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些分離出來的藝術家和在皇宮工作的文人階層創造了文人的職業藝術形式,成為正統美術史、繪畫史和書法藝術關註的對象,這些作者往往是集詩、書、畫、刻於壹身的知識分子。他們的作品有很高的藝術修養,講究神韻,註重向老師和門派學習,註重個人感情和個人風格特點的表達。文人藝術真正興起主要是在宋代以後,從宮廷和民間藝術中分離出來,主要是借助繪畫題材的新發展。自北宋以來,山水墨竹成為文人畫家抒發情感的繪畫題材。為了追求筆法和筆法,他們放棄了以前都是書畫家用的題材,比如道家對人物的詮釋,船與車,陽臺上的畫。北宋畫家鄧椿寫了壹本書叫《畫承》,按照社會地位和藝術品位進行排名。宋的被冠為“聖藝”,列在書首,其後是趙慧翠、許,而蘇軾、晁、文訓、等人則在文人的職業畫家之列。文人藝術最大的特點是表現個性,追求高雅和精神境界。畫家使用共同題材進入上檔次的情況並不多見,越到後來,題材分化的趨勢越明顯。民間畫師的作品越來越退化,不僅進不了檔次,還成了貶義的“畫師流”和工匠作品。
民間藝術借鑒文人藝術
文人藝術與民間藝術的交流自古就有。在畫論、畫論、畫法上,民間畫師所用的民間繪畫公式與文人士大夫畫師所遵循的畫論原則,往往有著相同的借鑒意義。此外,文人畫的題詩、列表、題字等形式也被民間年畫、光方(屏)畫所吸收。比如在年畫創作中,民間畫師積極吸收文人畫的優點,甚至有經濟實力的畫店出錢請名家出樣,為民間年畫向文人畫風格靠攏提供了最便捷的途徑。清代著名畫家高用傳抄的方法描繪年畫人物。將文人畫中的四點情景融入年畫構圖中,既提高了畫風,又豐富了年畫風格,有助於民間年畫雅俗共賞。天津楊柳青年畫對文人畫的興趣與高等畫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從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來看,統治者壹直忽視和貶低民間藝術,視文人書畫為真跡,造成了藝術史片面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在人們的理解中,民間藝術作品總是與庸俗的“物”、“器”聯系在壹起,無法上升到更高層次的精神“道”,這與上層文化提倡的“形而上即道,形而下即器”的觀念有關。
在中國歷史上,上層文化階層對民間工藝和手工藝品的忽視或刻意貶低,使得民間藝術品在被使用和發揮的同時,或多或少地進入上層文化階層,促進了相互借鑒、交流和融合,而民間藝術則吸收了上層文化,豐富了自身的風格和品位。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又有著密切的聯系。相當壹部分民間藝術與宗教題材和內容有關。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宗教藝術,而主要是與民間信仰和祭祀相關的裝飾藝術。有的是由巫術道具演變而來,是被美化的巫術操作工具,如各種神靈、祖先、偶像、陪葬品、祭祀品等。宗教藝術是為宗教目的而創作的造型藝術形式,如修建寺廟、傳道授業、宣傳教義等。這是壹種服務於宗教目的的藝術。它們往往是按照固有的規範進行創作的,在人物比例、色彩要求、裝飾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最常見的是繪畫或雕刻的各種雕像,還有壹些是以刺繡和剪紙等其他形式表現的。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又有著密切的聯系。相當壹部分民間藝術與宗教題材和內容有關。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宗教藝術,而主要是與民間信仰和祭祀相關的裝飾藝術。有的是由巫術道具演變而來,是被美化的巫術操作工具,如各種神靈、祖先、偶像、陪葬品、祭祀品等。宗教藝術是指建造寺廟、傳教和宣傳等宗教目的。
民間藝術中的宗教作品可以稱為民間宗教藝術,它不僅包括佛教和道教,還包括民間信仰中原始的、準宗教的內容。它不僅保留了古老的萬物有靈論,還包含了各種巫術、占蔔、禁忌、動植物圖騰崇拜、鬼神、祖先信仰,甚至歷史和傳說中的人物。也被神化,列入民間神仙名錄。隨著社會的發展,民間宗教融合了傳統文化中的儒教、道教和外來佛教,內容廣泛。天上、地下、神界、人間、陰間所有與人生活相關的神都被人們崇拜和供奉,民間生活的空間裏到處都有神保護著人們。民間宗教藝術是表現民間宗教內容的各種藝術形式。它為我們呈現了壹個充滿世俗趣味的精神世界,民間宗教中的相關藝術也呈現出遠離宗教束縛、強調實用功能和裝飾效果的藝術特征。
道教中的神靈,如天官(“三官”之壹)、太後、魁星神、真武大帝、金童、玉女、媽祖、關帝君、八仙、鎮神、土地、鐘馗、頭馬面、風伯雨師等,是民間藝術品,尤其是水陸畫、民間宗教畫、民間紙馬反復表現的主題。甚至道教傳說中的壹些神獸,如“四靈”、仙鶴等,也成為象征長壽的吉祥動物,受到人們的喜愛。
佛教的影響包括佛寺建築、時令季節、佛教壁畫、版畫雕塑、文學故事、戲曲表演、音樂舞蹈等造型藝術,甚至飲食、語言、家庭本尊等諸多方面。佛教界所有的神都在民間寺廟裏供奉過,如來、三世佛、大肚彌勒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吉祥童子、四大天王、濟公、十八羅漢,都是在保佑中國人民的過程中被賦予了神性和人情味。民間藝術和宮廷藝術是兩個相對應的概念,分別屬於下層文化和上層文化。在相互對立的同時,又有相互的交流和密切的聯系。
民間藝術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史前傳說時代。它是原創的,保留了大量原始文化的概念和符號,它的創造者和使用者都是下層階級。宮廷藝術是指按照封建宮廷的意願和需要而產生的為上層統治者服務的藝術。它的創作者往往是朝廷招募的民間藝人,而使用者則是皇帝和統治階級。從作者與作品的關系來看,壹個是創作者,壹個是欣賞者,這就使得宮廷藝術不可避免地成為壹種雇傭藝術。
在民間藝術和宮廷藝術的關系中,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人的因素。宮廷從民間招募工匠和藝術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從西周的“奴工”、春秋的“百工”,到後來的宮廷畫師、畫院等制度,都是如此。這種雇傭關系在大型石窟和陵墓的藝術中,在宮殿和寺廟的建造中,或者在為統治者服務的祭祀作品中,已經明顯表現出來。宮廷藝術更多的是照章辦事,照樣畫。民間藝人不能超越統治者的規範,他們的制作必須符合朝廷的禮儀規則。雖然宮廷藝術的創作者主要是受雇的民間藝人,但他們創作的作品大多反映了統治者的審美情趣和意誌,形成了追求崇高威嚴或工藝精湛、強調高雅的藝術特征。
民間藝術與宮廷藝術的交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宮廷藝術吸收民間藝術,如宋代風俗畫家的作品作為貢品,民間陶瓷中的精品也成為宮廷的對象。
2.民間藝術接受宮廷的教化和強制指令,吸收和發揚原本屬於宮廷藝術的作品..歷史上有大量這樣的例子,尤其是明代以來的門神畫、鐘馗畫、吉祥畫。門神最早出現在漢代的王輝宮門,然後被介紹給人們。鐘馗的畫在唐代從皇室走向民間,確實是歷史事實。鐘馗,這個從唐明帝夢裏得到的形象,最終成為了利民鎮宅的守門人。可以說,他們之間的交流是普遍而頻繁的。在傳播過程中,宮廷藝術精致、典雅、端莊的審美情趣必然會對民間藝術產生相當大的影響,通過民間畫家和工匠影響其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