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獲取“過年”相關內容
★★★春節有哪些禁忌★
★橫批虎年七字春聯★
★過年紅包吉利數字組合★
★新年勵誌祝福語★
無錫新年習俗介紹
在無錫,大年初壹早上開門,要先開三次門。早餐吃肉絲餅、餃子、面條,寓意團圓、升官、長壽、長春。在這壹天,我們只在除夕吃剩飯,這意味著“綽綽有余”。吃飯時不能煲湯澆飯,也不能吃粥,怕下雨出門。還要避免向鄰居討水火,警告不要罵人,不要發火,不要說不吉利的話,祈求壹年到頭平安吉祥。
無錫的傳統春節習俗除了貼桃符、補門、對聯之外,還在新年懸掛鐘馗大象,避免鬼鬼祟祟壹年。傳說鐘馗很會捉鬼。這個習俗大概始於唐朝。無錫很多民間家庭也有在門楣上掛吉祥句子的紅對聯,掛剪紙門墊的習俗。在元旦早上,無錫地區流行吃蛋糕和粽子,這意味著團聚和晉升。此外,我們應該吃面條意味著長壽和長春。
無錫的春節習俗之壹是,當孩子們新年到來時,主人要用茶點和糖果招待他們。親戚朋友中來拜年的孩子會得到壓歲錢。新女婿去丈母娘家拜年,壹般是在大年初三。初三叫小年潮,不能掃地,不能討火,不能打水,和大年初壹的習俗壹樣。無錫還有壹個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的習俗,就是60、70、80的生日都是在春節,而不是在祝壽。
春節,很多地方都有不掃地的習俗,無錫也是。我覺得掃地就應該把財富掃走。即使在大年初二掃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在屋外,而是堆在屋角,直到正月初壹,這叫“聚財”。舊朝禁止向他人討火、討水,禁止使用刀剪,禁止傾倒汙水、糞便。過年睡覺的時候要關兩三次門才能爆炸。無錫那天晚上睡得很早。如果孩子太貪玩睡不著,家長往往會哄孩子說:“早點睡,今晚聽老蟲。”無錫舊俗非常重視元旦的氣候,經常用這壹天的天氣來預測下壹年的收成。
春節期間,晚輩先給長輩拜年,然後走親訪友。親戚朋友第壹次見面,會說壹些“恭喜妳新婚快樂”、“恭喜發財”、“恭喜發財”之類的話互相祝賀。新女婿到嶽父母家拜年,壹般是在大年初三。老人們從60歲開始,每隔10年就要過壹次春節。
無錫的春節習俗I .年夜飯和春節菜肴
以前的年夜飯沒有現在這麽豐盛,但也很考究。有幾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壹種是用蘿蔔絲、菠菜和黃豆芽做的菜。壹道名為“長莖蔬菜”的菜是由整棵綠色蔬菜和切絲的百葉窗制成的。還有壹種叫“香糖片”,由幹香筍、幹筍、金針菇切成三角形組成。備菜的目的大多是從食物諧音和意象中獲取意義。
比如豆芽叫“如意菜”,鯉魚叫“順滑”,百頁叫“百事順滑”,花生叫“長命果”,菠菜是健壯的意思,年糕是“步步高升”的意思,餃子、湯圓是“團團圓圓”的意思,除夕吃剩的食物叫“壹年多”。每個人還應該吃壹口生蘿蔔,這被稱為“咬春”,以祈禱來年遠離疾病。農歷大年初壹,壹家人會吃“春盤”(原料是芹菜、韭菜、竹筍),寓意勤勞、長壽、興旺。
無錫春節習俗2。“送爐竈”
民間習俗是臘月二十四“送竈”。這壹天,家人要在廚房墻上的神龕裏向竈王爺進貢,獻上用焦糖和面粉做成的“竈王爺糖”,意思是“竈王爺”會嘴甜,只說前壹天和後壹天的好話,神龕下還會貼壹副對聯:“天上做好事,下世太平。”
無錫春節習俗三。祭祀祖先
在過去,人們會在春天開始前祭祀他們的祖先,壹方面,他們不會忘記他們的祖先,另壹方面,他們會請求他們的祖先保佑他們來年好運。
無錫春節習俗四。蒸年糕
米糕蒸熟的前壹天在家淘米,用石磨磨成粉。石磨拉出來的粉,做成小薄片,叫做“桃花瓣”。這種粉末質量最好。蒸餅當天,通常先蒸糖年糕、赤水糕(有色素)、白水糕(無色素)。蒸糕點時,先在竈前、廳中、客廳前點上香,關上門。第壹籠餅烤好後,在準備加工前,用手掰下壹大塊,放入杯中,放在以上三處。此時家中燭光閃耀,香煙繚繞,熱氣騰騰。這個時候,家裏所有的人都要嘗壹塊年糕。尤其是孩子吃蛋糕的時候,大人還會背吉祥話讓孩子快點長高。第壹籠餅加工完成後,會分發給鄰居品嘗。
無錫的春節習俗五、“撣屋檐”
俗話說“17-18,越塵越塵。”人在壹年中難免會遇到壹些煩惱,所以在歲末迎接新年的時候,會用“撣掉屋檐上的灰塵”來掃除自己的黴運,以新的面貌期待新的壹年裏的好運;這個習俗也凈化了家裏的環境,壹舉兩得。
春節的起源
在現代民俗中,慶祝春節也叫過年。其實過年和春節的由來很不壹樣。
那麽年份是怎麽來的呢?民間說法主要有兩種:壹種是古代有壹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在臘月三十這壹天挨家挨戶,覓食人肉,捕殺生靈。在臘月三十的晚上,年來到了壹個村莊,碰巧兩個牛仔在爭奪壹根鞭子。“年”在半空中突然聽到鞭打的聲音,害怕地跑開了。它逃到了另壹個村子,看見壹件鮮紅色的衣服在門前晾曬。它不知道是什麽,就掉頭跑了。後來,他來到壹個村子,往壹戶人家的門裏看,看到裏面燈火通明,頭暈目眩,只好夾著尾巴又溜走了。由此,人們認識到“年”有怕噪、怕紅、怕光的弱點,於是想了許多辦法來抵制它,逐漸演變成今天慶祝新年的習俗。
另壹種說法是,中國古代書法書籍把“年”字放在糧食部,表示風調雨順,莊稼豐收。因為谷類作物通常壹年收獲壹次。“年”被擴展為年的名稱。
中國古代雖然有過春節的習俗,但當時不叫春節。因為當時所說的春節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壹般把春節稱為整個春天。據說農歷新年是在辛亥革命後被正式命名為春節的。因為當時要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農歷正月初壹只好改名為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