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關於“焚書坑儒”

關於“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從公元前213年開始焚書活埋儒生和方士的事件。

燒書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中國社會生產力大發展,壹部分普通民眾逐漸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面對混亂的社會局面,他們希望通過思考和研究前人管理世界的思想,找到拯救世界的方法。於是就產生了這麽多的學派,寫了無數的作品,歷史上稱之為百家。

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專制王朝——秦朝。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阻礙了秦始皇統壹六國人民的思想,威脅了秦朝的統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說,百家“進則言不由衷,出則大談,贊主為名,取異為高,引群造謗。”於是,為了統壹原六國人民的思想,秦始皇在當年就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所有百家爭鳴的著作,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史記·第六卷·秦始皇本紀》:我請史家把除季芹以外的書都燒掉。如果妳不是醫生,世界上敢收藏詩、書、百種語言的人,就把它們燒了。壹些敢講“詩”和“書”的人棄市場而去。把過去看做不是現在的壹家人。那些見了不舉的,都是同罪。接下來30天不燒,就是壹座城了。不去的,醫學、占蔔、植樹之類的書。想學法律,就以官為師。)。

隋代牛弘提出“五害”說,說中國的書燒起來,第壹是秦始皇燒的,第二是董卓遷都,第四是劉氏亂,第五是魏氏入郢。

坑儒學

焚書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為了進壹步排斥不同的政治思想和主張,秦始皇在當時的秦國首都鹹陽殺害了460多名儒生和方士,史稱“坑儒”。

另壹個說這件事是幾個煉金術士逃跑引起的。原來秦始皇非常迷信煉丹術和方士,以為可以為自己找到長生不老的真人,得到長生不老之藥。他甚至宣稱:“我崇拜真實的人,稱自己為‘真實的人’,而不是‘我’。”而壹些方士,如侯生、陸生的弟子也喜歡,極力宣稱自己與神相通,可以得到奇藥妙方。但時間久了,他們的承諾和各種奇談怪論總是無效,騙局即將被揭穿。秦律規定:“不可兩面,不可考,死也。”於是,侯生和魯生合謀逃跑。他們出逃前還說秦始皇“只是暴為己用”、“專職獄官”、“貪權”,不能要仙藥。始皇帝知道後,大怒,說:“盧生等人對我壹直很慷慨。現在妳誹謗我,重吾是不道德的。生在鹹陽者,我使人賤問,或以訛傳訛。”他下令拷打鹹陽400多名學者,尋找侯生和盧生。之後,460名學者被巨石掩埋。

除了在鹹陽殺了460多人。與此同時,壹批人被轉移到北部邊境。事發後,始皇帝長子傅肅諫曰:“天下之始,遠方領袖未集。所有的學生都背誦孔子的教導。今天,他們都重視法律的教導。我怕天下不安,只看壹眼。”秦始皇不僅不聽,還讓傅肅離開鹹陽,並派蒙恬到北方的尚軍。

影響和評估

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秦始皇焚書坑儒,旨在維護統壹的中央集權政治,反對古今,抨擊玄機異論方士的荒誕故事,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與秦始皇采取的其他措施不同,是秦始皇和李斯始料不及的。

荀子學派法家與儒家道統的鬥爭主要表現在中央集權(地主政治)與諸侯分封(領主政治)之爭,最終爆發焚書坑儒的大破裂。221年,國家剛並入天下時,以丞相王肅為首的大臣都主張在離秦較遠的地方分封太子,如燕啟初,獨立廷尉李斯反對分封。秦始皇決定從李思怡開始實行郡縣制。在最初的212年,秦始皇舉行了壹次盛大的宴會,他的所有大臣和醫生都提議淳於越應該學習古代的方法,讓王子的英雄成為諸侯。丞相李斯痛斥儒生學古不學今,各尊私學,謗國事,惑民心。他建議禁止私人學習。辦法就是把除了史家藏起來的秦國史書之外,其他國家的史書全部燒掉。除了博士官收藏的書籍外,私人收藏的所有儒家經典和各派書籍都被送往官府焚燒。如果妳在接下來的30天內不把妳的私人書籍送到政府,妳將被罰款修建長城四年。對談詩談書的人砍頭,是種族滅絕,只有醫學、占蔔、農書能幫上忙。民間學以官為師。秦始皇從李思怡開始實施焚書法。前211年,方士乞求長生不老,因怕罪而逃亡。秦始皇怒不可遏,活埋了460多名儒生。這種焚書坑儒的野蠻行徑,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極端尖銳。李斯提倡中央集權正當其時,但他所代表的荀子儒家(與韓非法家合並)卻是壹種極度壓制人民的政治思想。王綰和春主張分封諸侯,已經不合時宜。他們所代表的儒家道統(包括陰陽、五行、神仙)是壹種仁義政治思想。政治上,學派之爭已經發展到大屠殺,孟子學派的儒生大部分被殺(東漢趙琪說),李斯贏了。但是焚書坑儒根本沒有消除學派的分歧,還促成了秦朝的滅亡。秦始皇貫徹了李斯的主張,皇位繼承人的長子傅肅為孔孟說話。秦始皇很生氣,讓傅肅去尚軍(陜西省綏德縣)監督孟天俊。210年,秦始皇出巡,死於途中。李斯怕傅肅繼位,所以不能寵信。與韓非的法家宦官趙高合謀打壓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為秦二世,並偽造遺詔殺害了傅肅和孟田。不久,胡又殺了李斯高。秦國失去了廣受歡迎的傅肅、久負盛名的大將蒙恬和宰相李斯,政權落入胡亥和趙高手中。胡亥的嚴密監督,使人目瞪口呆,是個徹頭徹尾的丈夫,秦垮臺的條件全都成熟了。

嬴政的極端做法導致了秦朝的短命,只持續了15年。晚唐詩人張潔在《焚書坑儒》詩中寫道:“山東爐灰寒前,劉向不讀書。”

它創造了中國的“大壹統”格局

“焚書坑儒”壹直是秦始皇殘暴的罪證,兩千多年來壹直被世界各地的學者所唾罵,以至於現在還有人對這壹歷史事件耿耿於懷,恨不得自己不能挖墳鞭屍,不能穿透兩千多年的時空,從秦始皇身上吸取骨髓。這種仇恨其實是後世文人潛意識中的集體恐懼,代代相傳。從感情上來說,老和尚也覺得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方法太激烈了,對當時的儒生確實太殘忍了。他本可以采取壹些更溫和的措施。但如果要評價壹個歷史事件,最好是從事件的效果來評價,而不是用道德或情感的標準。那麽焚書坑儒的歷史作用是什麽呢?我認為,經過這次事件,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歷史格局已經形成。

再來看“焚書坑儒”的本質。“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壹場統壹思想的運動。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在政治結構上廢除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制。文化上,統壹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文;在經濟領域,統壹貨幣,統壹計量。這些措施是國家統壹的基本要素,也是強大的國家暴力所能控制的要素。但是有些事情是國家強大的結構很難控制的,尤其是秦初,剛剛過了戰國,百家爭鳴還在,意識形態領域極其混亂。壹個國家能統壹到什麽程度,最重要的條件是能在什麽程度上形成相同的價值觀,意識形態的混亂是形成相同價值觀的大敵。所以,光有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壹措施是不夠的。最關鍵、最長遠的統壹因素是觀念的統壹,形成統壹的核心價值觀,這樣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壹措施才能有效。當時最大的兩個思潮是儒家和法家。儒家尊古,但秦始皇統壹中國是新事,采取的措施也是新措施,不符合儒家的理念。當時的六國貴族也試圖通過儒家的“克己復禮”來恢復周朝的分封制,從而獲得失去的權力。因此,對於新統壹的秦朝來說,統壹思想是維護大壹統的關鍵措施。所以秦始皇找了幾個儒生之後,就開始了壹場統壹思想的文化運動。手段有點激烈,但客觀效果很明顯。雖然大壹統的秦朝只維持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後的統治者都把大壹統思想作為維持統治的關鍵手段。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大壹統思想正式形成。從此以後,歷代統治者基本都把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核心理念。這裏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秦朝“葬儒”和漢代“尊儒”的本質是壹樣的,都是想統壹思想。事實上,自漢代以來,所有的封建統治者基本上都實行“陽儒陰佛”或“真儒”,即表面上采取儒家的觀點,實際上是法家的手段。皇帝用法家的方式統治世界,用儒家的方式教育人民。法家強調權、術、權,古人把這些東西當作帝王之術,作為控制民臣的壹種方式;儒家思想主要強調仁義禮義,仁義禮義最大的好處是在道德上形成行為意識,不需要訴諸暴力手段,是維護等級制度的好工具。所以歷代統治者都用儒家思想教育世人。當時秦始皇因為沒有意識到儒家思想可以利用,所以采取了斷然措施。但焚書坑儒實際上定下了陽儒陰法的基調。所以我認為焚書坑儒造就了中國的大壹統。

當然,我在這裏不是說秦始皇騙儒家是對的。我只想說他的統壹思想方向是對的,而且。具體方法可以更好,但是在壹個人命不如糞土的時代,沒有比直接物理淘汰更幹凈的方法了。另外,我覺得從歷史效果來評價壹個歷史事件可能更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