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易經有三種。壹個叫連山易,壹個叫歸藏易,壹個叫周易。據說在西周,這三種易經也是同時存在的。西周占蔔時,同時使用三種易經。為什麽占蔔的時候要同時用三種易經?史書記載,為了保證占蔔的準確性,同時使用了三種易經進行占蔔。同時使用三種易經占蔔是為了保證占蔔的準確性嗎?我認為不是。那是為了什麽?就是這三本易經,本來就是壹個整體。三種易經是壹個完整的整體。三種易經是壹部完整的易經,每壹種易經都只是易經的壹種,只是易經的壹部分。
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周易》的作用,只在於占蔔。中國古代的占蔔,不僅僅是占蔔之後就結束了,還包括知道吉兇之後。我們從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古代商朝在蔔筮之後有壹個重要的祭祀環節,基本上是在每次蔔筮之後。占蔔後如何祭祀?犧牲誰?去哪裏祭拜?祭祀用什麽禮儀、禮節、禮物?這是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的《易經》裏沒有的。《周易》中沒有明顯的祭祀內容,只有占蔔內容。那麽,《連伊山》和《歸葬義》中有關於祭祀的內容嗎?《西周蔔筮史傳》、《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並用,應該是這個原因。
古人雲,“易黃,唐瑜。”黃三和唐瑜指的是三皇五帝。黃三指的是伏羲皇帝、黃仁神農和黃帝。毫無疑問,黃三·黃三指的是伏羲、神農和黃帝這三位中華民族的創始人。問題是誰是皇帝,誰是黃仁,誰是黃帝。對於作者來說,黃三皇帝、黃仁和黃帝的劃分可能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它對作家沒有意義,並不意味著它對中國文化沒有意義。皇帝、黃仁和地黃的劃分有壹種民間的味道,在普通人和道觀中受到強調。不僅在民俗上,在易經上,在易經史上都有。皇帝指的是發現易道並為我們創造《易經》的人,指的是伏羲;黃仁指利用山川地理陰陽能量和易經方法繁榮中華民族人口的人,指把伏羲易經演繹成連山易經,為中華民族建立龍文化的人,指神農;地黃,指實行土地開發和農業開發的人物,指在西藏演繹伏羲易經到易經,為中華民族確立喪葬習俗的人物,指黃帝。所以,皇帝、黃仁、地黃這些看似民俗、看似無足輕重的名字,其實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精髓。
“書敘唐瑜”,這是沒問題的。“書”是指《尚書》,《尚書》的編年史是從夏朝、唐虞開始的。《尚書》中沒有關於黃三的部分。關於黃帝的壹部分是唐瑜和姚。堯是黃帝的後裔,是黃帝部落的最後壹個統治者。這也符合《尚書》敘述歷史的方式。敘述商朝的歷史,要從夏傑說起,敘述周朝的歷史,要從商周說起。同時也說明《尚書》的歷史完全是從夏朝開始的,堯舜禹的部分只是敘述歷史之前的解釋。這是《尚書》的突然嗎?為什麽夏朝以前缺乏歷史敘事?完全沒有。傳統說法是夏朝以前沒有文字。這是正確的嗎?是這樣嗎?“伊黃”給了我們另壹個答案。《易經》記載了堯以前黃帝部落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