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古代求雨的過程都說了些什麽?

古代求雨的過程都說了些什麽?

翻看歷史記載,天下大旱,耕地龜裂,光禿禿的土地千裏之外,五谷不收。這些令人震驚的記錄經常發生在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十年九旱,大部分農民認為旱災得罪了龍王。為了得到龍王的憐憫,給世界降雨,他們舉行壹系列不同形式的祭祀和祈禱儀式,也就是求雨。

那麽,為什麽要用龍來求雨呢?龍是什麽時候變成雨神的?

龍是中國人想象出來的壹種動物神,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受到特別的重視。後來成為中國人的“四靈”之壹——林、鳳、龜、龍。由於龍具有無所不能的獨特力量,可以化身為天子和偉人,所以也是天子和皇帝的象征,充滿了神聖的力量和無比的威望。

事實上,在古代神話中,龍往往具有降雨的神性,如《山海經》中的應龍和燭龍,漢代祈雨中也經常使用土龍。佛教傳入中國後,佛經稱龍王為“勤勤懇懇”,加上華嚴經的流行,後人祈雨。

《晉書·僧傳》:“僧涉,西域人,不知其姓。少做薩滿,苻堅入長安...我可以給龍壹個秘密,讓它詛咒龍逢旱求雨。天空下著大雨。“從這個角度來說,晉朝請龍祈雨。不過,這是出自胡和尚的法術,不是燒香磕頭邀雨。唐人《二劉氏舊聞》李德裕:“玄宗在新東郡時,大旱酷暑。當時聖山寺有壹種說法,天竺和尚天不怕地不怕,叫三藏,善於喚龍求雨,派了壹個威武之人來叫他們天不怕地不怕...“這是胡和尚咒龍入缽致雨。

從以上不難看出,崇龍心理的轉變是由於胡僧對龍的逐漸崇拜和崇敬。是因為佛教傳入後,把佛經裏的龍和中國古代的龍結合起來,然後做了祈雨。

海州地區的求雨習俗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每年春天經常發生幹旱。因此,從城鎮到鄉村都要舉行各種求雨儀式。城市居民自發組織“保會”,做好防雨準備;有壹個專門燒香拜佛的組織“玉蘭會”,熱情地組織求雨活動。以廣大農村渴望愛的形式,由壹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出面發起,群眾立即響應,出錢出力。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雨神,所以有三種不同的求雨方式。

壹個是:端午節的求雨法

祈雨的儀式離不開龍;下雨前七天之內不準殺生,否則下雨不行。

城內寺廟中供奉的“田璇大帝”,又稱“北極大帝”,在諸神中地位崇高,能調度龍王。所以求雨最大的動作就是請它從神壇出來,也就是把它的雕像擡到求雨的現場,命龍來布雨。求雨時,兩條街的墻上貼滿了五顏六色的標語,叫做“雨貼”,意思是請在雨下貼;在空中橫拉壹串三角形的彩旗,稱為“雨衣架”,寓意雨水從天而降。雨貼和雨衣架上寫著“好天氣”、“大雨”和“傾盆大雨”等等。求雨的人要光著頭,光著腳,或者戴上帽子,披上麻纖維,呈現出壹派下雨的景象。在求雨隊前,讓鑼鼓開道(只許二鼓壹鑼,敲鼓比響金多),然後擡北極大帝雕像,在雕像前放壹瓷瓶,後面跟著寶濠會的求雨隊,壹邊打木魚,壹邊唱“求雨歌”;“小人求雨,眾民受益;諸神慈悲,賜雨於濕地;生命得救了,雨水保持幹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諸如此類,向“龍潭”(民間稱旱深子為潭)進發。到龍潭,用空瓶子把池塘灌滿水,這叫“取水”;抓起壹條泥鰍放在瓶子裏,讓龍王用裝泥鰍的水瓶把它帶回寺院。讓它在露天暴曬到下雨,再把瓷瓶裏的水和泥鰍帶回龍潭,這叫“送龍王”“還水”,不然下次求雨就無效了。求雨的形式不僅成本高、用人多,而且北極大帝的雕像也是唯壹的,只能在城市裏進行,周知以下的各級官員都要參加。

此外,在集鎮和鄉村祈雨時,通常在門板上用爛泥雕壹條龍,雞蛋殼作為龍眼樹的枝幹作為龍角,小蚌殼嵌入龍內做成長林。泥龍成型後搭起帳篷,放在帳篷裏“合適的位置”。頭前擺香案,點蠟燭磕頭祈福,求老龍顯靈,發發慈悲,播撒雲雨拯救。然後,求雨隊,光著頭,光著腳,打三角黃龍旗,敲鑼打鼓,或樂隊伴奏,泥龍遊行,每次停下來休息都要燒香磕頭。最後把泥龍用水擡到河邊,燒香磕頭祈禱,然後推進河內,要它在水裏玩求雨。

第二個是:女子求雨。

海州地區祈雨習俗中,有所謂的“七女祈雨”、“七大姐刮下水道”等。在無法舉龍求雨的《莊子》中,可以組織七個童男童女,每人戴壹頂雨帽,手持壹把鋤頭,象征性地在別人家院子的下水道裏挖,意思是挖通下水道,為雨水做準備。他們壹邊挖,壹邊說:“七姐挖下水道,海滿雨,河水流,今年莊稼豐收。”他們甚至挖了七條下水道,說了七遍。

把女人,尤其是年輕漂亮的女人作為祭品,作為祭品貢獻給神靈,這在中國是很有傳奇色彩的。由於神靈多為男性,所以人們往往根據現世男性喜歡年輕女性的獻身精神,將其應用於神靈。中國古代有河伯娶妻的傳說,人們把年輕女子扔進河裏獻給河神。宗教尼姑、尼姑之類的,某種程度上是女人在現世犧牲青春,獻身於上帝和宗教的產物。利用女人求雨反映了人們的心態,似乎是歷史上對上述做法的某種繼承。

第三個是:Hiderigami。

Hiderigami可以喚起邪靈,迷惑老龍,使其不下雨,並造成壹方幹旱,只幹旱在別人的土地上,而不幹旱在他的後代的土地上。Hiderigami的墳墓必須被撕開,屍體必須在下雨前燒掉。清末民初,贛榆縣甲骨山壹帶(孔子在齊侯相會的地方)連年春旱,樹木枯死。人們認為幹旱是由離海不遠的黑森林的壹個墳墓裏的Hiderigami引起的。山前山後八個“黃谷”和十二個“小紅雙”(甲骨山後有八個叫黃谷的村子,山前有十二個叫小紅雙的村子),* * *二十個莊子的居民自發聯合起來,在黑林接了秀裏嘎米,把屍體燒在墳裏。

那麽,Hiderigami是怎麽來的呢?相傳黃帝有壹個女兒,名叫“顏”,住在昆侖山* * *工的平臺上,經常穿著壹件藍色的衣服,相貌不美,據說是禿頭。(《山海經?畢元註:《玉片》雲,女,禿無毛,同郝)。但她的身體充滿了大量的熱量,在壹場幫助父親的重大戰鬥中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可憐的姑娘,她只能待在地上,卻不能上天堂。她住的地方,永遠是千裏幹雲,無雨。人們對她的災難感到非常痛苦,他們都非常討厭她,稱她為“Hiderigami”。總是試圖擺脫她。

“燒烤Hiderigami”的習俗存在於中國的許多地區。阿明楊勛基在《彭選別記註》中寫道:“豫魯無知之人受旱,有必要將新葬之骸骨稱之為Hiderigami,故聚眾挖掘,以禱葬之,稱之為‘旱骨樁’。我已經學了很久了。”雖然明朝已經下令禁止這種時尚,但其實直到清朝,這種大旱埋骨的習俗在民間還是很流行的。紀昀的《嶽薇草堂筆記》記載:“近代的‘Hiderigami’是僵屍。挖著燒著經常會下雨。”清朝的法律中有禁止這種習慣的規定。袁枚在伍茲余燦的文章《Hiderigami》也被看做是說開墓開棺,燒了就足以引起下雨。“幹骨樁”又寫成“幹孤樁”。姚的歷史小說《李自成》中可以看到相關的文字,因此可以看出,直到近代,中原民間仍然保留著這壹習俗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