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誰發明了波西米亞風格這樣的專有名詞。似乎有些人總是需要壹些獨特的稱謂來劃分,但這些特立獨行的名詞總是時髦的熱詞。波希米亞,被文化學者定義為嬉皮士和雅皮士的混血兒,這幾年在各種時尚雜誌和國際時尚會議上都能看到,雖然現在知名度降低了。什麽是波西米亞?波希米亞,位於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原是奧匈帝國的壹部分,是遊走於世界各地的吉普賽人的聚集地。關於波希米亞人有壹個模糊的定義:波希米亞人就是吉普賽人,也就是茨岡人,包括頹廢的知識分子。以流浪漢的方式行走人間,不信神,靠流浪漢的技能謀生,擅長“占星”和“入店行竊”。
在叛逆自由的60年代,“波西米亞”是嬉皮士挑戰中產階級的有力武器,其行為表現為純手工對抗工業生產。如今,“波西米亞”已經成為壹種象征,代表流浪、自由、放蕩、頹廢...在服裝領域,它是保留了壹些遊牧特色的風格,以鮮艷的手工裝飾和粗糙厚重的面料吸引人們的眼球,尤其是飾品,主要以珠子和流蘇包裹。搭配的妝容取代了巴洛克和拜占庭的華麗,強調憔悴而美麗,陰郁而浪漫,貧窮而時尚的面孔。
波西米亞風格服裝的特點是兼收並蓄。波希米亞人行走在世界各地,他們的服飾呈現出多地域、多民族的特點:俄羅斯的層層波浪百褶裙,印度的珍珠刺繡和亮片,摩洛哥的皮革流蘇和珠子...最豐富的色彩、最多變的裝飾手段等各種手工制作的精致統壹在不羈與流浪中。波西米亞風格的主要特點是流蘇和塗鴉帶來的視覺沖擊和神秘氣氛,被稱為“有壹定經濟基礎的小資情調”,對簡約風格影響很大。然而,波西米亞風格並不是壹種可以簡單地用流蘇花邊結和棉麻褶皺武裝起來的穿衣方式。它崇尚自由個性,以無原則為原則方式。用壹石壹木壹珠壹布做出時尚,這才是波西米亞的精髓。
在時裝舞臺上,波西米亞風格的表面特征是:層層蕾絲、無領露肩的寬松外套、大花印花、手工蕾絲和串結、皮革流蘇、亂珠串飾、波浪發;它的顏色是通過對比色實現的,如藍寶石和金咖啡,中灰色和粉紅色...比例不均衡;剪裁哥特復雜,重點是領口和腰部設計。不僅僅是在t臺上,波西米亞風格近年來也被大眾廣泛接受,比如少女長腰帶的流蘇、手繪針織鏤空或薄紗面料、無肩帶寬松上衣、層次感百褶裙等...
波希米亞風和波波至少是近親,都強調人的藝術氣質,叛逆和自由。而源於遊牧民族的自然,無拘無束的吉普賽人,以及文化適度頹廢、帶有壹定“反社會”性質的波希米亞,基本都是個性的表現。波西米亞風的流行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波西米亞風格之所以能在時尚界經久不衰,是因為其奔放的風格內涵,即以狂野的流浪色彩為主體,孜孜不倦地改進細節的做法。
另壹種解釋:波希米亞,現在捷克共和國的西部。捷克是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東鄰斯洛伐克,南接奧地利,北接波蘭,西鄰德國。它由三部分組成:捷克共和國、摩拉維亞和西裏西亞。該國分為兩個地理區域,壹個是西半部的波希米亞高地,另壹個是東半部的喀爾巴阡山脈。
歷史上,歐洲(主要是東歐)斯拉夫人原始社會解體後,其分支建立了不同的國家。東斯拉夫人建立了基輔羅斯,後來發展成為俄羅斯國家。南斯拉夫人進入巴爾幹半島,建立了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西斯拉夫人建立了捷克和波蘭兩個王國。這可能是在8世紀和9世紀之前。西斯拉夫人的這些人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逐漸進入階級社會,形成了壹個國家,但幾經波折,國家終於解體了。捷克從其北部獨立出來,以波希米亞為中心,以布拉格為首都。這大約是65,438+00世紀。所以也可以說捷克的古稱是波希米亞。捷克民族爭取獨立的鬥爭也是非常艱苦的,這樣的民族鬥爭史是能夠促進藝術產生的土壤,德沃夏克和斯美塔納是捷克最著名的音樂家,德沃夏克的摩拉維亞四重奏、白山之子、斯拉夫舞曲、斯美塔納的《我的祖國》都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捷克人口只有1000多萬,80%以上是捷克人。其他民族包括摩拉維亞人、斯洛伐克人、德國人和少數波蘭人。妳看,沒有波希米亞人...
對了,捷克域名的縮寫是cz。要不是這個,我直接寫:波西米亞是吉普賽的法語名字。除了查閱法語詞典來證明這壹點,妳還可以發現,在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中,吉普賽女孩埃斯梅拉達在介紹自己的身世時唱的那首歌叫做《波西米亞》。
至於為什麽吉普賽人的名字會和波希米亞聯系在壹起,據說波希米亞曾經有大量的吉普賽人。埃斯梅拉達說,他的名字埃斯梅拉爾達“很可能”來自埃及語,這也說明這個民族是漂泊不定的。其實吉普賽人是古印度人的壹個分支。11世紀和12世紀,由於戰爭和入侵,壹些吉普賽人開始移居國外。根據語言學研究,吉普賽人至少經過了波斯、亞美尼亞和希臘。據更詳細的考證,向國外遷徙有兩條路線:壹條是從印度出發,經波斯、土耳其進入歐洲;他們首先到達希臘,然後經過羅馬尼亞、匈牙利、波希米亞和德國。到了德國後,有人去了丹麥、瑞典、芬蘭、挪威,有人去了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另壹條是從印度到波斯,再到亞美尼亞,再經俄羅斯到歐洲,流浪的足跡遍布歐洲各國。(“世界民族與文化?歐洲,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5)
像人們想的那樣,那些吉普賽人以歌舞占蔔為生,壹路傳播印第安文化,同時吸收其他國家的藝術特色,最終在西班牙產生了舉世矚目的弗拉門戈舞,這基本上都是吉普賽人的貢獻。他們從壹個地方流浪到另壹個地方,住在壹個流浪的地方,睡在風中。簡而言之,妳能想到的所有硬話都可以套在他們身上,但他們似乎生來就是藝術的化身,他們的生命都蘊含在藝術中,如果說這樣的成就來自於他們的執著追求,似乎更刻意壹點。那應該說是天性吧。活潑、大膽、誘惑、激情,以及對美的無拘無束的熱愛,都可以說是吉普賽人的特質。或許這也是將《波希米亞人》翻譯成《藝術家的壹生》的可行性。劇中人長得不像吉普賽人,卻有吉普賽人的性格和追求。
最難解釋清楚的是現在流行的波西米亞風格服裝。吉普賽人善於收集所經過地區的特色,所以當他們到達中歐時,吉普賽民族風格的服飾已經是各種民族風格的混合體。百褶裙應該是當地的斯拉夫特色。東斯拉夫人和後來的俄羅斯也穿類似的服裝。各種閃亮的碎片和首飾很可能是從印度帶過來的,流蘇和吊墜可能是從中東的波斯和北非的摩洛哥經過的人帶過來的。吉普賽風格永遠不會是簡約派的。他們不可能追求壹件質量好的衣服,然後再精心供應。他們只能壹點壹點地添加和補充,從而形成復雜的風格。他們不可能壹直讓自己的衣服保持鮮艷,年輕的吉普賽女孩喜歡的鮮艷的衣裙也總是在流浪中漸漸褪色,但他們會盡力讓這些舊衣服看起來盡可能的漂亮。這就是這些人的真實情況,是現代社會的人無法復制和模仿的美。現在的波西米亞風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