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格·文特爾
世界上的生命是多姿多彩的,這常常使人感嘆造物主的巧妙構思。尤其是細胞,雖然只有10-100微米,但可以壹分為二,二分為四,無窮無盡,人類可以建造復雜精巧的機械來完成各種復雜的任務,卻做不出壹個細胞,直到文特爾的《辛西婭》問世~
《生命的未來》是壹部詳細闡述生命科學基本原理的接觸性著作,從物理、化學、生物學乃至天文學的角度展示了分子生物學的歷史沿革和未來發展方向。當前,人類正在經歷壹個重大轉折。壹旦這個“奇點”過去,生活、社會乃至我們所關心的壹切都將發生令人震驚的變化。這本書講的是“奇點”到來時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人類可以合成生命,扮演“造物主”的角色——這不僅令人震驚,也令人信服。
這本書的作者文特爾也有“測序狂人”、“科學狂人”的稱號。他曾參與著名的“人類基因組計劃”,但中途退出。他在1998創立了Celera公司,僅用了兩年時間,壹個人就挑出6個國家的科學家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序列的測定。規劃小組不得不與Celera公司合作,采用更先進的測序技術,並
這本書的共同發起人名單也很長: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精密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曾長青,著名科幻作家暢銷書《三體》作者劉,中國科學院人文學院科學傳播教授,人工智能的未來》作者“社會生物學之父”Edward Wilson,ray kurzweil暢銷書《從0到1》作者peter teale,
魔鬼的牧師
理查德·道金斯
厭倦了嘮叨和沒有感情的長篇大論?那就試試這個吧!這本書的每壹篇文章都是壹幅精美的速寫,文筆優雅清晰,內容知性真誠,充滿真知灼見和勇氣。既有散文的優雅,又有議論文的雄辯。作者非凡的科學知識和獨特的人生經歷,以及從真實證據中追求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流淌在字裏行間。
“魔鬼牧師”最早由達爾文在1856年提出,意思是:壹個捍衛進化論和自然選擇,反對上帝的神創論,堅定主張無神論的人。這本書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 kins)25年來唯壹的自選作品,共有32篇精彩的科學論文,涉及基因、宗教、道德、教育、公平正義等重大公共話題。既科學又理性,尖銳又溫暖,風格親切幽默,通俗易懂。是壹本優秀的科普經典讀物。
沒有食物的非洲兒童VS瀕危黑猩猩,妳捐給誰?
同性戀出身?同性戀基因真的存在嗎?
12不明真相的圍觀者PK 1評委,真相掌握在多數人手中?
占星,風水,通靈,水晶球,這些偽科學,我相信妳錯了!
基因,克隆,占星術,陪審團,神創論,進化...充滿幹貨的科學,精辟的見解,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人生智慧,妳準備好和作者壹起腦洞大開,指點迷津,訓斥方遒了嗎?
病史圖文
瑪麗·多布森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疾病,人類世界歷史會被改寫嗎?艱深晦澀的醫學術語讓妳害怕,卻又害怕被壹些江湖騙子忽悠,灌輸不正確的史料?別怕,《疾病史》作者瑪麗·多布森是牛津大學博士,醫學史專家,曾任牛津大學惠康醫學史研究部主任,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研究員,權威專家丹尼爾,充分保證了內容的真實性。更難能可貴的是,翻譯由北大醫史博士領銜,保證了權威性、通俗性和趣味性。
《疾病史》以30種典型疾病為主線,講述其所處時代的背景和幕後故事,分析產生的原因、影響和結果,探討疾病是如何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許多生動的歷史細節隨處可見:
(1)疾病影響戰爭史:瘟疫加速了古羅馬帝國的滅亡;美國軍隊在美西戰爭中患了黃熱病。虱子如何引起兩次世界大戰?
(2)公共衛生的發展:19世紀,因傳染病而開展了普遍的大掃除運動;20世紀初,療養運動興起;大約在20世紀初,許多國家頒布了禁煙令。
③治療方法的演變:從古代的放血嘔吐療法到19世紀將麻醉引入外科手術,再到20世紀的心臟移植。
(4)科技大進步:1883年首次鑒定出霍亂的病原體;1948,氯黴素可治傷寒;1972年,發明了用於診斷癌癥的CT掃描儀。
本書還收錄了30個重大事件、80種知識百科、200幅特色圖片和300篇專業文獻,並附有常用詞匯和諾貝爾醫學獎概要,系統描繪了人類7000年的抗病史,圖文並茂,真實可信。
迷幻藥:我的問題孩子。
艾伯特·霍夫曼
在間諜電影中,被抓到的間諜往往會被敵人捆綁折磨。這時候黑粉色就會出現壹種叫誠實藥的東西。那麽,這種誠信藥真的存在嗎?事實上,它確實存在。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誠信藥的主要成分是LSD,從質量上來說絕對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強的精神藥物之壹,但是從效果上來說,服用LSD的人的自白十有八九不是真的。
LSD之父艾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博士是瑞士化學家,於65438年至0938年在巴塞爾Sandoz實驗室進行麥角化合物大規模研究項目期間首次合成。然後他偶然發現了這種成分的強烈致幻作用。在本書中,作者對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包括LSD的發現和普及的歷史,其他壹些類似LSD的迷幻藥,以及壹些有代表性的LSD體驗記錄。作為60年代的“主流”,迷幻藥的致幻效果被蒂莫西(前哈佛教授,後被開除)極力鼓吹,迷幻藥成為社會文化乃至整個時代觀念的顛覆者。壹開始有壹批作家介入並癡迷,比如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後來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依賴並信奉。他們來自著名的樂隊,如披頭士、滾石、感恩而死,甚至更晚。
在這本書中,作者甚至用自己的實驗對比了幾種不同致幻劑的幻覺差異。在他看來,迷幻藥的作用是把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聯系在壹起,像火和水壹樣模糊了兩者的界限,所以在過度追求物質主義的資本主義社會會引起強烈的震動。
社會主義終究還是好的~ ~ ~
無盡的深藍色
西爾維婭·厄爾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妳不知道土地的深度,除非妳在深谷。面對廣闊的藍色海洋和壯觀的魚群,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對海洋產生敬畏之情,並願意盡自己的壹份力量來維護這份安寧和活力。西爾維亞·厄爾就是這樣壹位堅定的海洋保護者,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常駐海洋探險家。她被《紐約客》和《紐約時報》稱為“深海女王”,被國會圖書館稱為“活著的傳奇”,被《時代》雜誌稱為“這個星球的英雄”。
《無盡的深藍》記錄了從珊瑚海到太平洋,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100多幅珍貴的全彩攝影圖片。它由西爾維婭與100多位國際頂級攝影師共同精心打造。這本240頁的海洋之書,配上西爾維婭勵誌深情的講解,以及眾多海洋保護者和著名文化工作者對海洋的多角度認識。海洋研究者的理性分析,令人信服的數據和地圖,優美的描寫海洋的文學作品,讀這本書不用說教,能感受到作者對海洋現狀發自內心的熱愛和關註。無論妳是熱愛海洋,熱愛自然,還是對海洋壹無所知,這本書都會帶妳進入壹個全新的藍色世界。
妳為什麽相信達爾文
傑裏·科因
關於這本書,詹魯駿覺得有必要引用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壹句話:我曾經說過,不相信進化論的人要麽是愚蠢的,要麽是瘋狂的,要麽是無知的。.....現在,我必須更新我的言論:不相信進化論的人要麽是愚蠢的,要麽是瘋狂的,要麽他們沒有讀過傑裏·科因的這本書。
為什麽相信達爾文把遺傳學、古生物學、地質學、分子生物學、解剖學等現代研究成果的許多線索編織在壹起,證明了為什麽進化論不僅是正確的理論,而且是事實。關於這壹點最有力的證據是出土的化石:有羽毛的恐龍和有四肢的魚等。生物學是不斷發展的,雖然方向不同,但我們可以觀察到自然選擇改造了動物和植物的事實。同時書中也提到了很多有趣的問題,讓人很感興趣。
人為什麽會起雞皮疙瘩?為什麽三十只殺人蜂能在壹兩個小時內把壹個蜂巢變成三萬只蜜蜂的墓地?作為哺乳動物,鯨與哪種陸生哺乳動物最接近?為什麽壹種恐龍的學名在中文裏叫“梅龍”?寄生蟲控制下的動物真的會像科幻電影裏的動物壹樣行為恐怖詭異嗎?為什麽植物可以通過看似細微的差異劃分為不同的物種,而各種外觀形狀各異的寵物狗卻被生物學家視為壹個物種?
傑裏·科因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進化生物學家之壹,也是進化領域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之壹。他是《新和諧》、《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和國家電臺的定期撰稿人。在過去的二十年裏,他壹直是芝加哥大學生態和進化化學系的教授,從事進化遺傳學的研究。
壹切都被刻上了
卡爾·齊默
還記得2005年《火爆越獄》裏那個男的身上的紋身(逃跑路線圖)嗎?
紋身的神秘感和實用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雖然,在大多數朋友眼裏,紋身與嚴謹的科學家無關,但詹魯君想說,這本書將重新定義妳眼中的科學家和生物符號。
紋身是部落成員的身份證明。在部落語言符號系統中,紋身的功能之壹就是交流和表達價值觀。有什麽比紋身更好的讓科學從皮膚直擊靈魂的方法?
《萬物雕刻》描述了這樣壹群人,他們愛科學到骨子裏,還流著藝術的血液,於是他們決定在身上雕刻自己喜歡的科學元素——妳能想到的任何壹個部位,這些圖案都是有趣而多樣的:DNA雙螺旋結構,質能公式,圓周率...無論妳熱愛物理、化學、數學還是生物,妳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熟悉的符號。理科生特有的浪漫和信仰~
卡爾·齊默(Carl Zimmer)是美國耶魯大學的講師,教授科學和環境寫作,經常在《紐約時報》、《科學人》、《探索》、《時代周刊》、《科學》、《大眾科學》和《國家地理》上發表文章。目前,齊默的作品已被列入“美國最佳科學寫作”和“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寫作”系列。他在《探索》月刊上有壹個專欄,專門討論各種大腦問題。
DNA:生命的秘密
詹姆斯·沃森,作者安德魯·貝裏
妳知道希特勒臭名昭著的種族主義起源於科學家流行的“優生學”嗎?妳認為在辛普森殺妻案中,DNA技術只是在執法還是讓罪犯逍遙法外?多利羊問世,是否意味著人類克隆是未來的必然趨勢?不,不,這不是八卦歷史雜誌,這是壹本關於遺傳學的書,那些深刻或尖銳的社會問題都起源於遺傳學。
《DNA:生命的秘密》是壹部從歷史角度出發的遺傳學簡史。從孟德爾遺傳定律開始,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到最終人類基因組圖譜的完成,堪稱跌宕起伏。
其中不乏團結連橫、爭財鬥智的故事,充滿了完美的合作,也充滿了互相毀滅的故事。有時候似乎壹項科研的完成全靠運氣。基因的故事永遠不會無聊。它比妳所知道的歷史更真實,比妳所處的現實更殘酷。這是壹個關於科學天才的有趣故事。盡管信仰、宗教、民族、愛好、價值觀各不相同,但它們似乎將人類的整個未來維系在壹起。
詹姆斯杜威沃森提出DNA雙螺旋模型理論,沃森、克裏克、M . H . f . H . f .威爾金斯獲得1962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此外,他還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倡導者,從1988到1993擔任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主持人。
自然,後天
作者馬特·裏德利。
我們常說內因是根本。那麽,壹個個體是先天基因決定的,還是後天環境決定的?這個問題現在在我們看來很簡單:先天和後天協同。所有的實證結論都是通過前人的反復推理實驗得出的,這個答案也不例外。
《自然與後天》這本書涉及了基因與達爾文的普遍性、高爾頓的遺傳、詹姆士的本能、德弗裏斯的基因、巴甫洛夫的反思、沃森的聯想、克萊普林的歷史、弗洛伊德的整形經驗、博厄斯的文化、杜爾卡的分工與社會力量、皮亞傑的發展和洛倫茲的封印。這本書引經據典,但不刻板。到底是什麽定義了人性?基因還是經歷?
“如果人們的專長不能在財富、性和權利上帶來回報,那麽所謂的精英統治就毫無意義。”有時候,自然就是這麽坦白或者赤裸裸。但人更善於表達、思考,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從而把不太光彩的本能升華為夢想或價值觀。人和動物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動物會很強硬的直奔主題,但是我們懂得委婉。
馬特·裏德利(Matt ridley)是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學動物學博士,曾任《經濟學人》專欄編輯。他是許多獲獎作品的作者,包括《人類基因組》、《敏感基因》和《紅皇後》。詹路軍在這裏透露了壹個小細節:從1993出版第壹本科普《紅皇後》到2010,馬特壹直寫了6本科普書,也就是說平均每三年才出壹本書,所以慢慢來,認真做,總是有道理的。
進化的大腦
大衛·j·林登
詹魯君打賭,大多數人都非常以人類的頭腦為榮,因為它讓我們從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爬到生物鏈的頂端。但是,看完這本書,妳可能會有被打臉的感覺:“人腦是壹個效率極低的器官。”作者壹開始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從感覺、情感、愛情、性、睡眠、宗教等方面進行了論證。乍壹看,他的觀點有點奇怪,但仔細壹想,又覺得邏輯上有道理。甚至在人類為什麽保持壹夫壹妻制關系的問題上,作者也歸結為人類“龐大而低效的大腦”。
眾所周知,人類經歷了漫長的金華過程。所以人腦不是為了鶴立雞群而設計的,而是在低級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更高級的功能。也就是說,和鼠標相比,我們只是多了壹些功能。同樣的,我們還有和老鼠壹樣的功能。
在《進化的大腦》壹書中,作者將人腦比作壹個添加了新成分的冰淇淋甜筒,並基於這壹思路,介紹了大腦的組成、基本發育、感覺和感受,進而描述了大腦如何支配學習、記憶和人格,如何決定行為和性取向,以及睡眠和做夢時大腦活動的機制。作者還試圖解釋大腦功能與宗教的關系。書中還穿插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和近50幅插圖。
作者林登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系的教授,但這不是壹本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教材,而是壹本面向大眾的科普讀物。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借助林登長期思考大腦發展和思維的結晶,打開壹扇新的窗口,重新認識我們自己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