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燈籠
在節日那天,人們有掛燈籠、點燈籠和看燈籠的習俗,所以它也被稱為元宵節。元宵起源於西漢,正月十五是壹年壹度的元宵焰火的高潮。正月十五前,滿大街掛滿燈籠,鮮花遍地,燈火搖曳。人們逛大街,欣賞夜晚的美麗風景。
2.解開燈籠上的謎語
打燈謎,又稱燈謎,是中國特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傳統民間娛樂形式,是自古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在農歷正月十五,傳統的民間掛燈籠,放煙花。後來,壹些好事者在紙上寫下謎語,貼在五顏六色的燈籠上,讓人們猜。
因為猜燈謎可以啟迪智慧,迎合節日氣氛,所以很多人響應,後來猜燈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節目。燈謎增添了節日的氣氛,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舞龍燈
相傳早在黃帝時期,在壹場清郊大型歌舞中,就有壹個由男子扮演的領頭鳥形象,然後編排了六個舞龍場景,並在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中對舞龍進行了生動的描述。舞龍在中國很多地方都很流行。中華民族崇尚龍,視龍為吉祥的象征。
4、舞獅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節或大會慶典,人們總要來舞獅助興。這種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流行於南北朝時期。它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
5.劃壹艘幹船
傳說劃旱船是為了紀念大禹,他在治水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幹船不是真正的船。它是用兩塊薄板,鋸成船形,用竹木捆紮,蓋上彩布,系在少女腰間,就像坐在船上,手拿槳劃船,邊跑邊唱邊跳,在中國許多地區流行。
元宵節的食物。
正月十五吃元宵可以追溯到宋代。當時,民間流行的壹種新穎的元宵食品叫做“漂浮的紫苑”,也就是後來的“元宵”。
北方還是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這是兩種做法不同,口味不同的食物,但是裏面的餡料都差不多,有白糖、玫瑰花、芝麻、豆沙、黃桂皮、核桃仁、堅果、棗泥等。,還有新開發的花餡或巧克力餡,用糯米粉包起來搓圓,湯煮,炸,蒸。
百度百科-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