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是周武王的老師,姜太公是什麽?還是父親,相當於後來的教父。還是什麽?或者說,嶽父姜太公的女兒蔣易嫁給了武王,成為了女王。
武王年紀輕輕就去世了,蔣易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的名字叫宋冀,也就是王乘,小兒子的名字叫虞姬。為什麽最小的兒子叫虞姬?因為小兒子出生的時候,手上有個“於”字。因為他是國王的弟弟,他也被稱為虞書。
王乘和虞書非常友好。王乘哥哥特別喜歡他弟弟的聰明。
壹天——每天都是壹天,但這壹天是不尋常的壹天。
這壹天,陽光明媚。
王乘和他弟弟之間的遊戲大致就是那種過家家的遊戲。王乘拿起壹片桐葉,用刀切開,切成方形,遞給弟弟:“哥哥,這個我給妳。”
余大爺笑著接過,鞠躬道:“謝謝大哥。”
當歷史學家走過時,兩兄弟正在開玩笑。
歷史學家是做什麽的?跟隨天子記錄其言行的人,每天醒來的第壹件事就是看天子在做什麽,努力記錄天子的壹言壹行。如今的狗仔,爺爺是周代的歷史學家。
“陛下,妳要封俞叔叔在哪裏?”歷史學家問道,壹點也不像開玩笑。歷史學家總是嚴肅的,從不開玩笑。想想看,白的表情很像周朝的歷史學家。
“這,”王乘楞了,這不是開玩笑嗎?“別那麽認真,開個玩笑。”
“天子不是開玩笑的。妳可以保持沈默,但妳所說的壹切都會被記錄為歷史文獻。既然說了要封俞叔叔,那就封了,舉行儀式。”歷史學家不關心這個。《史記》原話是這樣的:天子戲言。言為史書,禮為結果,樂為曲。
“開什麽玩笑?”當國王有點熱。他不是舍不得封地,而是舍不得弟弟。他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八度。“余叔叔才十二歲。妳得讓他管理壹個國家。妳還有人性嗎?”啊,妳是天子還是我是天子妳敢不聽我的話?"
“歷史學家歷史學家,歷史不是官方的。妳做天子怎麽樣?妳再說壹遍,我就把妳的話錄下來。”歷史學家毫無畏懼地走上前去。
在周朝,史家都是家族世襲,即使皇帝也不能撤換或懲罰。所以,直到今天,我們才能看到壹部真實的周朝歷史。
沒有辦法成為國王。他知道他不能惹歷史學家。
“我,我,等四叔回來。”成王不得不采取拖延戰術,因為此時周公正在與唐國作戰。等周公回來,也許歷史學家早就忘記了。
周公回來了。
周公每次回來,第壹件事就是把史家請到丞相府,詳細匯報成王現階段的情況。有人說,這不是周公監視成王嗎?這不是歷史學家打小報告嗎?否則,這就是他們成為國王所關心的。
“陛下,據說您已經決定分封俞叔叔了?”當周公來見王乘時,他沒有提到討伐唐國的事。相反,他開始談論虞書。
“這個…”王乘沒想起來,迷迷糊糊道:“四叔,我只是開個玩笑,再說,余叔還小。”
“天子說笑了。”周公的話和史家的話是壹樣的。
“再說也沒地方給余叔封。”王乘說,這也是事實,這個世界幾乎是封閉的,沒有更好的領地了。
“不,我的新唐州很適合。”
也許,唐果是為虞書準備的。
桐葉印唐朝,就是桐葉印唐朝。俞大爺因為壹片桐葉被封唐朝。
唐叔虞,壹個偉大的名字誕生了。
看到這裏,請楊、韓、賈、文、徐、童、冼、、顏、侯、齊、金、謝、楊、何、欒、簡、應、瞿、蔔、嵇、林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程、唐、劉、鄂、林。
——周公的苦心
《史記》中記載“唐在河與汾之東,而方百裏”。遺址不大,在今天山西南部的翼城、絳縣、曲沃壹帶。
這個地方在唐代也叫夏遺址,居民主要是夏人後裔,也就是狄。周公率軍去滅唐國,但唐國還是阿迪國。
如何管理這樣壹個混亂的國家?這個問題擺在十二歲的唐叔虞面前。
好在這個時候,組織沒有嫌棄他。
其實周公很看好於叔。虞書雖然年輕,但他沈穩大氣。也是因為看好於叔,才會給他這樣的位置。
“叔叔,我該如何治理這個國家?”余叔只是知道國家需要治理,至於怎麽治理,腦子裏全是霧。
“妳爺爺是怎麽治理齊國的,妳是怎麽治理唐的?”周公言簡意賅,為虞書指出了壹條黃金大道。
然而,僅僅指出金光大道是不夠的。宇叔這時候需要的是扶他上馬,送他壹程。然而,周公在這個問題上卻無能為力。國家仍處於動蕩之中,國王本人也很年輕。周公本人忙於平定各種叛亂,無法分神照顧於叔。其他有治國經驗的,要麽分封國家,單獨管理自己的國家,要麽在朝鮮擔任要職。我們做什麽呢
這時,有人走上前。
“讓於叔叔去找唐?壹個剛剛被征服的亂七八糟的國家?這不是讓我的孩子去死嗎?”余大爺的媽媽不幹了。她媽媽是誰?蔣易,武王的妻子和姜太公的女兒,現在是王太後。
蔣易是壹個很有能力的人,在這方面就像她的父親壹樣。武王曾經說過,他手下有十個人才,最後壹個是他的妻子蔣易。武王帶領軍隊在前線作戰,蔣易在後方料理家務,從不打擾丈夫。
壹切從武王和蔣易開始。
現在聽說要投奔唐,他能放輕松嗎?
蔣易派人去找周公。
“他四叔,余叔那麽小,怎麽去找唐?”蔣易不高興地問。
當時周公是作為皇帝的代理人管理國家,可以不尊重成王的意見,但對弟媳還是很尊重的。
“嫂子,天子說笑了。”周公又搬出了這個理論。
“那,就算妳說得對,為什麽要封在唐這樣的地方?這不是找死嗎?”
“嫂子,這個世界快分裂了。唐雖然有點亂,但是離大京城近,什麽都可以照顧到。其他地方更遠。”
“不能給余叔找個附近的小地盤嗎?”
“嫂子,余叔叔,這孩子是個能成大事的人。給他幾畝地做小地主豈不是太屈尊了?他的後代還有什麽發展空間?從長遠來看,唐是個好地方。”
不用說,周公的話是有道理的。唐朝雖然地方不大,但是是黃土高原,山川環繞。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後來被稱為“外之山河”。妳找不到這樣壹片有燈籠的土地。
蔣易現在才知道周公的苦心。她沒有壹開始那麽生氣,說話委婉了很多:“他四叔,妳說的都有道理。可是,難道我們不能再等壹會兒,等余叔叔長大了再去嗎?”
“嫂子,妳知道有多少人在盯著這塊地嗎?在我討伐唐之前,有人來找我要這塊地。我回來後,有人來找過。我告訴他們,國王已經把它封給了虞書,這使他們不知道。如果俞叔叔不快點,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想法,大睡。”周公的這番話說得非常清楚。有些話本來不準備說,現在也說了,“嫂子,實話跟妳說。規則都是人定的。其實我侄子說的話也不全是這個意思。有用的我不開玩笑,沒用的我也不聽。嫂子妳忘了,討伐商周不是帶頭的嗎?結果是‘不利’。老人當時說,‘幾根爛骨頭爛草能決定命運嗎?’還是決定打。這個規律和占蔔壹樣,符合我們的利益,所以姑且說是天意不可違,不符合我們的利益,就當沒發生過。禹叔想把唐讓給他,就找了個“天子說笑”的借口。"
用心良苦,周公肯定是用心良苦。又說盯著唐的那些人,都知道是誰,也就是賢、蔡蜀都和霍書初。他們要麽覺得自己的地盤太小,要麽覺得地段不好,總想換個大的。
聽了這樣的話,蔣易不住地點頭。在這群姐夫中,她最喜歡的是周公,平時關系也是最好的。雖然最近總是說周公要篡位為王,但蔣易從來不相信,因為她相信周公。現在周公這樣說,就更能感受到周公的無私和遠見了。
然而,即使如此,蔣易仍然不能放心虞書。我們做什麽呢蔣易突然有了壹個大膽的想法。她知道周公不會同意,但周公不能不同意。
什麽想法?
“四叔,妳說得對,現在我也認為於叔叔應該盡快上路。不過,我想和他壹起去。”蔣易想出了這樣壹個主意。
“不可能。”周公脫口而出,才發現自己失禮了。他很快緩和了語氣,柔聲道:“按規矩,太後是不準離京的。”
“規則?他四叔,妳剛才不是說規則是人定的,合適的時候要遵守,不合適的時候要無視嗎?哈哈。”蔣易現在正在學習使用,它是用兒童之矛攻擊兒童的盾牌。
“這個…”周公楞了壹下,然後笑了。嫂子太聰明了,他沒法反駁。“不過,這麽大的事,需要大侄子同意。”
“說起來容易,現在就去問他。”蔣易立即找到了壹位國王,三個人壹起討論這件事。
不久之後,王乘來了。儀式結束後,王乘坐了下來。
沒有等周公開口,蔣易簡單地說了壹下剛才和周公的對話,最後說了自己的想法。
“兒子,妳覺得娘這樣做對嗎?”蔣易要求成為國王。
“媽媽,我也舍不得妳,但我也知道余叔叔更需要妳。媽媽,跟妳哥哥去吧。這裏有四叔,不用擔心我。”王乘同意了。
周公智窮才盡,卻發自內心地高興。他被成為國王的深厚兄弟情誼所感動,並提醒他哥哥武王和他之間的兄弟情誼。
於叔被封為唐朝侯。
我去唐國上任,蔣太後隨行,壹直送京師,周公親自送到唐朝都城翼城。壹切安排妥當後,我出發去了成州。
陪虞書到唐朝的,除了壹些周朝的軍隊和醫生,還帶走了商族懷宗的九姓。這樣,唐就成了各民族的大雜燴,周人、商人、夏人都聚集在這裏。
根據周公的建議,蔣易和他的母親采取了與姜太公同樣的策略來治理唐朝的齊國。
第壹,國民待遇原則。雖然、是征服者,但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征服者,也沒有使周人優越。各民族在這裏地位完全平等,可以混居通婚。只要生活在唐朝,都享受國民待遇。任何煽動民族沖突的人都將被處死。
二、因地制宜的原則(始於夏政府,新疆隨戎索)。夏人以遊牧為生,商人們以手工藝為生,而周人主要從事農業。唐朝有山有水有草原有土地,所以有從事各種行業的人。蔣易和虞書沒有強迫每個人從事農業,而是根據實際環境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俗。
第三,開放性原則。唐朝被不同的國家包圍,包括中國和戎狄,蔣易和虞書的政策是向全世界敞開大門。唐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與中原各國和突厥進行貿易。這不僅促進了唐的商業發展,也使狄人得以交換日用品,得以安居樂業。聞名天下的晉商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
第四,和平共處原則。蔣易和虞書因其與世界各國的公開和真誠接觸而得到廣泛認可。從虞書開始,唐朝士紳開始與任地通婚,大批虞書後裔前往戎狄國居住和生活。
第五,發展農業的原則。雖然鼓勵大家因地制宜,但是農業生產的穩定性讓壹江和淑玉更加重視農業。他們利用山西的水興修農田水利,優化養殖,大力發展農業,使唐朝人民安居樂業。農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狄人依附其上,大大增加了人口,壯大了唐朝的國力。
據史書記載,唐朝經過優化育種,培育出了大穗高產小麥。虞書派人把它送給了王乘,王乘把它送給了周公,他寫了《金色的收獲》來慶祝。
唐叔虞在歷史上因其國家治理和民族和諧而備受贊譽。後來,為了紀念唐叔虞,人們在太原修建了“唐叔虞廟”,也就是現在的晉祠。北宋時,宋政府為了紀念偉大的母親蔣易,在晉祠修建了聖母院。
古往今來,晉祠壹直是中國香火最盛的祠堂。除後裔外,晉祠還是、張的祖廟,唐太宗的祖廟。可以說,晉祠是中國三姓的聖地。
如果晉祠是除了黃帝陵和顏地陵之外的中國第三大祠堂,大概沒人會反對吧?
如果算上以太原為起點的中國第四大姓趙和的後裔楊,那麽中國姓氏之首的、李趙、楊五大姓將匯聚太原。
山西,除了黑煤礦,還有太多值得記住的地方。
有時間就去山西太原祭祖,向古人致敬。
唐叔虞為唐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死後,他的兒子姬燮(1)繼位,又因唐國有晉水,改名為晉。此後傳了六代,到了晉穆侯。
從虞書到穆侯,實際上晉國君主的主要通婚對象是齊國,應該說是面向世界的婚姻。晉穆侯也娶了齊侯的女兒。姜夫人為侯爵生了兩個兒子。長子是邱,幼子是。為什麽這樣命名?因為我生大兒子的時候,正好討伐敵國,我生小兒子的時候,正好吞並了壹個叫千畝的小國。
後來,邱成了晉文公,他死後,他的兒子趙厚繼承了王位。趙侯封其叔於曲沃,稱曲沃桓蜀,曲沃城比晉國都城翼城還大。當時斷言曲沃將是晉國動亂之源。
果不其然,從昭侯七年(公元前739年)到晉侯二十八年(公元前679年),經過三代人59年的不懈努力,叔侄曲沃、叔侄曲沃莊、曲沃武公,五位晉侯先後被殺,最後晉國被周王正式任命的曲沃取代。
晉國統壹了,但小宗族統壹了大頭,也就是說地方政府吞並了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