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的人生經歷吧,相信對妳有幫助!
1993考入北京廣播學院。剛上大學時,我太迷信自己的能力了。
這不完全是我的錯,因為這個世界充滿了關於超能力的神話。比爾·蓋茨不是讀完大學成了億萬富翁嗎?李嘉誠不是中學沒畢業就成了華人首富嗎?同壹個人,我為什麽不能?是的,年輕意味著無限可能,年齡就是資本,我為什麽不可以?而且,我高中的時候,周圍的同齡人不是都很鄙視高分低能的人嗎?分,分,分,不就是跨過高考獨木橋的敲門磚嗎?我已經跨過了,我發誓我不再需要這個拐杖了...
各位學弟學妹,不知道妳們有沒有壹直這麽囂張?至少以前很長壹段時間我是這麽想的,我是這麽練的。我在學校裏悠閑自在,慵懶無比,愜意無比。然而,這樣的好日子只持續了兩年。
那時候互聯網還沒有普及,QQ和MSN這種方便又奇妙的聊天工具,不知道將來會有哪個天才的頭像存在,從技術上阻止了我成為網聊狂魔。不過當時忙著學計算機想成為未來比爾蓋茨壹樣的人物,忘了自己本來就是文科材料,對數學缺乏天賦,基本不懂。學著學著,我學會了DOS(之前微軟推出的PC操作系統DOS(WINDOWS?薛和壹些日常應用軟件(現在都過時了)抄襲了很多遊戲和工具軟件,成為我們班計算機課程的代表,文科專業所謂的“計算機高手”。另壹個“成就”是練習了盲打(這是唯壹對我以後的職業生涯有重要影響的電腦技能)。我沾沾自喜,因為我已經認識到電腦是這個世界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新富們層出不窮的池塘。這種理解沒有錯,只是我沒有想清楚,人類的大趨勢不壹定是妳的主流。另外,我的時間都在忙於讀書和約會,從來不會太在意考試成績。準確的說,我只擔心自己能不能過——“60分過,70分浪費”,這是壹句響亮而振奮人心的口號。更何況,廣播學院號稱北京貴族子弟學院之壹。名師無數,如敬壹丹、白...每天出現在電視上的兄弟姐妹不計其數。老師們還說,1987之前,廣播學院的學生連央視都不想上。就算不如從前,畢業後混個省級電視臺大概也不是問題——哈哈哈哈,人在高度相似的環境裏很容易滋生幻想,從不自誇才是最迷人的。未來真的很美好,也許我能成為大人物。我在壹個美麗的校園裏幻想著事情,有夢想,有抱負,有令人驚嘆的文字。(時間已經到了1997。我們這壹屆的真實分配情況是,我大學最好的朋友最後被分配到了唐山的壹家有線電視臺。後來他經歷了漫長的準備和耐心,終於考上了廣播學院的研究生。而我擠進了“人肉市場”,奮力突圍。)
今天回想當時的年少輕狂,我只能由衷地感到淺薄和臉紅,雖然這種淺薄是青春必然帶來的無知,是急功近利的環境必然產生的浮躁。但是,更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個人經歷和眼界的局限。那時候我不可能對社會有什麽深刻的認識。也許所有的大學生壹開始都不可避免地高高在上。
幾年後,當我讀到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說《象棋的故事》時,書中的這段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妳的大腦不知道世界上有倫勃朗、貝多芬、但丁和拿破侖,妳不是很容易認為自己是個偉人嗎?”
是的,傲慢不等同於理想,與野心無關。雖然有時候理想主義者會說瘋話,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喊鳳凰。理想意味著信仰,傲慢只意味著無知。很明顯,那時候我除了看社團的動向之外,並沒有什麽真正的信仰,所以我那種高傲的心情經不起現實的敲打,很快就崩潰了——我去看了壹場招聘會,回來之後,我的思想完全變了。
招聘會的具體情況我記不清了,但我回來後記得壹個重要的結論——妳必須先獲得壹個工作機會,才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因為人的能力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證明。而壹個用人單位每天要面對無數份大同小異的簡歷,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仔細區分每個應聘者的能力。如果妳不能用妳短暫的經歷打動雇主,妳就沒有機會和時間再次證明妳的能力。這個時候分數是唯壹看起來比較客觀公正的標準。我開始放下膨脹而輕飄飄的自己,進入壹個真實的世界。
大約在大二下半學期,我開始為成績而奮鬥。最後拿到了壹個三等獎學金,兩個三等生,畢業的時候成為了班級總評價前三的學生。
時至今日,我依然承認這只是壹種手段,但這是我面對現實做出的重要調整和選擇。
親愛的學弟學妹,請記住:如果妳還有時間,請密切關註妳的分數。在當今中國的現實世界中,成績和分數仍然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砝碼。如果妳沒有時間去爭取壹個好的總分,也不用太擔心。這很重要,但不是唯壹的。
我在學校機房轉悠的時候,認識了幾個貴人,當時才隱約意識到這壹點。
壹次偶然的機會(好像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遇到了壹個技術問題,所以問了身邊的人),我遇到了壹個師兄,他在旁邊的電腦上。他不是我的同學,而是壹位管理大師——他的名字叫田·。我當時對他的欽佩很簡單很單純,就是壹個菜鳥對壹個真正的計算機專家的欽佩,他的知識在他手裏散發著魅力,所以我覺得他特別順眼。而且他確實有老大哥的風範,經常給我提建議,煞費苦心。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中國人民廣播電臺。更重要的是,他無意中說的話對我以後的求職和就業產生了重要影響。
大約是大三暑假實習的時候,我第壹次拿著簡歷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當時我還在復興路的老廣電部大樓裏工作)問路,田接待了我。他拿到我只有壹兩頁的簡歷後,不禁皺起眉頭:“怎麽這麽薄?”他善於進行比較。“我們單位每天能收到壹堆簡歷。這種壹兩頁的簡歷根本不看。”看到他的手勢,我的心涼了下來。他接著說:“妳以前不是發表過壹些文章嗎?全部復印,裝訂在壹起,把所有能貼上來的材料和證明,不管有沒有人看...等妳的簡歷寫完了再拿來給我。”
雖然,最後,我沒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不過我是受了天師兄的教誨才開悟的。簡單來說就是“簡歷壹定要厚,證書壹定要多”。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簡單明了的規則居然幫我敲開了事業的大門,雖然那是後話。(不過,需要提醒妳的是,每個用人單位對簡歷的標準和理解都不壹樣。如果應聘的是外企,這壹步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外企的簡歷都有自己的標準模式。)
聽了天哥的話,我回到學校,開始備馬,準備彈藥。我每天絞盡腦汁想怎麽給簡歷加點東西。當時我已經在壹些報紙上發表過壹些文章,有過壹些社會實踐的測試,獲得過幾個學校學生會的獎學金、三好學生證、幹部證。憑著非計算機專業的證書,我成為了壹名黨員候選人,後來通過了國家和北京市公務員資格考試。我還考了駕照(雖然快四年了才開始用)。
最後,我把它們抄下來,塞進了我的簡歷。是的,現在,我的簡歷看起來夠厚了,我要用它去敲門。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我並不是形式主義的倡導者,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壹份簡歷的內容其實就是壹個人四年大學生活的總結,所以這種積累越早開始越好。但是,如果妳沒有時間從零開始積累,妳就得想出點讓人驚喜的東西。
人們在路上看到新娘,都會忍不住停下來看看她的臉,但通常會忽略伴娘的長臉。這就是包裝的重要性。
天哥讓我把簡歷做厚壹點,其實是提醒我要註意簡歷的包裝。用今天的企業術語來說,就是提供差異化的產品策略。
妳的簡歷壹定要規範,但同樣重要的是,壹定要讓人感覺與眾不同。
有同學在寫簡歷的時候喜歡寫這樣壹句話:“請給我壹次機會,我會給妳壹個很大的驚喜。”不得不承認,簡歷上第壹個這樣寫的人是天才,第二個這樣寫的人是傻子(不要等第三個),因為這說明妳對自己說的話缺乏思考。妳不妨考慮壹下。當招聘方在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大學生的求職簡歷中看到這樣壹句話,會不會覺得是老生常談(雖然妳可能是發自內心的),會有什麽感受?別問我怎麽寫壹句獨特的自薦信,妳得想到適合妳的那壹句。精彩的語言壹旦被無限復制,馬上就會變成陳詞濫調。)
2001年底,當時我是中國傳媒網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受sctv廣告部委托擔任考官,為其招聘。在眾多簡歷中,有壹份脫穎而出,引起了我的註意。
那就是在計算機報社工作過,有壹定專業經驗的應聘者。他的簡歷很有經驗。雖然只有幾頁,但整個簡歷看起來整潔有序,令人賞心悅目。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描述了自己的每壹項專業資質和主要工作內容後,都加上了壹個概括性的總結,並且以壹種清晰的方式呈現出來。
說實話,看了太多雷同的簡歷,我已經沒有耐心去詳細閱讀每壹個應聘者的職業經歷了(潛意識裏,可能考官們還在想,今天中午妳去吃什麽?我什麽時候可以休息...),而他的簡歷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了他想要傳達和表達的主旨。我覺得讀起來很舒服,因為至少,這個申請人,他在思考我的工作。自然,我給了他更多的機會。雖然最終沒有入選(他的管理經驗和回答壹些重要管理問題的能力與他的預期職位不符),但他的簡歷已經出色地完成了敲門的任務——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表達和說服的機會。
當我註意到現在的畢業生開始用越來越多的錢來武裝自己的簡歷,現代化的手段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方式(甚至使用VCD等。),我當時還是願意提這件事的,因為如果壹個應聘者真的能考慮到招聘方工作的便利性,那麽他/她可能會贏得更多的機會。
但是,作為壹個前企業的招聘人員,我也要提醒妳,簡歷的包裝很重要,但是不能太花哨。畢竟新娘嫁回家還要謀生,員工是雇來幫企業創造價值的。沒有老板想要壹個看起來像它的瓶子。簡歷的基本使命是準確傳達信息,讓人們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妳的優點。所以,不要用太多花哨的形容詞,只需要用最簡單的文字描述事實和具體的成果就可以了。
尤其是千萬不要捏造、誇大簡歷,更不要低估招聘人員的智力和水平。對於任何單位來說,偽造簡歷都是不可原諒的借口。我曾經親眼目睹過壹個平時沒有錯的同事。因為簡歷被發現不真實,被單位無情解雇。
請記住:壹份好的簡歷,就是要把妳想傳達的信息傳達的幹凈利落,恰如其分,準確無誤,與眾不同。但是,比形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簡歷的內容。
如何通過簡歷把自己的優點和優勢放大、放大、再放大,又不覺得華而不實,需要開動腦筋。
幾年前,我應聘了壹家非常著名的法國出版集團的中國區高級職位(這個集團合作出版了國內很多知名雜誌)。通過那次應聘,我發現中西方的簡歷寫作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具體來說,西式簡歷有明確、嚴格、固定的格式。本質上,這是因為西歷是西方商業社會幾百年來演變發展的結果(尤其是當我看到幾個世界知名的外企高層領導的簡歷幾乎都是壹個模子刻出來的時候,這種印象就更加強烈了)。中國改革開放才20多年,中國人的簡歷不可避免地帶有許多“簡歷”的痕跡。比如很多中文簡歷會習慣性地寫政治面貌、健康狀況、是否結婚(有些單位會以此來權衡是否分配住房等現實問題)等。,而西方的簡歷沒有這些內容,有些內容甚至可能被認為是個人隱私。
而且中國的企事業單位因為傳統和文化的差異,更註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情意,招聘人員,也因為熟悉和了解中國世情人情的現實,對簡歷“壹根筋”的執著要求並沒有那麽嚴格。而西方企業普遍重視標準和專業。所以,簡單的日歷,在國企求職順利,在外企很可能會被認為不專業。
比如有的外企會嚴格要求簡歷不能超過壹頁。這是因為,在分工上,外企有專門的招聘經理,每天看幾百份簡歷。如果每份簡歷都太厚,他的工作效率會受到很大影響。中資企事業單位的人事部門往往沒有那麽嚴格,也不壹定有專門的招聘經理。兩個事業單位的考核標準和要求自然大相徑庭。
所以求職時壹定要註意中外差異,區別對待,對癥下藥。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妳的成功率。
有趣的是,有些人並不壹定意識到自己的需求,或者人們並不知道他們會在壹個產品或服務問世之前需要它。例如,互聯網、時尚、大多數食品(如麥當勞和樂可)的發明,新大片、新技術,甚至壹個小小的發明和改進等。如果妳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別人發現並實現自己的潛在需求,不管需求是大是小,妳壹定是幸福的,妳壹定是自己創造了工作機會。
請記住:機會就是需求,滿足他人或社會的需求就是妳的機會。
壹不小心撞了這麽多次,手都有點酸了。先說說吧。有什麽需要,加我QQ: 4022292。
好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