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因為高壹歷史地理政治沒好好學,想在暑假補上,求知識點總結。

因為高壹歷史地理政治沒好好學,想在暑假補上,求知識點總結。

高壹必修歷史復習大綱(人教版)

第壹單元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委員會:○1皇位世襲制取代退位制;○2參與決策,為官,負責祭祀蔔筮並記錄蔔筮、願望和朝代事件的歷史,是掌管兵權的司。

地點:侯波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對西周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響。

2.西周的分封:○1分封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戰、朝貢、朝覲報告。

○2影響:正面影響:加強了周對當地的統治;形成了壹對周禦用的明星

月亮般的政治格局

負面影響:西周晚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

○3結果:分封制在西周晚期被破壞;戰國末期,周王室失去分封權。

壹、分封制

目標:鞏固國家權力。

內容:①分封的對象——皇族、英雄、前代貴族;②分封國的義務——服從紂王的命令,鎮守疆土,跟隨戰鬥,朝貢,朝覲。(3)封土者的權利——世襲職位、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收賦稅。

作用:①加強周天子對當地的管轄。(2)擴大統治區域,發展邊遠地區;(3)形成周王室捧月的總體政治格局;④周成為壹個持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的獨立性,埋下了割據的隱患。

3.西周的宗法制度;

○1內容:以父系血緣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制度。

○2特點:長子繼承制

○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安定團結。

第二,宗法制度

宗法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既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以宗法制度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落色彩。

第二課秦朝中央集權的形成

1,中央集權的形成:

特點:壹人獨大;皇權至上;王位的繼承

評價:標誌著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確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誌。

2.集權的基本特征:權力高度集中。

3、集權制的作用和影響:

正面效應:○1壯大了秦國的實力,通過戰爭擴大了疆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成為當時的世界強國。

○2使秦能義實施鞏固統壹的各項措施。

○3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用,並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負面影響: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對人民的壓迫,導致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第三課從漢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變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朝繼承了秦制

中央政府有三個職位(項、、邱)

中朝決策機構

外部執行機制

尚書臺中央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漸形成三省制。

隋代的尚書省、內省、門下省是中央政府的最高統治機構。

在唐朝,中書掌管決策,負責起草和發布詔書。

尚書省負責執行政府法令。六部:官、戶、禮、兵、刑、工。

門下省主議政,負責審查政令。

宋代中書門下的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的最高軍事和政治機構

知政事副大臣,分丞相行政權

第三司管理財政,劃分宰相的財權。

元代中書省的最高行政機關。

樞密院的最高軍事機構

袁主管宗教事務,管理西藏。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初,郡州並行;漢武帝後期:設刺史制度

隋唐中後期,地方軍鎮首領越來越多,發展成割據局面。

宋是個地方官;州縣兩級體制

元代地方實行省制,省制下分別有路、州、府、縣。省制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多民族國家的團結。它的建立是地方行政體制的重大變革。

邊遠民族地區高山宣傳機構的管理。

3.漢至元的政治制度特點:相對權力弱化,皇權強化。地方權力正在削弱,而中央權力

不斷增加。

第四課加強明清時期的君主專制

1,明朝:君主制加強,廢除了中國的宰相制度,君主制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立兵部,新滿漢官員由皇帝選拔為軍部尚書。完成

國家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

第三,秦的統壹:

公元前221年,秦朝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秦朝。

第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確立“皇帝”稱號,建立皇帝制度。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員都由皇帝任免。

(2)設置三公九官的中央官制:宰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治事務;古代的壹位學者——監督官員;邱-主管全國軍事事務。

(3)地方實行郡縣制:郡縣長為縣令,郡縣長稱為縣令或縣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民族團結,促進了社會穩定和經濟文化發展,奠定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

負面影響:加強對人民的壓迫,容易導致暴政,激化階級矛盾。

五、鞏固和統壹秦朝的措施:

(1)頒布秦法律和統壹法令;統壹貨幣和度量衡;(3)統壹書寫;④修建赤道和靈渠;⑤修築萬裏長城;組織移民。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第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王國問題出現。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頒布了壹項晉升法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壹統的局面。

從唐末到五代,藩鎮出現割據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

措施:①軍事上:喝壹杯酒解除軍權,解除朝鮮將領和地方時使的軍權;加強皇軍,強幹弱支。(2)在行政上,公務員被任命為地方長官;總法官負責監督。(3)經濟上:地方稅壹小部分作為地方支出,其余全部由中央控制。

影響:①中央政府加強了對地方政府的控制,消除了緩沖地區割據現象。(2)造成官、兵、費冗余,埋下“積貧積弱”的禍根。

八、唐實行三省六部。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議事和執行。三省省長都是宰相,分散了大臣的權力。尚書省由官、戶、禮、兵、刑、工六部組成,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九、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領土空前擴張。

概述:中央設立中國圖書大省;當地有十省及宣政院轄區。

意義:加強對全國的管轄權;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團結。是中國行省制度的開端,對後世影響深遠。

X.官員選拔和使用制度的變化

王朝制度

漢代的監察制度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鄭智制度

隋唐宋清時期的科舉制度

XI。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強化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①廢丞相,設六部;廢省設三司。(2)內閣的成立。本質:是君主專制加強的產物。

清代雍正帝設立軍部(傳世)——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第二單元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古希臘政治民主

1,基礎:梭倫改革

建立:克裏斯蒂尼的改革

黃金時代:伯裏克利的統治

2.特點:人民主權、輪流統治、法律至上、公民平等。

3.積極作用:促進希臘民族性格的形成;促進古希臘文化事業的發展;開創西方民主政治。

負面影響:男性公民民主;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的弊端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

1,《十二銅表法》標誌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組織編纂)標誌著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2.影響: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它是現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反封建的

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強大思想武器。

壹、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是:①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小國寡民的國情;(2)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展。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國寡民,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的建立:梭倫的改革——奠定雅典民主的基礎:克裏斯提尼的改革——建立雅典民主制;伯裏克利改革--將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雅典民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流執政。

對雅典民主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民主政治的推行使社會相對公正,有利於社會穩定。②促成了雅典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繁榮。③為後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壹些借鑒。

消極方面:①婦女、奴隸、外來移民沒有政治權利,只有少數人能真正享受民主,本質上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2)民主太多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泛濫。

第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

在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的標誌是十二銅表法的頒布。

民法:僅限於羅馬公民,用於調整羅馬公民之間關系的羅馬法,稱為民法。

萬國法:在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羅馬統治範圍內普遍適用於所有自由人的法律,即萬國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誌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評價

積極方面: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護了帝國的統治,穩定了社會秩序。(2)羅馬法是歐洲歷史上第壹部比較完整的法典,極大地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制度;它是現代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維持奴隸制。

第三單元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1光榮革命:1688

○2權利法案:1689。特點: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國會也逐漸處於同樣的地位

而不是治愈”的狀態。

○3責任內閣制:首相實際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2.作用:國內影響:提供安全,穩定社會,進入民主,樹立典範;

外國影響:對其他國家資產階級建立新制度也有很大影響。

3.特點:英國的憲政體制是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體。君主是象征性的。

國家元首的大部分職責是禮節性的。

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美國7月4日獨立,1776)

1,《1787憲法》的制定:獨立初期,美國只是壹個邦聯國家。

原則:“三權分立”與“制衡”: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制衡;總統和國會之間、國會兩院之間以及司法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都存在制約。行政權總統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總統不僅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他可以在戰時實行獨裁。立法權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員由州議會選舉產生,每個州有兩名。眾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人數與本州人口成正比。司法權聯邦法院的法官由總統任命,終身任職。聯邦法院有權解釋所有法律和條約。

2.《1787憲法》的意義:它是世界上第壹部比較完整的成文資產階級憲法;提升美麗

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是美國建立了聯邦國家;它進壹步鞏固了獨立戰爭的成果,使美國革命得以完成。

3.《1787憲法》的局限性:體現人民權益的《權利法案》幾年後作為修正案被加入憲法;它承認黑人奴隸制和奴隸貿易,留下了種族歧視和壓迫的印記;婦女、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隸被剝奪了選舉權。

第9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張

1,法國艱難的和平之路:

1第壹* * *和中國第壹帝國,第二* *和中國第二帝國,第三* * *和中國(* * *和系統終於建立)

○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行政權屬於總統;立法權屬於兩院制議會;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由授權的參議員組成。

○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意義:* * *派最終將眾議院、參議院、內閣、總統等關鍵職位掌握在自己手中;所有資產階級集團都在國家政權中占據了席位,* * *政治制度終於建立起來;它使工業資產階級能夠分享政權,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

2、德意誌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德意誌帝國的建立:1871憲法,以及二元君主制的建立。

2德意誌帝國憲法的內容:

政體:統壹的德國是邦聯君主制;

立法權:作為立法機構的兩院制議會。聯邦議會是帝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實際上是上議院;帝國議會實際上是下議院。

行政權:天皇是國家元首;憲法賦予了很大的權力。帝國宰相主持帝國政府工作,是內閣首腦,掌握絕對權力。

○3德意誌帝國憲法的性質:德意誌帝國的政治制度是壹種不完整、不完善的代議制。

○4德意誌帝國憲法的影響:

負面影響:君主制得以保留,勇克地主的政治經濟地位沒有得到根本觸動,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阻礙了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徹底完成。

積極影響:建立了資產階級性質的帝國主義國家;德國進入了資本主義的門檻,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時期;德國資本主義工業發展迅速,到19年底,德國已經成為世界強國之壹。

○5意義:標誌著德國資產階級君主制的確立;帶有濃厚的封建和軍事色彩。

壹、英國革命

背景:根源: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在此期間,國王查理壹世被處死,共和國成立。但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1688光榮革命標誌著英國革命的完成。

二、英國君主立憲制:

特點:①留王,其實“統而不治”的地位是作為國家的象征而存在的。(2)國家最高權力在議會,實行代議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內閣掌握行政權,對議會負責。

1689權利法案的頒布,是正式成立的標誌。18世紀責任制內閣逐漸形成。

第三,美國政府的建立:

1776年,13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美國誕生。獨立之初,美國實際上是13個州的松散聯盟(即邦聯)。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壹任總統。19世紀中期,美國形成了民主黨、* *黨輪流執政的格局。

四、美國憲法1787:

1787年,費城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聯邦憲法。

評價:①它是世界上第壹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2)加強國家權力,實行三權分立原則,體現資產階級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認黑人奴隸制,印第安人沒有公民權,女性地位低。

動詞 (verb的縮寫)通往法國和平的艱難道路:

1789法國大革命與第壹共和國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國的建立。

不及物動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875年初,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意義:法律上正式確立了* * *和政權(議會制* *和國家),這標誌著法國最終確立了* * *和政權。

七、德國的統壹:

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的統壹。1871年,建立了統壹的德意誌帝國。

八、德國的雙重君主立憲制:

特點:皇帝不是壹個空位置,而是有實權。皇帝和宰相掌握著國家的權力。議會對政府沒有監督權。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和民主的趨勢

鴉片戰爭

1、1840年6月,英國艦隊入侵廣東海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2.1841年初,英軍占領香港島,威脅廣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條約內容包括:將香港島割給英國;賠償21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對英國商人進出口的貨物征收關稅,由雙方商定。

3.1856年,英軍進攻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65438年至0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

條約規定允許外交部長駐京;開放沿海十個通商口岸;賠償英法巨額白銀;允許外國人在中國內地旅遊、經商、傳教;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口秘密航行。不久,英法火燒圓明園。

65438年至0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

條約規定:承認天津條約的效力;開放天津為商埠;把九龍分區劃給英國;對英法的賠償增加到各800萬兩白銀。

4.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了。

壹兩次鴉片戰爭

鴉片走私與虎門鴉片銷毀: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6月1839,虎門銷毀鴉片。

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需要拓展海外市場,掠奪大量原材料。

兩次鴉片戰爭的起止年份:1840-1842,1856-1860。

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日期和內容:1842。《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償21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協議關稅。

鴉片戰爭使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