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名是皇帝在廟中供奉時所稱的名稱,起源於重視祭祀和崇拜的商朝。起初,並不是所有的國王都有廟名。壹般君王死後,都會自己建廟祭祀,但幾代下來,不得不把原來的廟破壞掉,並入祠堂祭祀。祠堂裏祭祀叫“金”,這件事有實際作用。如果每壹個王廟都留下來,大量的廟會在幾代人之後都難以供奉祭品。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值得後人永祭的前王,會特別趕上廟號,看看永祭廟號的意義。
此外,由於謚號即後來的皇帝字數擴大,而且幾乎所有被後人繼位的皇帝後代都會給自己的父輩和祖輩起個好名字,謚號實際上並不能表現皇帝的評價,反而是殿號代替謚號起到了合棺的作用。
需要註意的是,有些君主去世後,會出現多個廟號,廟號並不唯壹,這是由於朝拜、變故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後,祠堂裏會給特殊的名字,比如太祖、高祖、世祖、聖祖、太宗、高宗、憲宗、肅宗。
分類:
太初祖
新王朝的開國皇帝王莽,曾尊其先祖黃帝為新始祖。
最早的祖先
這種廟號通常是給開國皇帝作血源之祖、姓氏之祖或初封之君,如商朝始祖、漢朝始祖劉維、新虞舜之祖、吳朝始祖孫堅、成朝始祖、秦代始祖姚、梁朝始祖呂尚、晉朝始祖姬昌、清朝永順。
太祖
這是開國皇帝的廟號,從漢太祖劉邦開始大規模使用。劉邦原來的寺名是“高祖”,後來漢景帝登基後,劉邦又恢復了寺名“太祖”。此後,“太祖”成為開國皇帝慣用的廟號,其中南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廟號是太祖,而不是開國皇帝,這是有爭議的。
列祖
這個廟名指的是建立功業的先人。在古代常被稱為開基創業皇帝。比如蜀漢的猛祖劉備,曹魏的猛祖曹睿。二丫秦時:“父母是生自己的人,父親是祖父,祖父是曾祖父,曾祖父是曾祖父,曾祖父是曾祖父,曾祖父是曾祖父,曾祖父是曾祖父,曾祖父是曾祖父,曾祖父是曾祖父,曾祖父是曾祖父,曾祖父是曾祖父。”
曾曾祖父
這個廟名通常是給開國皇帝的,比如劉邦、李淵、隋文帝等。,尤其是劉邦,作為漢高祖。不過寺名也叫太祖。為什麽?其實只要看過《漢史詳解》這本書,就知道裏面的內幕了。書中說:“蓋邦為高祖配天地,爵位加於其上。雖是趙穆的祠堂,這也是高祖的廟。”換句話說,劉邦既是漢太祖,又是漢高祖,太祖就是高祖的代名詞。不過五代十國時期,連子帝石敬瑭都要配高祖廟,有點搞笑。而且這壹時期高祖殿名正言順。死後像劉知遠這樣的人都是高祖,甚至壹個割據小國的開國者也頻繁使用高祖的榮譽。當然,廟號本身就是皇族自己的事,和大小疆域沒有直接關系。
三祖
中國只有四位皇帝用“聖人”之名作為寺名:唐代聖人李洱、大昌郭聖人鄭邁斯、北宋聖人趙、清代聖人愛新覺羅。除了鄭邁斯和艾辛吉奧羅·葉璇,其余都被後人追封。此寺名為唐玄宗李隆基於唐代所創,並由老子李二專造。後來成為帝王專用於封家中有聖德的先人的廟號,最後被遊牧民族吸收。中國有以“聖”為寺名的皇帝,遼代皇帝耶律隆緒。
靜組
壹般來說,有壹些寺廟名稱是作為朝代歷史的先驅或承上啟下的人物,也是作為創始人。比如三國的曹丕,西晉的司馬燕,蒙元的忽必烈,都是先人的廟號。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是王朝的建立者。劉秀是漢朝的祖先。此後的北魏始祖、南宋孝武帝、南齊武帝、北齊武成帝、元世祖、清朝世祖基本都出自於此。
同祖
新王朝的開國皇帝王莽曾經尊他的祖先陳胡公為新祖先。
王祖
新王朝的開國皇帝王莽曾尊他的祖先天安為新王祖。
唐太宗
這是太祖之後所謂昭穆制度最重要的壹環。歷史上謚號太宗的人,從漢太宗算起,總大小不下十位,包括北魏的、宋的、的文帝、、、遼太宗、金太宗、夏太宗(李德明)、元太宗、明太宗和清太宗。除了宋帝明帝和梁健文帝等少數人之外,他們都是這個朝代的傑出開拓者。比如李世民,可以稱得上是千古壹帝。
世宗
世宗本意是從此統壹徐,意為從此開天下。漢武帝死後,是廟號世宗,漢家統壹的徐從漢武帝開始新的轉移。我們都知道漢景帝本來是準備退位給長子劉榮的。只是因為館陶長公主的異化,壹個普通的膠東王才得以繼承皇位。金世宗以下司馬氏也是如此。司馬昭在世時常說:天下歸景王(指司馬師),我之後的這個位子歸符濤(指他的小兒子司馬攸)。可見,沒有司馬師,西晉是不可能完成司馬懿遺誌的。西晉以後五湖十六國,北魏統壹北方。北魏的世宗是宣武帝袁科。這個人是讓孝文帝改革功虧壹簣的重要人物,也是北魏衰落的始作俑者。然而,本來他沒有什麽可以成為王子的,但是原來的王子姚遠突然去世了,這讓他撿了便宜。李世民的名字在唐朝是禁忌,所以沒有世宗(有壹個世宗,他是唐高祖唐高祖的父親。唐高祖稱帝後,其父被封為唐世宗,不用因為是祖宗而避諱),所以宋朝沒有世宗。但是到了宋朝,如果嚴格來說,宋英宗應該是宋朝的世宗,因為從他身上,真宗線被切斷,皇帝線從真宗線變成了商王趙元芬的後代。就南宋而言,孝順也是世宗的準則,因為太宗從他轉變為太祖更重要。大家對世宗明、世宗清都比較熟悉,我就不多說了,道理也壹樣。此外,周世宗柴榮的故事也為大家所熟知。因此,它不是多余的。金世宗和廖世宗也有類似的意思。廖世宗是遼皇族回歸東單王耶律碧線的關鍵人物,而金世宗是太祖以來皇族回歸宗府線的關鍵人物。
高宗
歷史上更有趣的地方是,那些被稱為高宗皇帝的人通常是王朝衰落的制造者,或者他們是陰險毒辣的同義詞。比較有名的是清朝的宋高宗和高宗,宋高宗的廟號代表的是功過參半。他在江南建立了南宋,使得當時的局勢沒有像南北朝那樣進入亂世。但是,他把嶽飛等功勛從秦檜手裏拿走是他的錯,高震抗拒武將卻是他的錯。這壹時期也被稱為“紹興中興”。清朝的高宗皇帝李鴻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統治者,他使抗感達到了頂峰。但是他太奢侈了,文字獄讓他喜出望外。他留給嘉慶的是壹個千瘡百孔、奢靡習氣的國家。這就是為什麽嘉慶給他的名字高宗寺。這也是壹件喜憂參半的事情。北周皇帝宇文允是個放蕩的人。在他統治期間,他殺了他的親戚和忠誠,所以這個寺廟的名字對他來說是他邪惡行為的同義詞。(唐高宗和北魏皇帝文成帝是個例外,但實際上他應該是世宗。)漢元帝發呆,這證明了他的父親宣帝帝預言的靈驗。南齊皇帝祁鳴上臺,除了殺高武的後代,沒做過什麽像樣的事,甚至史書都說他只嗜殺。
以上是比較重要的寺廟名稱。下面簡單說壹下其他常見的寺廟名稱和歷史巧合。
仙宗
正統王朝有兩個突出的教派,即漢高祖劉莊和元朝皇帝博爾濟吉特金格拉,這是皇帝死後的美稱。
仁宗
正統王朝有四個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總的來說,他們在各自朝代都是中等以上的皇帝。例如,元仁宗實際上恢復了科舉制度,這是蒙古元朝世宗時期才發生的事情。
中恒
知道中宗廟名字的人通常是從唐中宗那裏知道的。中宗,顧名思義,就是中興的教派。它起源於漢朝的宣帝,然後正統的朝代是晉中宗(東晉皇帝)和唐中宗。三者中,除了漢高祖宣帝名副其實的中興之外,其他兩個都是吃素飯的,金鐘派被王敦激怒了。唐中宗被他的妻子殺死了。
封建王朝之所以變得封建,是因為在思想上非常迷信,這也是封建禮儀的重要內容。例如,宋徽宗和宋欽宗的寺廟名稱不能說是貶義的,但後人沒有使用這樣的寺廟名稱給他們的祖先。尤其是明清時期,尤為嚴重。所以自宋明清以來,從來沒有壹個皇帝的廟號叫中宗。宋高宗可以說是中興宋朝的皇帝,但宋孝宗不敢給他中宗的廟號。康熙堪稱清朝的救命皇帝,但他也沒有得到中宗的廟號。而是升了壹格,升為祖,這也是清朝特有的禮儀。壹個朝代產生三個祖先(太祖、世祖、聖祖)。嚴格來說,他們其實是兩個祖先,因為太祖還是先王。後來嘉靖皇帝認為自己的外藩身份和明太宗朱迪差不多。所以拜尊為祖,成為明朝人口中非常有名的二祖。
此外,如孝宗、玄宗,自稱小治者(東晉孝宗、宋孝宗、明孝宗、唐玄宗、明宣宗等。,而清朝的玄宗就亂了),自稱小亂的文宗(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就不壹壹介紹了。
孝
這個廟號的皇帝也是更好更孝順的皇帝,值得享受廟號。
最著名的是宋孝宗。雖然不是皇帝親生的,但他把皇帝當成親生父親。孝宗得知高宗去世後,哭了幾天幾夜。他對政治不感興趣,所以他將權力授予趙盾王子,也就是後來的光宗。孝宗在位期間,極力為嶽飛平反,並封其孫為爵士。他本人幾次試圖收復中原,但身邊都沒有武將。歷史學家也感嘆“高宗朝有復興之臣,無復興之王。孝宗朝有復興之王,無復興之臣。”
明孝宗朱祐樘也是明朝壹位比較成功的皇帝。他從小生活坎坷,但繼承王位後,他下大力氣處理父親留下的所有問題。在位期間任用了王澍、劉大俠等正直的大臣,使明朝得以復興,發展到盛世。史稱“弘治中興”。孝宗自己也見識過後宮的爭鬥,所以是歷史上少有的壹夫壹妻制皇帝。明孝宗對迫害其生母的萬貴妃家族也出奇的寬容和仁慈。對於萬貴妃本人,我沒有聽從臣下的建議,斷絕了與她的來往。這壹切都是出於壹句孝道,孝敬父皇,維護傳統,以恕為主,忠孝為先。死後被封為孝宗,正是這個原因。
英宗和穆宗
這是壹個內鬥多,麻煩多的寺名,而且大多都是曇花壹現。在歷史上,宋英宗和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元英宗在南坡發生了變化,失去了生命。明英宗又有兩次,壹次是土木堡之變,壹次是門之變。事實上,盡管明英宗在位時間很長,但他去世時才38歲,與宋英宗同齡。所以極度迷信的滿人從來沒有選擇英宗作為始皇帝的廟號。穆宗的大部分都是短命的,而唐穆宗、明穆宗和穆青宗同治皇帝都是短命的。
宗申和德宗
這兩個寺名都不是什麽好東西,雖然當時去寺名的時候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是從歷史的巧合來看,他們也是惹了不少麻煩。王安石在宋神宗的變法不僅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加劇了黨爭。明神宗萬歷的所作所為更是人所共知。因此,滿族沒有選擇宗申作為寺廟名稱。事實上,德宗並不是壹個好的寺廟名稱。唐德宗和清德宗壹生都飽受戰亂之苦。當然,這些與寺廟名稱本身無關。重要的是王朝和皇帝本身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