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系統觀,在中醫、風水、命理、相面、占蔔中都有廣泛應用。五行的含義包括陰陽演變的五種基本趨勢:金(收斂)、木(生長)、水(滲透)、火(幻滅)、土(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學說來解釋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和變換關系。陰陽是古代對立統壹的理論,五行是原始系統理論。
五行是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分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東西,稱之為“五行”參見《尚書·洪範》中記載的姬子與周武王的對話:“五行:水、火、木、金、土。水濕(潤),火灼(燒),木直(彎,松),金革(密構圖,好分割),土肥(意為播種和收獲)。潤則鹹,炎則苦,直則酸,革則辣,耕則甜。”這裏不僅對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還定義了每壹類的性質和特征。3000多年前,姬子生活在五星山上,在那裏,姬子不僅觀察了天象,還發明了圍棋。西遊記裏的五行山就是指這個五行山。後人根據對五行的認識,創立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論,主要依據是“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律。
相互發展是指兩種不同屬性的事物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關系;具體來說: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互克制,則相反,是指五行屬性不同的兩種事物之間的關系受到克制;具體來說:穆、圖克水、水、霍、金克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