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天文學歷史悠久,文獻豐富,有長期的實踐經驗。時至今日,居住在西藏、青海、甘孜、四川、迪慶、雲南、甘南、甘肅、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地的藏族仍在使用藏歷,尤其是農牧民和藏醫,與藏歷密不可分。他們根據藏歷在春天犁地放牧和采集藥物,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藏族天文歷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和高原特色,在我國少數民族天文歷中屬較高水平。
形成和發展公元前6世紀,青藏高原上的象雄王朝開始使用十二地支與五行相結合的編年方法,《尕辛子刊》主持編制了歷法。這種歷法是由十二地支(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和陰陽五行(木、火、土、金、水)組合而成的“六十歲”,與漢代的“六十歲”相同。例如,今年是沐陽的鼠年,明年是尹牧的牛年,周期為壹周和六十年。這壹特征壹直保留至今,成為藏歷的壹大特色。
湘雄王朝解體後,青藏高原上出現了許多小國,但都是沿用原有的歷法。到公元前2世紀,在西藏上部的藏族國王布德龔潔時代,壹年被分為四季,壹月的上下弦和四周。到了公元3世紀,壹種歷法的計算方法從印度傳入,並在壹些地區應用。到了納瑞松贊時期,也就是公元5世紀,吐蕃趨於統壹,軍事力量變得強大,與鄰國的交往也多了起來。這期間逐漸引入了中原、印度、大石等地的文化。由松贊幹布(617-650)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統壹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與唐、尼泊爾等周邊國家架起了友誼的橋梁。此後,中原文化被廣泛傳入吐蕃。其中天文歷法與風水、占蔔、歷法計算方法有關。自松贊幹布時代開始,佛教文化湧入西藏,不同歷法學派的計算方法也傳入西藏,如釋迦牟尼時代和沙迦時代。由於吐蕃王朝沒有制定和頒布統壹的歷法,加上佛教和佛教的紛爭以及王朝的分裂,幾種年譜長期並存,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佛教徒使用教歷,教歷分兩派。本教信徒和農牧民壹直延續傳統的幹支年表。隨著佛教的影響越來越大,印度的時間圈歷法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公元1025年左右,印度學者達瓦貢布到了西藏,與藏族翻譯家合作翻譯了梵文經典《時間之輪》。《時光之輪經典》藏文譯本已出版十余種,但在西藏仍不受歡迎。到13世紀,羯磨學者讓·炯多吉(1284-1339)和大師布頓(1290-1364)根據時輪經編寫了自己的時輪歷,得到了大師宗喀巴。所以以時間輪經典的翻譯年份為1027為元年,因為1027與藏歷的火兔年重合,火兔年的裝飾詞藏語稱為“生生”,所以時代稱為“生生時代”。此後歷代藏族學者對其進行了補充和修訂,成為青藏高原上主要的天文歷法。這壹天有兩種歷法計算,壹種是計算用的歷法,壹種是藏漢印混合歷法。內容包括天文學、歷法計算、五行核算、節律核算和年表。
原理(1)天體。時輪歷認為宇宙由土、水、火、風、氣五種元素組成,其中風輪在太空,其中有蒸汽輪,其中有水輪,其中有地輪,地輪的中心是至尊須彌山。浩瀚天體有兩種,壹種是宮宿,即黃道十二宮和二十八宿。黃道十二宮是天體的十二個區域,位於須彌山的山頂,看起來就像壹把大傘在山頂展開。白羊宮、金牛宮、雙子宮、巨蟹宮、獅子宮、處女座宮、天秤座宮、天蠍座宮、射手座宮、摩羯座宮、水瓶座宮、雙魚座宮分布其上。順時針向右做壹個晝夜運動,其相對位置不變。生肖之上有28宿,分別是:魁、樓、胃、贊、比、狗、神、精、鬼、柳、興、張、翼、氣、角、勁、地、方、辛、衛、己、鬥、鬥。另壹種天體是七曜,即太陽曜、月亮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孫瑤是壹周的開始,也就是星期天。七個obsidians加羅?劫火變成九個obsidian,和長尾彗星壹起被稱為十個obsidian。日本的黑曜石等人運行在黃道十二宮和二十八夜,除了羅?其他的obsidians都是逆時針向左跑。由於恒星在天體中的方位不同,形成了年、月、日、時、四季和二十四節氣。
(2)年、月、日。①日分三種:太陽日、太陰日、公日。壹天算作壹個太陽日,即壹天壹夜,從第壹天黎明看到掌紋的那壹天開始,到第二天黎明看到掌紋的那壹天結束。壹晝夜等於21600息,每分鐘15息。呼吸,定義為壹個成熟男人吸氣和呼氣所需的時間,與現代醫學測得的每分鐘14至18次呼吸的數據相同。利率以上的計量單位采用滴制,即壹晝夜60流,壹個流就是62水,即60分鐘,與現在的壹天24小時相同。壹晝夜分為十二小時:黎明、日出、陽角、正午、日食、食日、日落、黃昏、八小時、午夜和黎明。由於太陽日和太陰日在太陽序列中的相互配合,出現了缺日和重日。天數不足,重日累積,形成大月和小月。重缺日按照“重者缺大,缺大者重”的原則計算。所謂重荒日,就是壹天短,另壹天持續兩天。比如四天中,壹天,三天,三天,四天,缺兩天,三天超過兩天。人民會把白天的缺乏解釋為激烈的壹天,並避免它;每壹個吉日都是額外的壹天。這是藏歷的另壹個特點。(2)月,有太陽月、太陰月、宮月。壹般來說是指農歷月,月的每壹期盈虧為十五天,加起來為壹個月,稱為朔望月,朔日為初壹,望日為十五天,暗日為三十天。壹年十二個月,三十大建,二十九肖劍。壹月分為上弦月、下弦月或初、中、三旬。每六十五年有二十四個閏月,平均為三十二點五個月。③有太陽年、太陰年、宮年。壹般來說,指的是宮年,即太陽經過十二個月完成壹個四季循環所需的時間,也稱為恒星年。壹個宮年等於十二個宮月,十二個宮月等於三百六十個宮日。宮年的定義是:太陽運行在天空第十二宮壹周的時間,也是地面四季循環壹周的時間。定義的前半部分指恒星年,後半部分指回歸年。時間輪歷法中的系統學派計算太陽日為壹年365.270645,實用學派計算為365.25636。
(3)歷書的主要內容。歷書分為兩類,壹類是精密歷書,用於計算;壹種是民用歷,類似於黃歷。①用於計算的精密歷書是壹種基於時間的歷法體系,其內容主要包括歷法和月歷。日歷:太陽日的第幾天;農歷日的結束;太陽的真實經度;月球的真實經度。前兩項是計算重缺日期和安排月份大小的基礎數據,後兩項是確定新月和日食的基礎數據。此外,還有星相學中使用的“十壹種功用”和“二十七種與黃經會合”。歷法:內容包括每個月太陽入宮的時間和節氣,中性日的晝夜長短,閏月,嚴重不足的日子,以及用於占星的月光,自由生活,藥水,毒水等節日。(2)民間歷法,基本內容分為三部分:年度總結、月度總結和逐歷註釋。具體內容可分為:壹、歷法內容,有五個方面:閏月、重缺日;入宮時間;與天文現象有關的月相、行星方位和日月食;黑曜石時代;根據九遙的天氣預報。其次,公歷體系的具體內容分為五部分:春牛、芒籽、九十九等;等待月亮;物候學;24節氣;未來天氣預報。第三,關於季節和天氣預報。計算方法如下:立冬後24天至日為歸日,立冬後40天至日為鳥日,墻日後12天,下半月為白啼日,後九天為紅嘴鴉日,後七天為鷂日。夏季至日後二十壹天為回雨期,接下來的十五天為貍半月,間隔三天,接下來的十五天為狐日,接下來的二十壹天為中樞日,接下來的十五天為貓頭鷹走的日子。其中有幾天,如鳥日,包括母孕六天,翼緣六天,肩三天,頸窩三天,口面三天,翼尖五天,成蟲十天,即四十天。這些說法都來源於藏族民間諺語,即傳統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