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和智慧的結晶。紙是壹種片狀纖維產品,用於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壹般由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經過打漿、網上交錯組合、初步脫水、壓縮、幹燥制成。
中國是世界上第壹個發明紙的國家。據考古發現,在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就已經有了麻纖維紙。質地粗糙,數量少,成本高,知名度低。
擴展數據:
直到東漢和漢武帝時期,經過蔡倫的改進,形成了壹套比較定型的造紙工藝,工藝大致可以概括為四個步驟:
第壹種是原料的分離,即將原料在堿性溶液中通過浸泡或蒸煮進行脫膠,分散成纖維;
二是打漿,即采用切搗的方式切斷纖維,掃成漿;
第三種是造紙,即將紙漿通過滲水制成漿料,然後用撈紙機(墊)將紙漿撈起來,使紙漿在撈紙機上交織成薄濕紙;
第四種是烘幹,即將濕紙烘幹或晾幹,脫下來就成了紙。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保持不變。即使到了現代,在濕法造紙的生產中,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的造紙方法仍然沒有根本的區別。
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桑皮、藤皮用於造紙。到了隋代五代,竹子、檀皮、麥稭、稻稭也已作為造紙的原料,為造紙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來源。
百度百科-造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