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知道秋天吃西瓜的習俗嗎?其實高秋就是立秋,很多地方都有吃西瓜的習俗,所以壹直不定期的流傳下來。高秋吃西瓜的習俗從何而來?我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秋吃西瓜的習俗,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高秋吃西瓜的習俗1高秋吃西瓜習俗的兩個典故
1.據《板兒虞丘齋隨筆》記載,西域女子選擇秋夜初去田裏摸瓜,稱為“摸秋”。可能和西瓜的形狀像孕婦的肚子有關,瓜有兒子象征有兒子。在中國的習俗中,“瓜”總是與繁衍後代密切相關。相傳秋天如果能摸到成熟的瓜,預示著女孩能找到好丈夫,女人能多生兒子。為了保證摸瓜好,壹般白天把瓜放在確定的位置,晚上允許女性“摸”。此時的“觸秋”就像是壹種占蔔活動。隨著西瓜種植的擴大,城市裏的人們開始在初秋吃西瓜。
2.還有壹個起源,比較可信,也比較科學:西瓜雖然從宋代傳入中原,但並沒有大面積種植,所以當時並沒有形成立秋吃西瓜的習俗。然而,在西部地區,在西瓜的原產地,卻盛行著立秋吃西瓜的習俗。因為西域地處我國西北,緯度較高,在立秋前後西瓜剛剛進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是嘗鮮。這種習俗在清代影響了南方,當時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西瓜已經進入末節市場。對於立秋為什麽吃西瓜,人們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有人說立秋吃西瓜可以消除夏天積聚的滯氣,也有人說可以為冬天積攢“威望”,其實只是北方習俗的影響。然而,有壹點應該承認,那就是立秋後,天氣逐漸變冷,市場上的西瓜數量日益減少。人們在初秋又吃西瓜,這意味著說再見。
高秋吃西瓜的習俗2。立秋的習俗
1,貼秋膘
在初秋時,人們流行用掛秤稱體重,並與長夏時的體重進行比較。因為夏天人們沒有食欲,而且飯菜清淡簡單。兩三個月後,他們會瘦壹點。伴著秋風,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補充點營養,彌補夏天的損失。彌補的辦法就是“糊秋肥”。
壹旦進入初秋,天氣仍然很熱,人們不再感到潮濕和粘。畢竟,涼爽的秋天來了。於是開始萌發做點好吃的來彌補夏天以來虧空的想法。通過吃燉肉來彌補夏天流失的脂肪,稱為“貼秋肥”。所以這壹天,普通人吃燉肉,講究的人吃水煮肉、紅燒肉,還有餃子、燉雞、燉鴨、肉末燜魚。
2、啃秋
“立秋”這天有全家壹起吃西瓜的民俗,稱為“吃秋”。有老人說,過了這壹天,就不能再吃西瓜了。
因此,當人們在初秋買壹個西瓜回家時,全家人都會圍著它咀嚼,也就是說,這將是秋天。另壹方面,農民更大膽地咀嚼秋天。他們三五成群地坐在瓜棚和樹蔭下的地板上,手裏拿著紅西瓜、綠西瓜、白生生的紅薯和金黃的玉米棒子。秋天所表達的,其實是壹種收獲的喜悅。
專家表示,立秋後不應該吃西瓜,但應該少吃。因為西瓜性寒,“立秋”後多吃容易導致腹瀉。
3.秋舍
秋社最初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人把秋會定在立秋後的第五天。此時,收獲已經完成,政府和人民都向上帝獻祭以示感謝。宋士秋社會有吃餅、飲酒、婦女拜望母親的習俗。有些地方還流傳著“辦合作社”、“敬合作社之神”、“給合作社煮粥”的說法。
4.杭州:吃秋桃。
江南地區還有初秋食秋桃的習俗。立秋時,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壹人壹個,吃完後保留果核。除夕之夜,桃核被扔進爐子裏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將拯救瘟疫壹年。
5.天津:“咬秋”
人們相信在初秋吃瓜可以避免冬天和第二年春天的腹瀉。清代張導《歲時金門雜記風俗》中有這樣的記載:“立秋吃瓜咬秋,可免瀉。”在清朝,人們在立秋的前壹天在院子裏放上甜瓜、蒸熟的茄子和香糯的湯,並在立秋時食用,以清除夏季的熱量和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吃“涼夜”
在四川的東部和西部也流行喝“秋水”,即在立秋的那壹刻,全家人都會每人喝壹杯,據說這樣可以消除積聚的暑氣,秋來就不會胃痛了。作為川東的傳統習俗,立秋的人們希望在這壹天過壹個“涼夜”,即由優質糯米制成的粥,然後冷凍。壹方面表達了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祈禱,另壹方面也象征著夏天即將結束,秋天即將到來。
7.山東:立秋吃“渣”
在山東萊西,立秋流行吃“渣渣”,這是壹種用豆腐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大人小孩吃了立秋渣渣不吐不拉”的說法。這麽多的飲食習俗,大多是為了預防痢疾,可見中國工人對秋季腹瀉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