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易經》早已耳熟能詳,它有三個用處,壹是占蔔,二是成就,三是義。
《易經》第壹方面的運用,在現代被稱為預見,已經被社會認可和應用。易經預測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壹種是直觀的,壹種是邏輯的。現代的研究和應用是合乎邏輯的。然而,第壹種視覺預測方法尚未開發出來。
易的顯義是預測,隱義是功法。義理是後世對易的發展。在預測的應用上,《易經》最初使用的是圖像類型,《易經》之後大量使用邏輯類型。這兩種形態的演變,壹方面反映了人類後天意識和思維能力的演變,另壹方面反映了人類先天機能的退化和喪失。
原始且容易的預測應用與人眼的功能結合使用。每次占蔔確定後,要問的東西的形象就會出現在人眼裏。圖像是不斷變化的,顯示過去,現在和未來。
為了古人的方便,因為越來越少的人有眼睛的功能,他們不得不用文字記錄圖像的內容。說完話後,附在卦爻辭上,就是今天人們看到的卦爻辭。
失去眼睛的人,可以用這種卦辭的意義和符號,來類比預測事物的變化,這就是邏輯預測。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雙重性,科學的發展標誌著人類機能的退化。人們制造飛機是因為人類已經失去了飛行的功能。制造這種交通工具是因為它失去了腳和交通工具的功能。
還有壹個問題是,如果占蔔被天眼破了,就必須向神頂禮膜拜,否則得不到像。在古代,尊神的原因是只有對應才能得到圖像。以後人眼沒了,看不到形象,只能看到儀式神的形態。久而久之,人類不明白為什麽要祭祀神,所以叫迷信。
“易”有這麽大的作用,說明八卦的聚集和易卦的排列不是壹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壹般人能研制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