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面前的這塊匾,“大漢太師司馬遷之墓”,是大書法家啟功先生的墨跡。
這條古道是用石板條鋪成的,上面有車輪碾壓和風雨侵蝕的痕跡。scraggy是壹條千年老路。春秋時期,在韓、趙、魏分晉之前,韓城屬於晉國。晉分後,韓城屬魏“西河之地”。魏在這裏建了壹座哨梁城。為了打通少梁和河西之間的交通,這條大道是在前面的土崖上挖的。韓城是西周武王的封地,號稱“漢之國”,所以這條路就叫“韓壹坡”。“易”是大的意思,表示這條路是韓城最寬、最長、最古老的壹條路。後來在其北側修建了司馬遷廟,韓城當地人也稱之為“司馬坡”、“司馬古道”。韓城流傳著壹句話:“司馬坡之後,士多驢少”,稱贊韓城人才輩出,人才輩出,文人眾多。
古道原是土坡。為了防止泥車在雨中打滑,北宋時期鋪了石條。石條上清晰的車轍表明歷史上這裏交通繁忙。這條古道最早修建了3英裏多,現在只有300米完好無損。古道與108國道相連,可以說是800多年前108國道和高速公路的前身。
請看這座木牌樓上的“山升到頂”四個字。《詩經》裏有壹句詩“山起,風景止”。司馬遷寫《史記·孔子世家》的時候,用這句話贊美孔子,在這裏用這四個字,也是贊美了司馬遷的高尚品格和崇高道德,為世人所景仰。
現在大家都在踩這條磚石小路,俗稱“向上帝發光”。1668年,韓城縣令翟帶領治川人民大規模擴建司馬廟,在司馬坡上搭起天橋,從南苑運土至司馬廟,奠定廟臺基礎。在大殿的地基前,填起了壹條深達數尺的溝渠,修成了這條通往神社的路——神道。神道路很有特點,中間低兩邊高。晴天做人行道,雨天做排水通道,壹物兩用。
前面有99步。為什麽要建99級臺階?古人對不同的數字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在古代,九是壹個偉大的數字,而99是至高無上的。建九十九級臺階,比喻歷經千辛萬苦,在歷史和文學上都有很大成就的司馬遷。
臺階中間的磚牌坊上寫著“河山之日”《史記·太史公序》中說:“遷龍門,在河山之日農耕放牧。”這就是它的來源。牌樓兩邊的這副對聯是:“聖人輕道,漢史實為經。”
現在請四處看看。向東,黃河滔滔,洗去胸中的滯氣;西方梁山灰,牲畜亮;南面,魏長城蜿蜒如籬;北面,治秀河潺潺流成壹條帶狀。壹派帥氣的河山!
祠堂大門上的“太史殿”四個字,是清光緒十二年(1886)韓城縣令汪曾祺題寫的,字跡端莊渾厚。
司馬氏宗祠是司馬遷詞墓的主體建築。祠堂由祭祀大廳和臥室組成。仙殿是司馬遷後人祭祖的地方,中間這張石桌是放置供品的祭祀桌;桌面刻有琴棋書畫和兩條玩珠龍。貼在廟裏的對聯是:剛正不阿,挺立不驕;底線是:妳安靜而憤怒,成功的歷史在閃耀。橫批是:“文史之祖。”
現在,簡單介紹壹下司馬遷和他的經歷:
司馬遷,天資聰穎,10歲能讀古書。少年時在家鄉讀書,從事農牧活動。19歲,跟隨父親到北京首都長安,拜孔安國學《尚書》,拜董仲舒學《春秋》。20歲時,在父親司馬談的安排下,遊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他北到九原(內蒙古包頭),南到九嶷山,東到浙江紹興,西到甘肅崆峒山。長途跋涉,收集歷史傳聞,考察地理環境,探尋民俗風情,為撰寫史記積累了豐富的素材。23歲當了醫生,也就是皇帝的侍衛。他的任務是守衛宮廷,保護皇帝。公元前110年,司馬遷36歲時,父親司馬談跟隨漢武帝去泰山打坐,途中死於洛陽。臨終前,他被要求完成《太史公書》。公元前108年,司馬遷38歲。他繼承父業,成為太史令。太史令是文官,職位不高,卻是皇帝的親信大臣。他負責記錄國家大事,記錄王侯將相的言行,起草詔令,掌管天文、禮儀、制作歷法。他是皇帝的顧問。公元前104年,司馬遷與天文歷法家、、羅共同制定了《太初歷》。《太初歷》推算出19年有七個閏月,完成了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生產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這壹年,司馬遷修改了父親的著作,決定從黃帝開始寫《太史公書》。
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是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堪稱中國歷史的奠基石。《史記》不僅記錄了古代社會的許多方面,而且敘述簡單生動,文筆華麗。魯迅先生曾稱贊《史記》“史家絕唱,離騷無韻”。
“文史祖師”牌匾是司馬遷誕辰1946年2月初八,芝川鎮許村的人贈送的。這兩根柱子上還豎著木刻對聯,也是他們在1981裏獻的。那麽,徐存仁為什麽要單獨將壹個卡盒獻給司馬遷呢?
漢代宮刑與斬首同屬壹級,抄全門牽連九族是其治。司馬遷的後代為了躲避這場災難,紛紛逃離家園。跑到芝川附近的深山,改名換姓,過著隱居的生活。他們把司馬二字分開,以“斯”和“馬”分別作“通”和“豐”,於是在新居中與馮同姓。司馬二人以徐為氏,暗示余二人。所以童、馮、徐三姓都是司馬氏後裔。
許村有壹座王耀廟,廟上寫著“王琺行宮”二字。據當地人說,這四個字反過來讀,就是“宮王星法”和“宮刑枉法”的意思。司馬遷的後人用這種方式紀念祖先,傾訴對祖先不公平待遇的憤怒。
這是臥室,建於1125,有800多年的歷史,保存的非常好。它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沒有被摧毀。重要原因是毛澤東引用了司馬遷《為人民服務》中的壹句話:“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所以它被保存了下來。
在臥室中間的這個溫暖的亭子裏是司馬遷的彩色泥塑。大象高140 cm,身著太師紅袍,手持竹簡,朝北望去。司馬遷的臉微微朝北,當地有句俗語:“北望李陵,懷念蘇武。”剛才已經向大家介紹了李玲的情況。蘇武的情況怎麽樣?蘇武也是司馬遷的密友和同事。梁武帝派他出使西域各國,被匈奴扣留,被發配北海牧羊。他直到19才回到長安。司馬遷雖然忍辱負重,但還是很想念這兩位老朋友,只是直到去世也沒有見到他們。
這是司馬遷的墓。北魏地理學家李道元在《水經註》中記錄了他遊覽司馬遷祠墓的所見所聞。書中記載“墓前有廟,前有碑。西晉永嘉四年,漢陽為尹姬知府,瞻仰遺容,建石室,樹柏立碑。”從那時到現在,司馬遷墓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
現在我們看到壹個類似蒙古包的墳墓。據說元世祖忽必烈於1275年下令修建,至今已有720多年。很少見到墓中鑲嵌的八卦磚雕。八卦是壹種神秘的符號,在文字出現之前,占蔔者用來傳達神靈的意願。周文王解釋了它的意思之後,《易經》就產生了。此後,八卦被道家、軍事家和陰陽家所用,成為中國社會無所不包的哲學體系。根據《易經》記載,八卦的本義是“明神明之德,兼愛萬物”,意思是研究世間萬物的變化規律。司馬遷《史記》的宗旨是“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了解古今之變”。將《易經》的基本理論運用於史書編纂,也可以說是對《易經》理論的實踐和發展。這大概就是嵌入八卦符號的目的吧!
墓頂古柏分五枝,名曰“五子考枝”。在墓地種柏樹,是希望逝者的英靈像柏樹壹樣永存;有著“五子入科”美譽的人生,就是要在主持兒孫之後,成為考試第壹秀才,出更多的才。
“漢太史公司馬弓墓”由陜西巡撫畢元於1776年題寫。
司馬遷廟裏有很多碑文。最早的是宋代太常大夫和韓城縣令李逵題寫的。碑上有這樣壹句幾何的話:“如果壹個字明顯被宰了,奈漢會怎麽樣?”“我想為閱讀遺產喝壹杯。不知道在哪裏?”這塊碑上有我國近代傑出的歷史學家、詩人、政治活動家郭沫若先生題寫的:“龍門有靈,郁忠有龍,學養空前之富,文章出類拔萃。”憐惜磨利斧,吐氣霓虹。如果妳追尋妳的父親,妳會成為壹個偉大的歷史學家。“他高度評價司馬遷,也評價司馬遷的《千古絕唱》。其他碑多為功德碑和編年史碑。
2005年是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韓城舉行了“追風司馬”大型活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司馬遷最大規模的紀念。活動分為三個場地,分別是司馬遷廟、太史公孔廟和許村。許多國內專家和知名人士出席了紀念活動。來自Xi各大學的數千名學生簽名參加長跑比賽,以表達他們對司馬遷的敬意。活動還吸引了大批司馬遷後人和全國各地近兩萬名崇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