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歷書不僅包括五大行星運動值的計算,閏月和重虧日的設定,日月食的預測等。,還涉及到耕作和放牧機會的計算、物候、季節變化、人體脈搏周期,特別是短期和中期天氣預報等。根據天文年歷原理,自治區藏醫院天文年歷研究所計算編制的藏歷基本包括上述內容。因此,藏歷是天文歷書研究的壹種特殊形式。
自11世紀從印度傳入《時輪經》歷法以來,雖然西藏地區仍有各種各樣的歷年、元年、閏月的設定方法,但西藏天文歷法的計算基本上都是以時輪歷為基礎的。藏歷具有陰陽歷的特點。月相的變化周期為壹月,季節變化的周期為壹年;因為年和月的長度不是整數比例,所以每個平年除了設置12個太陰月(即農歷正月)外,還要設置閏月,以調整季節變化;同時擁有獨特的原理和數據系統,對天象、日月食、壹天28夜5星的方位、日月食和壹月月食的各項進行計算和預測。
計算時間
藏歷計算時間有七個單位:壹口氣(呼吸公頃),6口氣是壹分鐘(缺分),60分鐘是壹天,30天是壹個月,12個月是壹年。其中“氣息”的測量方法是,壹個健康的成熟男性呼吸和吸氣所需的時間約等於壹個太陽日的1/21600;壹瞬間相當於24分鐘。
計算方法
藏歷的計算方法也很獨特。它確定每個太陰月是29.53058個太陽日,但也規定每個太陰月是30個整陰日。以便相應地匹配太陽日和太陰日之間的每日序列。有“閏日和差日”,月的大小按同壹天和差日求解。窮日無閏日或窮日多於閏日的月份為小月份,每月29天;閏日差抵消或者沒有閏日、沒有差日的月份為大月,每月30天。
閏日與吉日根法則:藏族學者自己編的《時輪歷法要領》總結出壹個簡明的公式,就是“重者大,短者小”。兩句話的第四個字代表天文歷法中給定的太陽(周)的序數,第三個字代表歷書中的日期,第四個字代表連續兩天的結束時間值。如果太陽時序重復,應去掉壹個太陽時序,如果太陽時序較短,應增加壹個太陽時序,主要以太陽時序為基礎,以保持日期的連續性。
藏族時輪歷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五行”和“三伏天”。五行或“五圍”:①黑曜石(指太陰日結束的時刻);(2)日期(指日期與幸福、善良、勝利、決心、滿五等名稱的配合);(3)星星(指太陽、月亮和月亮,即太陽日開始時月亮所在的地方);(4)“會議”(由固定日子和每月宿舍組成);⑤“動作”(指動作的前後點)。① ② ③是歷法計算中的科學成分;④ ⑤與占蔔藝術有關。“三伏天”指的是太陽日(從黎明到次日黎明為壹個完整的太陽日)、太陰日(指月亮運行到白與黑弧長的1/15所需的時間長度)和宮日(指太陽通過壹座宮殿所需的弧長的1/30)。
以上的“閏日、差日”設置,五括、三日計算是藏文時輪歷法計算的最根本依據,被稱為“歷法計算的關鍵”其中,計算五星運算時,往往同時進行三種算法,起到互審的作用。
各種名稱的比例關系
歷法有三種:年、月、日,每壹種都有太陽、月亮和宮殿的名字。比例關系如下:
1太陽年=12太陽月=360太陽日。
1太陰年=12太陰月=360太陰日。
1宮年=12宮月=360宮日
65宮日=67太陰日
64太陽時阻≈63太陽日
時輪歷中提到的宮年就是現代的恒星年。在歷法中,沒有恒星年和回歸年之分,只有宮年被使用。在實際計算中,起最大作用的四大要素是宮年、太陽日、太陰月和太陰日,而歷法中的太陽年和太陽月在天文學上沒有實際意義。
想象中的天體
日歷中還有兩個虛構的天體,即羅微和劫火(羅微)。加上長尾彗星。它們也被稱為“黑曜石”,* *是“10黑曜石”。五星的每壹個周期都與現代科學測得的數據相同或相近。時間輪歷法和其他天體壹樣,有自己的運行周期,但它是壹顆只有數字沒有“圖像”的“隱藏的黑曜石”。它的運動周期是30個太陰月,共計6792.04個太陽日,相當準確(今天是6793.460天)。羅邊方位用黃河經度表示,周長減去27夜。其結果在歷法中稱為“落鞭頭”,反面稱為“落鞭尾”,相當於天文學上的黃佰勝和降交點。歷法中的長尾彗星是九曜之都。
日食和月食的計算過程
計算過程如下:先將累計月份除以羅的周期,商換算成天數;然後,如果日食計算加30天,月食計算加15天,再乘以羅的日運行度,得到羅頭的數值(如果數值加半周,得到羅尾的數值);然後計算日月黃經,從羅頭尾減去日月黃經最接近值。最後用差值來判斷是日食還是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