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歐陽修撰《藝通文子》,引發諸多質疑。他認為“十翼”和“沒有壹個是聖人的作品”,“也不是壹個人的話”。此後,《易經》和《易傳》的成書年代和作者問題成為學術界揮之不去的問題。很多人否定孔子和《易經》的關系,進而否定孔子和《易經》的關系。
——多數學者認為《易經》成書於殷末周初,而《易經》成書於戰國。《十翼》雖然不是孔子壹個人寫的,但是《易經》和《易經》與孔子的密切關系是很難否認的。
《左傳》和《國語》記載,春秋時期引《易經》占蔔的人有20多人。學習易經的人分布在周、山東、魏、鄭、晉、齊、秦各國,說明當時易經比較流行,學習者比較多,可能現在還是壹種時尚。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孔子作為壹個周遊列國的大學者,怎麽可能不學習、不談易呢?《史記·儒林列傳》也記載了《易經》孔子傳記的體系。孔子傳易於魯商曲,商曲六傳於齊天河。田合川是的軍人,由傳給欒川的楊合,楊合又由齊傳給即墨城,由廣川傳給,由魯傳給,由莒傳給橫湖,由傳給主父偃。《漢書》補充了史籍遺漏的中間四代,即:東路橋的任重、江東馬幹臂的弓、兗州的醜家、吳棟的孫玉子成(又稱春雨任光羽)。
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周易》有六個附錄,分別是二三字文、銜接、壹指易、堯堯、繆合、趙麗。根據廖明春的考證,這些作品應該是戰國中後期的作品,不會晚於呂春秋和韓非子。《二三子之問》中記載了孔子與子貢等弟子關於《周易》的對話。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孔子晚年確實很喜歡讀《周易》,但又認真研究《周易》,以至於魏編著了三部獨具特色的著作。我也教過學生周易。傳統上,孔子寫了十翼。後人研究十翼,發現與傳統觀點不符。比如《十翼》裏經常有壹個《孔子說》,孔子自己寫的書,所以不可能寫《孔子說》。可以推測,最初孔子說,經過幾代的傳授,到戰國中期,傳易者寫在竹帛上,確實是書。《易經》傳者采納了孔子以來《易經》傳者的觀點,編成壹部系統的《易經》,稱為《孔子傳》,這是可以理解的。也自然包含了歷代《易經》傳世者的研究成果。因為有些提法和觀點不是孔子寫的,所以認為孔子與《易傳》無關是不恰當的。相反,如果妳認為是孔子傳下來的,那麽每壹句話壹定是孔子寫的,也未必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