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四庫全書》的四個部分是什麽?

《四庫全書》的四個部分是什麽?

《四庫全書》分經、史、子、紀四部。

《四庫全書》全稱《秦鼎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大型叢書。在清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名高級官員和學者編纂,3800多人抄寫,歷時十三年編纂而成。分為經、史、子、紀四部,故名“四Ku”。根據《文錦閣集》,* *載書3462種,其中79338卷,36000余冊,約8億字?。規模是永樂大典的三倍半。

初稿完成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皇帝下令將七本《四庫全書》藏於全國各地。前四冊分別保存在故宮文遠館、遼寧沈陽文水閣、圓明園文遠館、河北承德金文館,即所謂的“北四閣”。這三個復制的部分分別保存在揚州文慧館、鎮江文宗館和杭州溫嵐館,也就是所謂的“南三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最系統、最全面的總結,呈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體系。《四庫全書》堪稱中國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整的集成著作。中國的文學、歷史、哲學、科學、工程、農業、醫學,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找到源頭和血脈。

擴展數據:

歷史背景

文化淵源

傳統學術本身的延續和發展,也迫切要求當時的目錄著作承擔起“辨章、究鏡源流”的責任。中國以經學為主的學術,經歷了近兩千年的發展過程,從漢代的經學、魏晉玄學、隋唐的佛學、宋明理學到清代的漢學,都需要得到恰當的評價。

既然《四庫全書》要囊括乾隆以前的所有古籍記載,那麽對傳統學術進行總結就責無旁貸,因為傳統目錄學只是將典籍按照壹定的體系進行整理,然後通過文獻記載本身、分類、編目、排序來反映學術發展的歷史。因此,整理古籍、總結評判傳統學術成為《四庫全書》編纂者的重要任務,《四庫全書總目》應運而生。

時代精神

在斯修書之前,出版業高度發達,典籍積累充分,藏書興盛,文獻整理工作全面開展,漢學成為主流學風。在時代的學風下,學者需要閱讀大量的書籍和許多完整的原著來引用材料和考證學術淵源。對於明末以來進入中國的西學,如何看待,是時候有意識地進行回顧和總結,以引導人們認識西學,確立西學政策。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壹個更大規模的行動來對學術文化進行徹底而全面的總結,而政府必須親自主持這項任務。而文化素養好、才華橫溢的乾隆皇帝希望超越前人,他本人完全有能力對文化進行判斷和調控。[5]?

皇帝本人

乾隆中期,經過100多年的努力,清朝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思想學術文化的需求、政治經濟的保障、乾隆的個人偏好和學術界的呼聲,使盛世中國的傳統圖書編撰在此時顯示出巨大的魅力,催生了繼順之後再次編撰大書的局面。盛世的恢弘需要龐大的體系來充實,清政府也需要完成時代留下的使命。

從表面上看,《四Ku》的圖書修訂主要源於三個方面。第壹,晚明周永年從曹學佺再次倡導儒藏理論,主張收集儒家書籍,與佛道站在壹起。第二,乾隆上書巡撫遺書,送到京城。三是和王邀校辦永樂大典,輯佚。但實際上是學術文化發展到總結期的需要,是學術與政治共同努力的結果。當然,不能忽視的是,乾隆想超越父輩、祖輩的著書成就,尤其是祖父私下的“古今圖書壹體化”的意圖。

主要內容

《四庫全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按照內容分類,分為經典、歷史、兒童、收藏四個部分。下屬下有類別,類別下有屬。該書由4個部分、44個類別和66個屬組成。

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由經部收藏,包括易經、書、詩、禮、春秋、孝、五經、四書、樂、小學等10類,其中禮分為周禮、禮、禮、三禮、壹般禮、雜禮六類。

史部收藏的史書有15類,包括正史、編年史、雜史、其他史、詔令、傳記、史註、實錄、時令、地理、官職、政書、目錄、史評等,其中詔令又分為詔令和詔令。地理分10屬,即宮疏、通誌、都郡、河流、邊防、山川、史跡、雜記、遊記、外記;官類分為2屬,即官制和官諫;政治類書籍分為6屬,分別是總制、禮制、國家規劃、軍政、法規、考試;目錄類別分為經典和金石學兩大類。

子部收藏百家著作和書籍,14類,包括儒家、兵家、法家、農民、醫生、天文算法、星象、藝術、音樂記錄、雜書、小說家、佛教徒、道教徒等。其中天文算法分兩屬,占星分兩類。藝術分書畫、鋼琴曲、篆刻、雜技四屬;音樂記錄分為三個屬:器皿、食譜、植物、動物、昆蟲和魚;雜類分為六屬:雜學、雜考、雜故事、雜文章、雜編、雜編;小說家分為三個屬:雜事、奇聞、瑣言。

詩集包括詩詞集和專集,包括楚辭、別辭、文集、詩詞評論、詞曲等五大類。其中,詞曲還分屬於五個屬,即分詞集、詞選、花刺、詞譜與韻、南北曲。以上類別除了張輝的小說和戲劇作品,基本包括了社會上流行的各類書籍。就作者而言,包括了女人、和尚、道士、太監、士兵、皇帝、洋人的作品。

編譯程序

員工:愛新覺羅·顏勇、愛新覺羅·永宣、愛新覺羅·顏勇、劉統勛、劉倫、舒合德、阿貴、余敏忠、連贏、程景毅、黃集、付龍安、小沈陽、蔡新、邱躍秀、王計華。

歷任副校長(65,438+00)、曹秀先、柳永、、彭、金鑒、、曹、、錢汝成、沈楚。

首席讀者(15):德寶、黃胄、莊存宇、王婷玉、謝勇、大春、胡高旺、王永喜、金、尹壯圖、李守鬥、廣鼎、倪成寬、李、朱貴。

主編(3人):紀昀()、陸、孫士毅。

首席校官(1)土地費字段

國子監官員(22人)、朱、劉希拓、、白靈、、宋、小、德昌、、元曹誠、瑞寶、陳崇本、吳泰、昀昌、張寶川、馮應流、孫永慶。

吳英典調任官員(9人):劉、彭紹冠、常英、劉忠智、魏前亨、彭遠勛、吳玉德、管淮、周興岱。

百度百科-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