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引用了人類對占蔔書《易經》的研究成果。自漢代以來,出現了壹批專門研究《易經》的經學大家。雖然他們的研究方向不同,但研究對象是壹樣的,所以《易經》也就逐漸形成了。
《周易》的象數和義理特征有著深刻的內涵,易學家在研究《周易》時眾說紛紜,形成了各種觀點和流派,其中最有影響的是象數易學和義理易學。
易學屬於儒家經典的廣義範疇,其目的是通過研究《易經》中卦名、卦言、卦象所蘊含的道德意義、價值觀念和哲學思想,對其進行深入的發掘和拓展,因此屬於學術派別較多。魏晉王弼和宋代程頤是易學的主要代表人物。
象數易學更註重對《易經》中占蔔、占蔔的研究,通過所了解的道理來推斷人事的吉兇,所以更多用於計算和占蔔。象數易學與易學不同,更註重《易經》的具體實踐。後來象數易學指的是中國歷史上會掐會算的大師,比如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等等。
關於易經的相關內容:
《易經》是古人為預測未來發展變化而作的占蔔之作,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經》,但流傳至今的只有壹部《易經》。
《易經》由《經》和《傳》兩部分組成。《經》由卦和爻辭組成,主要包括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傳記主要包括十篇七種用於解釋卦爻辭的文字,合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作。
被譽為“萬經之首”的易經,以陰陽學說為基礎,論證和描述事物的運行規律,甚至準確預測事物未來的發展。
易經從整體的角度認識和控制世界,把人和自然看作壹個相互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壹”,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等諸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