的《春秋》,以“西征獵得林”結尾,所以《春秋》叫。
靠武穆成名;
有壹個妹妹比劉家強。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第壹聯是指宋胡安國,其母為吳仙門之女,仙門六經教授為學生,安國成為大學者。第二聯指清胡天佑,其妹胡、胡、胡皆能詩,優於。
萬惡之首;
諸德孝為先。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此聯為安徽省黟縣西遞鎮西遞村胡祠堂“親愛堂”對聯。此外,安徽黟縣西遞村胡氏宗祠的“親愛堂”、“呂府堂”、“杜菁堂”、“敦仁堂”等更多的堂聯,可以在黟縣西遞村胡氏宗祠的部分堂聯中找到:/dispbs.asp?board id = 112 & amp;id=47902 .
-
《胡氏宗祠七言聯》
冬天,松枝依舊突出;
春天梅花開了。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全聯典指《宋史》、《胡安國誌》。
古色古香的新香畫別致;
月色清朗,春光宜人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此聯為鶴頂閣嵌胡姓“胡”祈福聯。
自古以來,有千萬種奇妙的顏色;
到十五的月份特別亮。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同上。
守金華叫海;
寫本書,向董嬌致敬。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第壹聯指出了胡大海將軍的年譜。胡大海,寧同富,五祖弘忍大滿禪師。卒封越王。第二聯指清代學者、地理學家胡瑋煒(1633-1714)。他的名字叫微生,名叫董喬,浙江德清人。壹生研究儒家經典。愚公錐手指,有47張圖紙,是愚公最好的註釋版。
十年的抽煙和釣魚;
永遠不要忘記寫信。
——清·胡瑗寫《胡氏宗祠總聯》。
這幅對聯是清代書畫家胡瑗所作。胡瑗,字公壽,江蘇華亭人,名薄鶴。擅畫山川,有《寄鶴軒詩》。
文覺寶深陷二漢;
詞曲風格達到初唐。
——清題寫《胡氏宗祠總聯》
這幅對聯是清代書法家兼篆刻家胡錚所寫。胡錚,紫碧山人,富陽人。工篆刻,得漢式。古拙也很可愛。
武文家族歷史悠久;
皇帝的樹枝有長長的翅膀。
——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竹雞巷胡氏宗祠,匿名書寫。
南雄珠璣巷,位於梅嶺山腳下,是廣東省僅存的宋代古巷。它被命名為“廣東第壹巷”,因唐代張敞七世同居而得名。朝廷得知後,賜壹枚諸暨戒指,以表彰其孝順。自梅關開通以來,梅關驛道成為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唯壹大道,也是北方貿易往來和南方移民的重要交通要道。珠璣巷成了這條驛道上的重要集鎮。前輩楊廷貴在《歸南日記》中描述:“旅行途中如蟻,擁擠比看壹場戲還多。大量中原各地的移民和商人進入嶺南諸暨巷,然後轉移到珠三角、廣西乃至海外謀生。他們的後代遍布嶺南、港澳臺及海外各國。”看來珠璣巷是珠三角大部分居民的出生地,也是華僑的祖居地。根據諸暨巷南遷後裔聯誼會收集的來自全國各地的143名後裔的族譜,諸暨巷數以千萬計的遷居粵港澳臺及海內外的後裔,無不傳宗接代,知其脈,都稱諸暨巷為“七百年前的桑梓之鄉”。
-
〔胡祠堂七言以上總聯〕
安國成名,原是武穆;
池尾有個妹妹,不遜於柳家。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第壹聯是指宋胡安國,其母為吳仙門之女,仙門六經教授為學生,安國成為大學者。第二聯指清胡天佑,其妹胡、胡、胡皆能詩,比劉家三。
自我犧牲與服從,大賢之量;
推心置腹,這是顏群的潮流。
——清曾國藩題寫《胡氏宗祠總聯》
這副對聯是清朝大臣曾國藩(1811-1872)送給胡林翼的。
築堤灌溉田地,歌頌春日;
輔佐建國,夯實基礎。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這幅對聯講的是晉代刺史的故事。下聯典點出了早期右翼統壹軍將領、元帥胡大海的故事。
如果妳有常數,為什麽晚上睡覺五點起床;
最沒用的就是壹天受凍十天。
——明·胡題寫《胡氏宗祠總聯》
這幅對聯是明代文學家胡(1434-1484)所作。
情留在人,蓮幕留在紀小南;
藏書遲遲未收,淮陰親自種下東園。
——胡惟賢寫《胡氏宗祠總聯》
此聯為安徽績溪縣胡氏宗祠對聯。這幅對聯指的是胡瑗,這個家族的第72位祖先,出生於明朝。他曾在福建省興化府當副官,平反了壹個冤獄。當地的學者畫了壹幅《蓮幕圖》,作為詩送給了他。底線說的是這個宗族的第七十六任始祖胡有明,生於明朝。曾在縣城東邊建“東園書屋”,種槐、桂樹。他的孫子胡松,名懋卿,鄭德秀才,嘉靖年間為官。
江長,伯祖起航,起航;
東山地窩,安石促苗,珍貴樹木成蔭。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此聯為江西上猶縣胡氏宗祠“安定堂”對聯。
如果有五峰兩湖,人就能為道教建功立業。
世界變了,海就飛了,地就分了,錢就還了。問誰會怪赫榮丞相,向我先人致敬。
——無名氏寫胡祠堂總聯
湖南華夏橋胡氏宗祠。本書第壹部分“道教英雄”指明代學者胡,本名信叔,本名敬齋、余幹。他壹生致力於講學,曾主持白鹿洞書院,是明代朱成學派的主要代表之壹。作品有《居盧野》、《逸香影》等。第二聯指南宋胡寅,主張抗金。他曾斥責“河戎宰相”秦檜,被秦檜以“譏笑國家大事失敗”的罪名降職。秦檜死後,他才復職。
============================================================
附錄:胡的典故和趣聞
[給驢請假]
胡克是唐昭宗時代的女演員。胡克喜歡下棋。他經常騎著毛驢,每天去老朋友家下棋。幾乎每次他都是早去晚回。
每當胡克去朋友家,沒等他下驢,主人就對他的孩子說:“去後院把驢餵給杜摯(朝廷教坊的歌手)。”胡克深受感動,天黑後騎馬回來了。
有壹天,胡克正在這屋裏下棋,朝廷突然叫他臨時奉樂,他就叫孩子們把驢帶來。送來的時候,驢已經氣喘籲籲,滿頭大汗了——原來是主人在和驢壹起磨!胡克意識到他的驢子壹直在為別人努力工作!
第二天早上,胡克又走到壹個朋友家,主人像往常壹樣命令男孩去餵驢。胡克急忙對他的主人說:“別忙,驢子今天沒來。”主持人驚訝地問:“為什麽?”胡克回答說:“自從他昨天回去後,他就壹直感到惡心、頭暈,不想動。今天,他臨時請假休息。”聽胡克這麽壹說,主持人知道自己發現了他的“小聰明”非常尷尬,但又覺得胡克的話很幽默,忍不住笑了起來。
——馮明孟龍《古今譚概觀》
/dispbbs.asp?board id = 112 & amp;id=71295
在中國古代,漢人稱為漢人以外的部落,通常指中國北方和西部的遊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鮮卑、狄、羌、吐蕃、突厥、蒙古、契丹、女真等部落,有輕視之意,指其為境外未開化、未開化的民族。
在中國的編年史中,有這樣壹個故事:公元前17世紀,夏帝國在東方被商朝君主“唐”推翻,末代夏帝“桀”戰敗後被流放到南朝,成為商朝的附庸,三年後死在那裏。這時才發現,頡利的兒子與頡利的妃子有染。唐認為這是極其不道德的,於是剝奪了粥的繼承權,並打算進壹步懲罰他。隋周得知消息後,帶著嬪妃逃到了遙遠的北方,在那裏建立了自己的部落,並迅速發展成為壹個野蠻的民族。他娶亡父寡妻的行為從此成為這個民族的傳統習俗。他們的宗教信仰與夏朝相似,如祭祀日月、宰殺動物、觀星占蔔等,但不蓋房,不守禮儀,穿左手長袍,以遊牧為生,經常搶劫南方文明人的生命財產。因生活在寒冷的北方荒原,天生體毛長,故名“胡人”。秦人出於輕蔑,把其中壹個改名為“匈奴”。
/question/1595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