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在不確定的人生狀態中努力追求確定性,壹直都是這樣。實幹家觀察各種現象,然後找到它們之間的某種聯系,最後形成經驗。迷信直接通過占蔔、天象等手段尋求內心的穩定。
我們仍然遵循這個習慣。我們喜歡制定各種各樣的計劃和方案。有些人,有些公司很容易就能拿出壹個五年計劃。甚至有些比較無情的人,幾乎已經規劃好了自己的整個人生。
我們似乎很期待生活在壹個平靜安詳無憂無慮壹切盡在掌握的世界裏,工作日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做固定的工作,周末或者節假日在固定的地點和時間做壹些固定的休閑的事情。
很多人害怕改變,總是對打亂自己計劃的小意外表現出極大的恐慌和厭惡,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的本質邏輯依然是不確定性。
而且,我們的內心其實也在渴望某種不確定性,這多少有些讓人意外。但是回想壹下,有多少人真正享受這種安全可靠的工作呢?
大部分人大概就是沒有勇氣和動力去做出改變,所以只能壹天壹天的煎熬。反正在那種工作狀態下吃苦就好,就像溫水煮青蛙壹樣。很多人比鄰而居壹輩子。
如果妳還不信,就看看這幾年節假日和周末的景點人氣吧。有多少人不願意在沈默中生活?難道每個淹沒在人海中的人都沒有提前知道假期肯定會是那樣的嗎?
那為什麽他們還要忍受奔波的勞累,趕到餃子現場,明知會成為新聞頭條的背景?是因為他們受夠了靜態生活的壓抑,從自己累的地方走到別人累的地方。這種交換總會帶來壹點點新鮮感和不確定感,仿佛妳重生了。所以有了這種新鮮感,很多人還能忍壹段時間。
再看看遊戲。那些永遠簡單的愚蠢遊戲,會因為我們玩了壹會兒就覺得無聊而被拋棄。只有那些關卡事故頻發,難度步步攀升的遊戲,才會受到推崇和青睞。
因為我們在虛擬世界中真正承擔的成本要小得多,我們在遊戲中發泄隱藏的對不確定性的渴望。
而我們為什麽總是沈迷於電影,小說,甚至為什麽這兩年真人秀這麽火?底層邏輯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在期待這樣壹個需求。但由於種種現實無法實現,所以我用這種觀看來達到追求不確定性的內心快感,嘗試銀幕上的多元生活。
最好的藝術也來源於人們對不確定性的追求。工人和藝術家最大的區別也體現在這壹點上。工人按照既定的流程和規則批量生產類似的產品。他們創造而不是創造。
臨摹和復制的蒙娜麗莎的畫像可以和千千的壹樣多,但只有達芬奇能創作出第壹幅。
看到這裏,我們就能理解托爾斯泰為什麽要寫安娜了?卡列尼娜,因為小說中安娜死了,他淚流滿面,因為他的創作過程是跟著感覺走的。壹開始他是在創造故事,慢慢的,故事在創造故事。也許所有偉大的作品都是在這種極端的不確定性中產生的。
由此,我們可以換壹個角度來看,這個世界的進步可能是由不確定性推動的,而不確定性就是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
既然如此,我們又有什麽理由因為壹些意外而擔憂和詛咒呢?
這就像天氣壹樣,我們無法壹直改變。不如學會坦然接受,有時候在饑腸轆轆、疲憊不堪的時候嘗試壹下生活的態度,生活或許會顯得更光明。
每進入壹家公司或者壹個行業,我都會至少做壹個兩三年的簡要規劃,也可以在這個工作規劃下附上自己的人生規劃。這個人生規劃甚至會看到我的晚年退休。
但每壹次改變發生時,我都異常興奮,因為期待的暮光之城生活場景又要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