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草木皆秋,人生匆匆而過,充滿了酸甜苦辣,生老病死。命運不僅是哲學家和宗教學家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自己回答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人心就無法平靜。從壹個人的人生歷程來看,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就是所謂的人生無常,生存的壓力,疾病的困擾,自然災害,不可避免的意外等等。從結局來看,人生更不如意,因為無論妳是誰——智者還是愚者,皇帝還是平民,富人還是窮人——最後的結果都是壹樣的——妳都要死了。這種悲劇情結困擾了人類幾千年。物質財富帶來的快樂和愉悅是短暫的,但心靈的煩惱和痛苦是永恒的。那麽,幸福在哪裏?
當今中國人們思想的混亂和人們的焦慮、煩惱、迷茫,都與人生觀直接相關,而人生觀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命運觀,關系到我們以什麽樣的心態生活;以什麽樣的心態對待名利;以什麽樣的心態對待順境逆境;用什麽樣的心態去對待生老病死和意外。總之,沒有正確的命運觀,就沒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所謂缺乏正確的命運觀,指的是兩種情況,壹種是錯誤的命運觀,壹種是逃避對命運的理解。這兩種狀態的人,無知又困擾。他們再怎麽自欺欺人的標榜自己存在的意義,也無法通過說“我經歷過”“專註過程”“榮耀”之類自我安慰的話來掩飾自己可憐的生活。實質上,他們在無知、不安、迷茫、困惑中度過了壹生。
盧梭說:“人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什麽是枷鎖?命也!命運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哪裏?顯然,只有造物主,上帝,佛陀,安拉等等是已知的。但是我們找不到這些神秘的存在,自然也不會說話,那麽我們這些可憐的人類呢?有兩種方法,壹種是問我們自己的內心,壹種是問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人。提問是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做的事情,這是培養心智。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討論。這裏我主要介紹古今中外最傑出人物的命運觀。他們非凡的精神智慧可以感知宇宙生命的真相。
好了,我們開始探索命運之旅吧。順序是:先中國,後外國,先古代,後現在,先哲學,後宗教,最後介紹當今科學界的結論。
第壹,儒家的命運觀
孔子說他“五十而知天命”。什麽是“命運”?儒家思想中的“天”是宇宙中占主導地位的東西,稱之為神、安拉等。在宗教和哲學家的“第壹因”中。從孔子對“天命”的論述來看,天命就是天的命令或安排。子曰:“道之所欲,其命也。”:道必廢,此必亡。“孔子認為,實現他的道路和知識是他的使命。至於能不能進行,就看緣分了。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蕩子路停留在石門。晨門說,“Xi子?”魯茲說,“自孔子以來。”嶽:“誰知道什麽事是不可能做到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孔子的宿命。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我不知道我的命運,但我不怕它。我在侮辱大人和聖人。”君子知天命,所以三畏,小人不知“昂首三尺有神明”,所以不懼,導致惡有惡報。俗話說“無知無畏。”怕就是尊重,什麽都不怕,什麽都不尊重,什麽都危險。信神、信師、信佛,就是“敬畏天命”。“畏大人”,聖人、聖賢、專家、父母、長輩都是“大人”。“敬畏聖人之言”,《論語》、《聖經》、《《古蘭經》》、《佛經》、《易經》都是聖人之言。
子怕匡(被威脅)說:“匡人能做什麽,如果天沒有失去它的恩典?”不管是桓玄還是匡仁,天不死誰能死?孔子在外遊說時被圍攻,已經不是第壹次了。當然,這次是誤會。孔子在屢陷困境的時候,也感受到了人力的局限性,把決定性的作用歸於天道,表明了對“天命”的信任。這類似於林肯說的:“每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我都會虔誠地跪下來,向上帝請求指示。”意思是壹樣的。
關於“天命”的含義,孔子的孫子子思在《中庸》中也有解釋:“天命即自然,自然即道,修養即教。”人的自然稟賦稱為“性”,自然為理時稱為“道”。探索“道”的過程叫做“教”。(從師生關系來看,子思師從孔子得意弟子之壹的曾子,孟子師從子思;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基本上是壹致的。因此,有“孟思學派”之說。)從子思的論述來看,天命即道,修行就是知天命。現代人喜歡用“緣分”這個詞,“運氣”可以理解為壹個過程。“命”是“天”對每個人壹生的安排,可以稱之為“程序”,包括壹生生老病死、富貴姻緣的過程。
關於儒家命運的問題,有壹次我在喝酒後遇到了剛從清華大學EMBA班學習回來的企業家李先生。談到國學,他問我:“妳說儒家相信天命,所以《易經》是儒家經典之首。不就是裏面的‘天道健康,君子自強不息’讓我們努力通過自強來成就事業嗎?這不就說明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嗎?”
我笑著說:“看來妳已經被清華騙人的‘成功學’毒害了。首先,《易經》是壹部占蔔之書,也就是算命之書。它告訴我們‘天如何安排人和人的事,孔子說,‘加(傳‘假’的意思,給。)我學了好幾年了,五十歲也能輕松學會,能不比那個大。”“大於”是《易經》的壹個卦名。孔子提倡認真研讀《易經》,以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天命”。
孔子認為,壹件事情的成敗就是命運,人的各種愚蠢聰明都是徒勞的,很容易產生‘大於’。《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讀易,魏編三絕’。他說他很喜歡讀周易,曾多次破穿竹簡的皮條客。易經揭示了命運。學習易經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天意,知道天意就不會違背天意。現代醫學證明,人類的智慧從四十歲開始,最成熟的發展階段是五十歲到六十歲。所以孔子的朋友,百歲壽星遲也說:“我要到五十歲才知道四十九的是非。”《易經》說的“自強不息”就是讓我們努力探索宇宙人生的道理,也就是做事。接下來的‘帶著善意搬運東西’就是讓我們心胸寬廣,像搬運地球壹樣毫無怨言地搬運壹切。這是做人的問題。易經代表了最高的智慧。它怎麽能說出讓人追求世俗職業的話呢?再說了,事業怎麽追求?"
李:“我是靠自己的雙手創業的。這都是上帝安排的嗎?”?這裏面沒有我的想法和努力嗎?"
我說:“當然有,但只是表象。妳只是個遺囑執行人。妳為什麽執行這個任務而不是其他任務?”這裏面的原因很復雜,只能通過談宗教來說清楚,以後有時間再討論。人所處的殼(體)有自己的使命或程序,與真實的妳無關。拿破侖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他說,‘請相信我,沒有人能逃脫自己的命運。上帝控制壹切,我們只是它的工具。妳喜歡的松下幸之助認為90%是命運,他就是這個意思。他二十多歲就知道自己的使命了。也許妳因為自己是個工具而沮喪。是嗎?"
李經理:“是啊,好無聊!”
我笑著說:“沒必要。妳要知道妳所主持的身體不是妳。妳可以完全無視命運,因為妳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做自己想做的事,完成自己的身體使命,好好利用自己的財富就好了。妳喜歡看曾國藩的書。他說‘富貴名利,子孫姓氏的興盛是天定的,學德的建立多半與天有關,壹笑置之’。什麽叫笑而忘之?那就是,既然壹切都是上天決定的,那就忘掉世俗的東西,自然地快樂地生活吧。反正我也做不到上帝想要的,就讓上帝安排吧!曾國藩壹生讀書,結論是:‘不信書,信命’。”
李總是笑:“真的嗎?”
我說:“是啊,而且妳不也是搞阿米巴的嗎?”稻盛和夫說,他的身體成就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與他無關,他在乎的是自己的修養和純粹。中國人民傻乎乎地羨慕他的財富,整天夢想成為他。"
李經理:“孔子說富貴如雲。妳也應該看不起財富吧?”
我趕緊說:“不對,不對,首先我也喜歡財富,不是壹輩子。”第二,覺得比財富更重要的東西太多了。能夠吃飽穿暖,壹張床,簡單的生活就夠了。這樣我就可以騰出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探索宇宙生命的真相,下棋,書畫,打遊戲,喝酒等等。第二,孔子並不反對財富,他只是反對不仁慈和不公正的財富。還有就是孔子認為財富高不可攀。浮雲能抓到嗎?他說:‘富而可求;雖然我是個揮鞭人,但我也是這麽做的。如果妳不能要求,就按我說的做。孔子的意思是,如果財富可以追求,我就當馬車夫。如果沒有,我會做我喜歡的事。他的本意是財富是供不應求的。
俗話說‘只有錢追人,沒有人追錢’。人不能追錢,錢追人妳也攔不住。就像楊迪皇帝說的,“我本無意求財,但財逼我來。”愛因斯坦也說過:“由於我對權威的蔑視,命運懲罰了我,讓我自己也成了權威。”卡內基在日記中說,追求金錢是人生最卑鄙的目標。沒想到命運讓他成了世界首富,只好全部捐出。
孔子的學生夏紫說:‘商聞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可見中國的智者古人是知道生老病死富貴都是命中註定的。時至今日,窮人還在做夢。"
李經理:“那樣的話,我還是謙虛點,穩妥點。”
我說:“對,易經只有壹個好占蔔,就是‘謙’。如果妳認為妳的財富是聰明和天賦帶來的,那就危險了。有空讀讀易經。就算不說實話,算命也挺好玩的。孔子給魯茲的人生是:‘若得其所,則不可死。說這條路不會自然死亡。魯茲率直而魯莽,最終被殺。伯牛病了,孔子從窗口拉著他的手說:‘死了就死了,斯裏蘭卡的人民都要受他的病的折磨!要死,都是命!什麽是命,什麽是病,活多久,都是命!"
李經理笑著說:“有意思!”
我說:“我再給妳講兩個算命的。壹個是讀骨的曾國藩。在李鴻章的日記中,記載了他的閱骨方法。他只看他走路,不對話,就知道他的性情和壽命。每次發言,他總是在工作。另壹個是南,廈門壹個寺廟的主持人去香港跟南談“禪七”道場。壹見面,南就看出主持人只有壹個月的命了,急忙勸他回去念經,無所事事,找個接班人。主持人回到廈門,壹個月後去世。此外,南懷瑾認為,壹個易學大師只要有壹個占蔔就可以知道每天會發生什麽,但他也認為,像這樣知道壹切,就沒有生活的味道。”
李經理:“看來都是緣分啊!這些聖人和專家都受益於易經。看來我得好好研究壹下了。”
我說:“嚴格來說,算命只是易經的壹個小功能。《易經》對孔子最重要的影響是,他的修養和對命運的認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即知“神”如何安排自己。然後根據“天意”來培養心智。經過壹番努力,我是‘六十聽話’了。六十歲時,外界的壹切已經無法影響他的心情,他平靜而快樂。傾聽就是聽到看到什麽就笑什麽,不會引起情緒的漣漪。這是為了“堅持住自己”。比如孔子越過鄭國到了陳國,在鄭國首都丟了徒弟,在東門等徒弟找他壹個人,餓著肚子。他被嘲笑,被稱為“壹條有很多錢的狗”。孔子開心地笑了,說:“是啊,是啊!”因為他知道這是命運,他高興地說:“是啊,是啊。”。孔子七十歲時,從心所欲,不逾矩。到了70歲,孔子的內心已經完全進入了幸福自由的王國,不需要反思總結。60歲的時候,有些習慣已經消失了。壹切發自內心,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如何快樂地生活,才不會違反道德和法律。不越界的境界自然源於前世的修身養性。它已經溶入了他自己的靈魂,自然不會越界。李先生,妳知道孔子被稱為“聖人”已經有幾千年了嗎?"
“應該是他知識面大吧?”李總問道。
“不會的,他之所以活不了幾千年,是因為他知天命,知道,而後行。如果他只知道世界上的事情,那就很平常了。子曰:‘眾所周知,遠離鬼神。’他認為鬼神應該受到尊重,不與另壹個世界的眾生交往是明智的。陸機問及鬼神。孔子回避:“不能服人,怎能服鬼?”又問:“敢問死。"子曰:"不知生,何以知死?“這種刻意回避是有原因的,因為鬼、死、生、神等事物都是以非語言的方式對待的,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每個人只有自己才能理解它們,禪充滿了交談、熱情和偉大的飲酒。釋迦牟尼的‘對花微笑’;老子的道可以超凡脫俗;無法表達的量子力學等等。後來,孟子給自己惹上了麻煩。他說‘我善於培育我的高尚精神’,結果他的學生問他什麽是高尚精神。他答不上來,所以孔子還是比孟子強。孟子只能歸入‘亞聖’。知天命是佛教的開悟。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周濂溪、王陽明和曾國藩都是開明的人。"
李經理:“所以我不談怪力的困惑,所以我不能說,所以我不說。”
我說:“是的。”
李先生問:“我聽過很多國學講座。為什麽那些國學大師都不談?”
我笑著說:“他們要騙妳錢,當然要投妳喜歡的。妳們這些聽課的人都是為了成功。他們當然要談靈感,奮鬥,成功這種騙人的東西。他們斷章取義,胡亂發揮,把智慧變成了聰明,把天意變成了人為,把真理變成了謬誤。再說他們整天忙著騙錢,忙著燈紅酒綠,哪來的時間練習?修行需要靜心。成千上萬的西藏密宗喇嘛躲在森林裏修行,才出了幾個飛天成功?這些所謂的‘國學大師’既然不修行,又怎麽可能悟出道理呢?既然不知道真相,怎麽去了解孔子的靈魂世界?如果不能感知孔子的靈魂世界,又怎麽能理解孔子呢?”
李經理嘆了口氣,道:“好吧,我承認有緣分,但我真的很難接受事業與我無關。這些年我壹直在努力。我今天的壹切不都是努力換來的嗎?”
我說:“表面上看,兩者有因果關系,但本質上沒有因果關系。妳只看到造物主遊戲規則的表面。努力和財富真的有關系嗎?看看中國的農民。千百年來,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壹年的收獲有多辛苦?有多少人變得富有了?有很多農民工,礦工,鋼鐵工人,清潔工等等。,哪個不比妳辛苦?為什麽不能非富即貴?妳說妳聰明,難道不是上帝給了妳聰明嗎?妳說妳有學歷,但是妳的學歷不僅僅是妳家裏有條件讓妳上學。如果他們出生在妳家,上同壹所學校,他們的學習壹定比妳差?父母和家庭不都是上帝預先安排好的嗎?妳說妳有很好的機會。機會從何而來?不是上帝創造的?這壹切和妳的努力有什麽關系?這只是妳的命運。俗話說,妳命好。”
李:"好像是這樣。我壹直很崇拜比爾蓋茨,李嘉誠,松下幸之助等人。如果他們只是在執行自己的使命,他們還能崇拜什麽?”
我說:“那倒是。如果我把比爾·蓋茨的父母、家庭、時間、地點、智商、性格都給妳,妳會成為比爾·蓋茨,沒有選擇!“以前馬雲喜歡講怎麽創業成功。現在他不得不承認他不知道如何成功。至於創業,他是稀裏糊塗開始的。沒有這樣的知識,就顯得自大和膚淺。季羨林坦言,如果上天沒有給他好的頭腦和去德國留學的機會,就不會有後來的成就。”
李先生說:“向他們學習總是對的嗎?”
我說:“學不會,就成不了別人。人們常說貝多芬、畢加索、巴爾紮克都是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都是發自靈魂的東西,學習是不可能的。但我想成為比爾·蓋茨、李嘉誠、松下幸之助。妳知道他們的生活和管理也是來自靈魂和藝術的東西嗎?怎麽學?這不是很可笑嗎?可惜的是,很多聰明人往往對此著迷。當今社會的人崇拜物質英雄,是自己物欲的壹種表現。無論他們為自己的靈感、奮鬥、成功和事業找到了多麽冠冕堂皇的遮羞布,都有妄想、虛榮和貪婪的成分。這就好比人們喜歡把自己對異性的追求稱之為愛情,卻羞於談及性欲。妳為什麽不考慮壹下?沒有性,愛情不是空穴來風嗎?食物和顏色是動物身體的自然需求,這很正常。人兼具動物和神的屬性。如果我們把自己生活的這個殼當成自己,那麽妳從此就被困在裏面了,很可憐。每天在物欲中掙紮和動物有什麽不同?李先生,我問妳,妳問問妳自己,妳要不要把妳今天的成就歸功於妳的能力、努力和聰明?難道沒有虛榮心、排場和自滿嗎?”
李先生想了壹會兒,說:“是的。”
我說:“好吧,坦白就好。很多人比較驕傲。其實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現在的中國人充滿了動物屬性。今天拜張三,明天拜李四,等張三李四倒了,就拜王五。他們崇拜這個“人”嗎?不是,而是羨慕伴隨他的東西,比如權威、風光、財富、驕傲、美貌等等。不是嗎?如果明天李嘉誠再窮再窮,人們還會崇拜嗎?”
李接過,說道,“當然不是。李嘉誠將成為壹個有趣的話題。像柯達、索尼、諾基亞。”
我說:“靜下心來,問問自己對妳的欽佩。什麽是貪婪?什麽不是虛榮?什麽不是無知?”
李經理:“為什麽我突然覺得自己很自私,很小心眼?”
我說:“因為妳已經看到了妳渴望的靈魂。我喜歡重復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的壹句話:“我不稱他們為用思想和力量打敗別人的英雄,只稱那些用心讓自己變得更偉大的人。“什麽是思想和力量?是大腦和身體,那些依靠大腦征服世界的人,其實只是在完成自己特定的使命。很多所謂的偉人,靈魂骯臟,道德低下,讓人看不起。比如希特勒,墨索裏尼,東條英機等等。我們真正應該崇拜的人,是那些征服了自己,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偉大的人,比如老子、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
李先生問:“妳總說道理不可說,所以聖人言而無行。”為什麽我不能理解壹些我不能說的東西?"
我說:“我在這裏打個比方。妳怎麽形容玫瑰的芬芳?”
李經理:“這個……”
我笑著說:“看得見摸得著嗎?如果妳沒聞過,我是說,妳就算上了天堂也不會知道那是什麽。但它確實存在。同樣,如果我想告訴壹個沒談過戀愛的人什麽是愛,我該怎麽表達?愛壹個人可以死而無憾,這其中的酸甜苦辣,美好和痛苦,如果沒有愛過,是無法向他解釋的。我說輾轉反側,他說不可能,我說懷念,他說沒什麽好想的。我該怎麽辦?字典裏有愛情的解釋,就算他看了,懂嗎?看完了,只能白看壹眼。”道”和“天命”是壹樣的,都是壹種體驗。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到。沒人能代替妳,就像吃飯和談戀愛沒人能代替妳壹樣。所以聖人不說是因為不會說。他們只是告訴妳有這個東西,自己去體驗。我想妳現在應該能理解“道不同凡響”了吧。這裏有兩層意思,壹是道不可說,二是語言和道不是壹回事。舉個例子,就算妳能說出玫瑰的香味,那就是玫瑰本身的香味嗎?語言和玫瑰香味是壹回事嗎?”
李經理點點頭說:“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