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地區,歡度春節被稱為“過年”。主要習俗有:
(1)建國前,從臘月(臘月)開始,每個鄉鎮都要設專人打班。守望者除了敲鑼打鼓指示時間外,還喊著“小心蠟燭,看門”“清柴倉,灌滿水缸”。提醒人們註意防火防盜。在徐州市,乞丐頭頭站出來,肩上扛著木頭牌子,上面貼著政府通告,在街上走來走去,喊著“防火防盜”等等。
(2)送出財神二十天後,乞丐們將財神的雕像送給當地居民。正月初五(農歷正月)前後,乞丐拿著木板,到各家各戶版查證,要饅頭(過年的饅頭)。
(3)塵入臘月下旬,家家戶戶。除塵”(俗稱“掃地”)是指徹底的室內外衛生和個人衛生清掃。個人衛生壹般在除夕夜進行。除了洗澡,還必須理發,俗稱“隔年不離”。
(4)從臘月下半月開始,除了雞、魚、肉、蛋之外,準備壹些傳統食物,如糖、炒麻葉、炒水果、肉丸等。另外,剁餃子餡夠吃幾天,蒸饅頭夠吃十天。
(5)蒸饅頭(年糕)很講究,有實心、餡、棗等款式。有的吃它,有的祭祀祖先和神靈,有的送乞丐,甚至餵牲畜。因為饅頭是蒸的,放久了就幹了,開裂了,俗稱。笑吧。“這意味著新的壹年衣食無憂,幸福美滿。
(6)送別禮物多在親戚間進行。不遲於新年前夕。節日不過是幾磅蛋糕。
點,送男長輩,往往加壹兩瓶酒。但新女婿,尤其是即將結婚的未婚女婿,對告別儀式是很講究的。活雞、鮮鯉魚、糕點、酒缺壹不可,每種至少需要四(袋),很多達到16(袋)。炫富的還要加煙加現金,女方只收壹半,另壹半。
(7)貼年畫和春聯春節前,人們應該買年畫來裝飾他們的房子。象征吉祥的公雞圖和象征富貴的鯉魚圖,普遍受到人們的喜愛。年輕女性喜歡在臥室貼“胖娃娃”的年畫。
貼春聯多在除夕。用紅紙寫好後,貼在門上和門框上。另外,用紅紙剪成小方塊,壹角朝上,寫上“福”和“壽”,貼在家具和大型器皿上。門楣上貼著各種顏色的剪紙,祈求好運,所以俗稱“運珍(動)”。否則在門邊插上桃枝,大概是古代桃象征的象征。
(8)年夜飯結束,壹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吃著各種茶點和裹著點心(餃子),談舊談新。天亮前,註意放鞭炮。自從電視普及後,看電視變成了看電視,午夜燃放鞭炮。
(9)除夕夜,各家將蒸好的棗山、棗花饅頭加上“雜花”,與栗子、銀杏、紅棗、桂圓、核桃等五種水果壹起放在神軸(或觀音像,或關帝像、財神,視各自信仰而定)前的祭壇上,稱為“素祭”。在祭壇前放壹張八仙桌,桌上放壹盞點燃的銅燈和壹只銅鍋,八仙桌前放壹張拜墊。還有壹個房間供祖先神龕。神社前的祭壇上,有夜、魚、肉、丸子、海鮮五種供品,俗稱“肉祭”。夜班(晚上8點)前後,全家人穿上新衣服,先在醫院燒松子,俗稱“忍老”。半夜祭神,擺壹桌天地水果、平食、饅頭和三杯酒,點上壹夜蠟燭,在柱子上插上香燭,在香爐上插上天地密碼,在桌前燒上金元寶(錫紙)I,然後祭天地、祭神、祭祖,同時放鞭炮,俗稱“迎神”(除夕夜神靈下界)。稍事休息後,全家人去祠堂跪拜。禮節性拜訪/毀滅/拜訪
祭祖後,父母夫婦坐在椅子上,晚輩壹個個磕頭,然後晚輩壹個個給長輩磕頭,俗稱‘歲末磕頭’。
(10)春節早上起床,第壹件重要的事就是拜年。首先由父母帶領全家人給祖先拜年,然後全家人逐壹給父母、卑微者、長輩拜年。未成年人拜年可以拿到“壓歲錢”。全家祭拜後,出門給近鄰的親朋好友、長輩拜年。這時,當他們在路上相遇時,熟悉的人會互相鞠躬,祝賀他們“新年快樂”和“龔喜發財”。
(11)素食扁食春節,妳必須是素食扁食,不準吃肉餡(這個傳統習俗在10年前就被年輕人打破了)。有些扁食用銅錢(後來改為鎳幣)包著,誰吃誰就代表新年有福氣,萬事如意。壹個精於算計的家庭主婦,往往會把平淡的食物標上錢,煮好後專門分給老人和孩子,招待全家。俗話說t“第壹天不動肉,第二天蹲在肉裏”。從第二天開始,大吃大喝,請人喝酒。
烏芒
正月初五,徐州人稱之為“五忙”。早上起來,先給神燒香,晚上再收供品,壹直到正月十五。忙碌的五天,沒有縫紉。所有店鋪盤點商品,清算上年損益,分紅派息。此外,從這壹天起,郊區和周圍幾十裏內的人們經常去城隍廟進香,直到正月十五。
元宵節
(1)吃元宵和大包子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徐州習俗,元宵節壹定要煮元宵、包子。'
(2)賞燈賞元宵。每個家庭都制作燈籠,每個人都喜歡它們。比較有特色的是壹種面燈,蒸大包的時候專門蒸的。形似碗,但上緣揉成荷葉邊,裏面放點豆油(麻油更好),燈撚(芯)用新棉。油燒完之後,面燈也烤黃了,香脆可口。
在鳳縣和沛縣,面燈是最有名的。農民經常把它們蒸成十二種表面燈,這些燈屬於壹個屬或標記十二個月。晚上點燃後,放在大門旁、谷倉旁、雞舍旁、石磨旁、糧庫旁、火爐旁。根據燈和鼻煙中的水量,可以預測月降雨量和年份。
(3)扔刷子和掃帚元宵節晚上,徐州東南部的睢寧、古邳等地有扔刷子和掃帚放火的習俗。元宵節前幾天,孩子們開始收集刷子和掃帚。元宵節那天晚上,孩子們把掃帚拿到空地上,點燃,扔到天上,扔了又扔了起來。邊扔邊唱:“刷柄,琉璃燈,老僧帽大洞。刷柄,玻璃燈,壹株打半升(高粱小,玉米大)。”
新沂縣城周邊的“拋刷掃把”和比賽時唱的歌是壹樣的,只是時間是在農歷二月初二。
(4)玩“極品”“極品”是古皮地區的壹種說法,因濺起的火星小如扁虱而得名。徐州城及其富人區被稱為“滴水金童”,意思是把他們捧在手裏,壹揮手就散了。這種小煙花深受城鄉兒童的喜愛。
立春
初春的這壹天,徐州有兩種活動:
(1)畫墻開春那天,新沂農村家家戶戶都會用紅土在墻上畫出馬叉、尖、鐮刀、犁、耙、牛、馬。同時,把角塗成紅色,驢,馬和騾子的身體。
這幅畫上有許多紅色條紋。開春前,這種紅粘土在市場上獨家出售。
(2)咬春在立春的時候,人們根據黃歷中春天的時間吃綠蘿,這就是所謂的“咬春”。俗稱“咬簧”,壹年四季都能讓人生病,相信老年人可以“咬簧”強健牙齒。初春這壹天的綠蘿價格也比較貴。
農歷二月初二
農歷二月初二,徐州俗稱“龍擡頭”,因為從此打雷多了。二月二日有幾種活動。
(1)2月2日害蟲被“蟄”的時候詛咒害蟲。從那以後,所有的昆蟲都從冬眠中醒來,開始活動。所以今天早上人醒了還沒起床,就拿東西敲床說:“二月二,敲床,香姐(蟲),下南香(意為去遠方)。”晚上,拿著春節剩下的蠟燭,點燃,照得滿墻角落都是。同時念壹句禱文:“新的壹年,粉墻上燭照,蠍子藏土。”拍完照,他壹手拿著瓢,壹手念著咒語:“二月二,敲瓢,十窩老鼠瞎。”
(2)祭祀土地神:2月2日,會在土地廟祭祀貢品,因為農村往往在這壹天開始準備春耕。為示吉祥,早晨起床時,先用柴火灰把院子和打谷場圍起來,放些麥粒和小米(城裏放銅元或銀元),念禱文:“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在信宜地區,幾條“蒼龍”是年前蒸的。蒼龍嘴裏叼著壹枚硬幣,眼裏含著兩顆高粱粒。龍壹定是高粱種子做的。埋在糧食裏,二月二拿出來,放在鍋裏,然後全家人壹起分享。
(3)沛縣小孩吃蠍爪炒糖豆,叫“吃蠍爪”。據說可以避免蠍子螫傷。有的把春節剩下的大饅頭蒸給老人吃,以為這樣可以避免腰酸背痛;把元宵節剩下的燈籠送給青壯年,以為可以增強體力。大多數訂婚的男女在這壹天換“更鐵”。
(4)吃糖豆在徐州城裏,爆米花、稻花香、黃豆等食物,二月二壹定要爆給孩子吃。
另外,炒白面做的糖豆。近幾年炒改炒。
花卉節
農歷2月12日,徐州被稱為“百花生日”——花節。在這壹天,文人,尤其是詩人,喜歡聚在壹起喝茶或喝酒,欣賞鮮花和詩歌。
清明節
(1)祭祖掃墓清明節是掃墓祭祖的傳統日子。建國後,機關、學校、工廠都有集體組織掃墓的習俗。
(2)寒食與踏青在清明節,人們常常在掃墓之後去踏青。午飯大多是涼的,特別喜歡吃冷食的古老習俗。
(3)徐州插柳習俗。清明那天,門上要插幾根柳枝。俗稱:“清明時節不斬柳,死時成大黃狗”。
(4)放風箏清明節前後放風箏是傳統習俗,但我們並不太註重制作風箏的工藝。近年來,徐州的風箏愛好者在清明節舉行了幾次風箏友誼賽。
端午節
(1)徐州吃粽子、雞蛋、大蒜壹個頭的習俗。五月初五早上壹定要吃煮熟的粽子,雞蛋,大蒜壹個頭。
(2)喝雄黃酒端午節中午,全家聚餐,喝雄黃酒。喝之前壹定要先在孩子的鼻孔、耳朵、肚臍、囟門、腰部(在“命門穴”)、手掌、腳底蘸點酒,以為可以避毒蟲,除百病。這壹天,孩子要帶香囊,穿五毒鞋(或虎頭鞋),穿五毒蟲的衣服(從商店買的)。
(3)端午節,徐州人必在門口。
放壹些艾條在上面。俗稱:“端午不插Ai,死了就成老龜蓋”,
六月的第壹天
徐州裴蓓縣附近的地區稱農歷六月的第壹天為“小年”,實際上是慶祝夏收。家家戶戶蒸小籠包,買來魚改善生活,在院中的桌子上擺著摘、梅、杏、大饅頭,燒香放鞭炮祭拜天地之神。孩子打疫苗,這壹天交紅孩子。
六月六號
6月6日是“陽光節”。在徐州的城鄉,人們習慣於晾曬衣服、書籍等東西。俗話說:“六月六日曬龍衣,龍衣濕爛。”。如果這壹天下雨,就被認為是澇年。
七夕節
(1)農歷七月初七是喬奇節。相傳這壹天是織女遇到牛郎的日子。徐州風俗,這壹夜,姑娘們在月下用紅線認(穿)針,比賽就看誰快誰機靈;還有人賭錢,贏家叫“彩票中獎”,被認為是最巧妙的。
(2)聽悄悄話第八天淩晨(俗稱七夜),公雞報曉三聲後,讓男生女生在草莓豆花棚下的縫隙外仔細聽。據說他們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低語。如果這壹天下雨,人們習慣說是牛郎織女相對而哭的眼淚。
鬼節
農歷七月十五是中秋節,俗稱“鬼節”。這壹天要燒錫箔祭祖,晚上還要開盆景會,請和尚在壇上念經,給死者翻身。人們常用紙做荷花燈,點上蠟燭,放在河裏,俗稱“河燈”。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是徐州人的習俗,這壹天僅次於春節。
(1)清蒸月餅清蒸月餅的種類很多,最有特色的是為全家蒸壹個又大又圓的多層月餅。
人們分享它,這意味著壹個快樂的家庭團聚。此外,還有兔子、刺猬和龍形狀的蒸面。
(2)拜月中秋節當晚,月亮升起後,東邊設壇,點上香燭,擺上月餅、水果等供品,然後放鞭炮,全家人向拜月磕頭。拜完之後,月下設宴,全家人吃團圓酒。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徐州人,尤其是老人和文化人,經常壹起爬山,並且選擇巖石平坦的地方,擺桌擺酒,燒野草熱酒,然後拼命喝到很晚。歷史上文人最愛登上項羽的馬戲。在這個舞臺上,妳可以從頂部享受高天輕雲的涼爽秋天,從底部俯瞰整個城市。南宋的溫天陽也在這壹天登上了徐州的馬戲,並寫下了詩詞歌賦。
這壹天,徐州喝菊花酒的人很多,飯店也多賣炒菊花小吃。雖然也有人插山茱萸,但並未蔚然成風。
重陽節敬老是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新時尚。近年來,許多人把這壹天稱為“敬老節”和“老人節”。
月亮在頭上
農歷十壹月十五,徐州稱為“正月初壹”。臨近這壹天,酒店貼出對聯:“萬事不如壹杯在手,年初幾為先。”因為在這壹天的午夜,月亮幾乎垂直掛在天上,地面上的物體很難看到影子。即使在深井裏,也能看到月亮的倒影。為了觀看這壹奇觀,人們擺起筵席,慢慢地交談,等待這壹時刻,俗稱“喝第壹杯酒”喝酒的時候,往往會豎起壹根竹竿與地面垂直,這樣可以看著月亮到了正午,竹竿的影子漸漸淡去?失落的風景。
冬季至日
在冬天的至日上,徐州被稱為“立冬”,俗稱“立冬長個蔥”(意思是白天越來越長)。徐州風俗,這壹天吃“冬疙瘩”(也叫“貓耳朵”,壹種形似貓耳朵的餃子)。人們認為吃了痘痘,冬天就不會凍傷。
臘八節
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八粥是臘八節吃的。臘八粥分為甜的和鹹的兩種。甜粥的餡是瓜子脯,成品粥的餡是豆腐皮、幹香絲、榨菜丁、冬菜、筍絲、肉絲。粥煮好後,要先給親戚鄰居盛壹些。有孩子的家庭讓孩子多吃親戚朋友的粥,以為可以“拉巴”(徐州方言中的“拉巴”是幫助和支持的意思)。。
臘八節起源於佛教。在這壹天,各寺院的尼姑庵用大鍋熬粥,分發到捐助者家中,以便請求施舍。
向竈神獻祭
臘月下旬有祭竈活動,俗稱“三官四民四龜二十五”(即二十五祭竈是不禮貌的表現)。祭竈當天,請購買竈君雕像(代碼用紅綠黃三印刷),晚上貼在竈上。兩邊加對聯:‘天道好言,下界安’,上面寫‘壹家之主’。同時念:‘廚竈王,請吃糖,神說好話,回宮求好運’。我以為竈王爺“吃了別人的嘴”,不會說壞話。
祭拜竈王爺時,全家人依次跪拜,打開麥片奉上,在竈王爺嘴上抹了壹點。第二次值班後,全家人將分享麥片。另外,妳還得吃個鍋盔。成祖廟會
農歷正月初五,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壹,除夕,會有城隍廟會。以年初為例。農歷五月初五二更過後,道士們用打擊樂器誦經。農歷六月初六,俗稱城隍開光日,城鄉百姓紛紛前來祭奠,直到元宵節過後才停止。開會時,廟裏燈火通明,煙霧繚繞,城裏大街小巷熱鬧非凡,人們踩高蹺、劃旱船、耍大頭、舞獅。
清明節(上元節)、7月15日(中元節)、10月1日(夏媛節)是城隍的巡日,廟裏的道士組織人擡城隍的主人手(像)。
火神廟協會
在農歷的第壹個月的第七天,有壹個火神廟會議。以前徐州老城區四門有小火神廟,團結街西過付亭有個“過付廟”,裏面擺滿了火神,氣勢莊嚴。在會議的那天,人們來燒香,希望避免火災。現在寺廟早就消失了。
顏王輝
農歷正月初八是王艷的回族。這是過去徐州壹個盛大的廟會。雖然在範增墓(現為東漢墓)南坡有壹座“十王殿”,內有閻羅的牌位,但廟會是在城隍廟舉行的。那天趕著開會的人很多,很多人往往擠不進旁聽席,就把香和錫紙扔進院子裏的大鼎裏,跪下磕頭。
黃愚寺廟俱樂部
農歷正月初九是玉帝廟會。傳說這壹天是玉帝的生日。徐州玉皇廟位於西關校場西北。很多人在會議期間來觀看道場和比賽。
任祖廟協會
農歷正月十三是祠堂大會。祠堂位於席夔巷的西端,人們可以在這裏祭祖——盤古雕像。民國時期,廟裏沒有廟主,每次開會都是住在廟裏的貧困戶來打理。
黃樓會
正月十六是桃花塢會議。桃花塢建於宋代,是徐州府尹蘇軾和他的女兒蘇姑的塑像。宋熙寧十年(1077),徐州水患。相傳,蘇古為救徐州百姓,洪水只退不進(其實是蘇軾率領城內軍民抗洪)。修建黃宅不僅僅是為了紀念蘇谷,也是遵循“五行學說”和黃土鎮水的意思。會議當天,許多女孩和老年婦女趕去開會。
福神會
農歷二月初二,有祈福會。徐州人說的“土地主”。沈復廟很小。從初中的第壹個晚上開始,
當地居民來燒香,點蠟燭,放鞭炮。供品後,鄰居們壹起聚餐,飯後敲鑼打鼓,玩得不亦樂乎,俗稱土地爺的“溫馨生活”。第二天壹早,再來燒香祭拜。
雲龍山俱樂部
農歷二月十九,是雲龍山貨會。相傳這壹天是觀音菩薩的生日,也叫“觀音會”。雲龍山在城南郊區,也是徐州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所以趕會的人很多,規模僅次於城隍廟會和泰山會。開會的時候有人來求兒子。山上有很多種土特產、手工藝品和傳統小吃。
中國神話中的神仙聚會,會上獻上壽桃
農歷三月初三是蟠桃聚會。相傳,這壹天是王太後的生日。蟠桃會那天,與其說是祭拜太後,不如說是參加壹個物資交流會。廟前廣場最大的是牲畜市場,其次是農具市場。此外,還有家用電器JL兒童玩具等等。
迪藏王輝
農歷四月初八是地藏王會。城西關現存壹座地藏唐王。在會議開始前,教會在紅紙上印上“會議卡”,並廣泛分發,以告知會議內容。會上燒香的大多是老年婦女。
泰山會
農歷四月十五是泰山節。這是以徐州為中心方圓數百裏的方圓最大的盛事。時長20天左右,活動比較多。
(1)來燒香磕頭的人,從北麓的草山亭開始,每走壹步都磕頭以示虔誠,稱為“磕頭”。
(2)文藝活動期間的劇團、雜技、馬戲、民間雜技、舞蹈種類繁多,各有場地。
(3)物資交換從4月初開始,各行各業和民間手工業者紛紛帶著貨物來到山下擺攤。像竹、木、鐵、石、畜(有供行走動物的田地)、葦席,都很繁榮。由於趕會人數多,會期長,民國時期。派出所派工作人員到會場維持秩序。
建國後,泰山會曾多次作為物資交流會使用。文革中,泰山廟被夷為平地,廟會被廢除。1977後廟會略有恢復,但不如從前。
武都廟會
農歷五月初五是武都廟會。武都寺位於城東大壩以北的黃河岸邊。寺廟裏供奉著“五度大師”(瘟神),寺廟壹般由尼姑掌管。寺東的柳林極為寬敞,廟會期間各種曲藝、占蔔、遊江湖賣藥、藝人在裏面擺攤。
武都寺位於老黃河岸邊。每次開會,河裏都有各種各樣的渡船,既可以擺渡,也可以遊玩。河岸上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遊樂園。文革期間,廟被拆了,廟會也停了。這幾年寺廟重建,廟會慢慢恢復。
關帝廟協會
農歷五月十三是關帝(三國關羽)的廟會。徐州有很多關帝廟,只有雲龍山下壹座更大。此外,關帝廟裏還有嶽飛的牌位。相傳5月13日是關羽的生日,因為歷代統治者都利用關羽宣揚“忠義”,經常派人到各地祭祀。徐州關帝廟的那壹屆熱鬧非凡,習武之人、幫會成員陸陸續續來開會。
留侯廟會
農歷五月十八是(漢)廟會。互相地
據說這壹天是張亮的生日。根據傳說,張亮曾經讓人們在壹座小山上放風箏,他自己坐在風箏裏。風箏飄到楚營上空時,他用笛子吹奏楚樂,分散了楚軍的士氣。所以這座山從此被命名為紫房山。山上有留侯廟。每到開會日,趕上會議的人往往會象征性地放風箏。
劉將軍廟會
農歷七月初壹是劉將軍的廟會。相傳很久以前,徐州遭蝗災,多虧了劉將軍帶領士兵日夜奮戰。蝗災後,劉將軍積勞成疾而死。徐州人為了紀念他,特地在雲龍山後山的東坡上修建了壹座劉將軍廟(又稱“螞蚱廟”)。因為過去徐州蝗災頻繁,每屆地方官也派專人設祭,前來燒香的人也多。1922之後,寺廟破敗,廟會逐漸停止。
東嶽廟俱樂部
農歷七月十五是東嶽廟會,位於“劉將軍廟”南面。道家說:東嶽大帝掌管生死。所以,凡是家裏有大病的,經常找親戚朋友的年輕人燒香“養命”。所謂長生,即香爐許願,借命給病人若幹年,故又稱“借壽”。開庭那天,燒香借命的人從早到晚都擠滿了。1931年後,這座寺廟逐漸被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