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戰役規模還是影響,夷陵之戰都無法與其他兩次戰役相比。從戰爭動機來說,夷陵之戰有些違背戰爭法。原因是吳棟在公元219年打敗關羽,奪取了荊州。公元221年,劉備發動對吳棟的進攻,為關羽報仇,奪回荊州。
荊州和關羽對劉備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不能報仇,估計劉備晚上都睡不著覺。
很多人認為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有些任性和情緒化,這裏面有壹定的道理。但可以肯定的是,劉備發動這場戰役有些倉促,所以沒有帶全人馬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這麽簡單顯然不是我的風格,所以不得不說。
劉備為什麽不帶軍事家諸葛亮?
諸葛亮幾乎被羅貫中刻畫成壹個可以發號施令的神人。但實際歷史上,諸葛亮並不是特別擅長打仗。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策劃了《三國演義》的宏觀戰略分析,獲得了劉備的賞識,這不是軍事著作,而是宏觀戰略分析。
諸葛亮出山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宣傳聯吳抗曹的使命。諸葛亮立即以劉備外交使節的身份前往東吳,勸說孫權共同抗擊曹。
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荊州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事統帥,住在林軒,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稅,充實軍事資產。
後來劉備幫助劉璋攻打張魯的時候,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壹起鎮守荊州。後來劉備與劉璋決裂,奪取成都後,諸葛亮基本上是負責鎮守成都,做後勤工作。
也就是說,劉備出征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帶諸葛亮。
我在壹篇文章裏說過,諸葛亮其實不擅長打仗。許多人把諸葛亮與田雷、韓信並列為武廟十傑。壹直是名聲和爵位的問題,評價歷史人物要看史實。諸葛亮基本上從來沒有單獨指揮過任何勝利。
所以,夷陵之戰劉備不取諸葛亮是很正常的。
事實上,劉備信任的作戰軍事是法正,這原本是劉璋的下屬。後來投靠劉備,待劉備在漢中取得進展時,令劉備斬首曹操大將夏,輔佐劉備奪取益州、漢中。
諸葛亮在劉備夷陵之敗後感嘆。法孝則能控主,不東則又東,則不危。。
也就是說,如果夷陵之戰劉備有法,他就算打敗仗也不可能輸得這麽慘。但法死於219,夷陵之戰發生在兩年後的221。
劉備為什麽不帶趙雲,馬超,魏延?
先說趙雲。在劉備的戰爭體系中,關羽和張飛是劉備集團的嫡系,應該算是壹系生死兄弟。然而,除了張觀,趙雲是公孫瓚的部將,但公孫瓚從未重用趙雲。後來趙雲認識了劉備,開始追隨劉備,直到劉備去世。快三十年了。
劉備打仗的時候,趙雲是領軍人物。在博望坡、長阪坡戰役中,他跟隨劉備左右,後來他能夠獨立指揮戰鬥,所以沒有跟劉備走。
夷陵之戰,劉備壹共率領了四萬多人,他能夠親自指揮(劉備是真正的勇士,無論多大年紀都親自帶隊),而趙雲當時也不小了,至少六十多歲了。
最重要的是,劉備準備攻打吳國的時候,趙雲極力反對,所以劉備不帶趙雲很正常。
再來說說魏延。《三國演義》中,明顯寫的是魏延。在歷史上,真正的魏延是壹個非常厲害的人物。魏延並沒有斬首上級投靠劉備,而是壹個擁有私人武裝的小軍閥。劉備入川後,投奔劉備。他的地位雖然沒有所謂的五虎上將高,但卻深受劉備的信任。
劉備打下漢中時,他?巴彥任漢中太守,鎮遠將軍,漢中太守?。
魏延的任務是阻止曹魏政權在漢中方向的軍事進攻:若曹操來自五湖四海,請為王拒之,必遣數十萬人,請為王吞之。?
如果劉備去攻打吳棟,他肯定不會帶上魏延。
最後是馬超,馬超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很尷尬。馬超是涼州地方軍閥,在西北頗有影響。在他的巔峰時期,他敢於挑戰曹操。可見馬超也是割據時期的男人。但是馬超不靠譜,稍微蒙混過關,把自己變成了壹人之軍,最後投靠了劉備。
對於馬超,劉備大概只在剛入蜀時用過壹次,之後給了馬超更高的官銜以養老,並沒有給馬超實權。估計劉備也是怕馬超不靠譜,再次反水。投靠劉備後,馬超基本告別了軍政生涯。所以劉備自然不可能拿馬超怎麽樣。
整體來看,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準備不充分,缺乏法正這樣的戰鬥智囊。但是蜀漢的將軍很少,基本上是不夠的,所以不帶壹個能獨擋壹面的將軍也是對的。另壹方面,劉備壹直把自己定位為作戰將領,經常單獨出征,這在當時已經不是問題。畢竟劉備跑得快,打了那麽多敗仗,沒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