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王登基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瓜分他的戰利品——整個英格蘭。他只有壹個信條:英格蘭所有的土地都屬於他。他還把土地分給他的部下,作為他們追隨他的獎勵,但這種分封是以類似租借地的形式完成的。如果這些君主死後沒有直系繼承人,皇室將收回土地。從這個意義上說,英國是當時最標準的封建國家。擁有大片土地的貴族——我們通常稱之為男爵——也以同樣的方式將自己的土地轉包給下屬,當然也將自己的義務分配給國王。當時,有多達5000名騎士必須服從國王的命令。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威廉還下令在全國各地建造城堡。作為壹個精明而貪婪的商人,威廉渴望了解國家的經濟狀況。他於是下令對全國進行大規模的人口普查:不僅要統計人口,還要登記每壹頭牛和豬。當時,英國人民不太理解這壹不同尋常的舉動。他們普遍認為所有登記的財產將來都會被征稅,威廉這樣做只是為了向他們征收重稅。因此,在人口普查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抵制和虛報的情況,威廉用嚴厲的懲罰平息了這些情況。嚴厲的審訊方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聖經》中描述的末日審判,所以這份人口普查的報告被當時的人們稱為【末日審判書】,這個名字壹直流傳至今。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份報告是壹份難得的珍貴史料。征服徹底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結構。原來的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幾乎完全消失了,大部分變成了平民。到公元1087年,定居英格蘭的諾曼人和法國人已達20萬人,他們統治下的英國本土居民約有壹百萬人。這些移民中的許多人都是富有冒險精神的單身漢。他們在英國定居後,與當地婦女結婚,他們的孩子說英語比法語流利得多。威廉的鐵腕統治給整個英格蘭帶來了和平與秩序。壹個有金子的女孩可以獨自安全地穿越英格蘭。當時的人這樣說。但是威廉的幾個繼任者軟弱無能,在他們的統治下,整個英格蘭壹片混亂。農田裏沒有收獲谷物。下海種田的結果可能更好,因為整個陸地都被破壞了。公開宣稱基督和聖徒都睡著了。1154年,安茹王朝的第壹任國王亨利二世登基,他的父親是安茹侯爵傑弗裏·希娜。王朝的名字來自傑弗裏的封地。再加上傑弗裏喜歡用孔雀花來裝飾自己,所以這個王朝在歷史上也被稱為【金雀花王朝】,但很少以姓氏來稱呼布蘭塔希娜王朝。亨利身材魁梧,四肢強壯,頭又大又圓,脖子很短。他能流利地說幾種語言,同時,他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記憶力——他幾乎從來不會忘記他見過的人和事。在他的強力統治下,英格蘭再次繁榮起來。他統治的時代創造了[Anglia plena jocis]這個詞。鄉下開滿鮮花的小溪邊有很多石頭城堡和小村莊,這種景色直到今天也沒有太大變化。大教堂出現在[坎特伯雷]、[伊利]、[牛津]等城市。貿易和城鎮的數量都在增加。1176年,橫跨泰晤士河的第壹座石橋——敦橋開工建設。為了順利安裝橋墩,需要用圍堰臨時分流泰晤士河,這也是當時的重大工程事件。亨利最大的功績在於他奠定了習慣法的基礎——習慣法是後世英國式自由有限王權制度的基石。習慣法以慣例為基礎,適用於全國各地。早期,法院通過當事人之間的各種審判或決鬥來決定當事人是否有罪。這些方法得出的結果往往與事實證據背道而馳,其荒謬性和不公正性越來越明顯。亨利隨後提出了取代傳統制度——陪審團制度。壹些有責任心的公民(也就是[陪審員],拉丁文意思是罵人)被傳喚到法庭,他們首先要宣誓不說謊。他們的作用可以是對某人的錯誤行為向法院提起訴訟,此時他們的地位相當於現代的大陪審團;他們也可以是法庭上的專家證人,此時他們的地位相當於壹個小陪審團。陪審員的最終決定是基於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而不是法庭上出示的證據,但陪審團的決定也是法庭的決定。亨利決心在全國建立壹個普遍的司法系統。當時英國教會有自己的司法系統,用來管理所有神職人員。因此,亨利和教會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沖突。當時,壹個人可以通過大聲朗讀《聖經》的某些章節來證明自己是壹個只受教會法律約束的牧師。1164年,亨利頒布了[克拉頓憲法],限制了教會法庭的司法權威。當時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貝克是亨利以前的玩伴。起初,他簽署了《克拉倫登憲法》,但後來他竭力批評這部憲法。他聲稱教堂裏所有的神職人員都應該被判死刑——甚至包括那些犯了謀殺罪的人。恐怕連教皇都提不出這樣的要求。和大主教爭論了幾年後,亨利終於忍無可忍。有壹天,他在宮裏抱怨:為什麽我提拔的都是混蛋?沒人幫我搞定那個吵鬧的小牧師嗎?他的四名騎士得到消息,立刻騎馬趕到坎特伯雷,在教堂裏找到了貝克,在聖母教堂前將他砍死。當其他僧侶準備埋葬他時,他們在他的長袍下發現了壹件完全破損的襯衫——這足以顯示他高貴的品格。他死後兩年,他被封為聖徒,他的聖墓成為基督徒朝聖的中心之壹。今天,許多人仍然來這裏朝聖。唯壹不同的是,他們的虔誠比當年差了很多。
在亨利統治時期,愛爾蘭開始了被英格蘭統治的漫長歷史。事情的起因是壹個愛爾蘭部落酋長請求英格蘭人出兵幫助他對付敵人。壹隊盎格魯-諾曼騎士響應了他的呼籲,幫助他鎮壓了敵人,後來順便消滅了這個殘暴的酋長。亨利無法容忍這樣壹個新王國的出現,於是出兵愛爾蘭,打敗了當地人和後來去的盎格魯諾曼人。他下令在這片土地上到處修建戒備森嚴的城樓,英格蘭的貴族在這裏看不起自己控制下的平民。許多這樣的塔被保存至今,不時提醒愛爾蘭人,他們在歷史上有過如此長時間的屈服。亨利和法國的關系非常復雜。在亨利統治時期,法國國王不斷加強王權,擴張領土。他們派信使去發展商業,鼓勵城鎮建設。壹種基於* * *人的法國民族主義情緒開始逐漸形成。英國國王亨利繼承了法國的安茹地區,同時也是諾曼底公爵,所以名義上,他還是法國國王手下的臣子。那時,法蘭西的國王是[路易七世],他娶了[阿基坦]的領主埃莉諾做王後。埃莉諾的領地占據了法國西部和南部的大片地區。然而,由於埃莉諾壹直沒有為他生下繼承人,並且對他仍然不忠,路易於1152年宣布與她離婚。亨利二世抓住了這個機會,兩個月後和埃莉諾結婚了。同時,他將埃莉諾的領土並入英格蘭的版圖,將英格蘭的邊界從佛蘭德斯延伸到比利牛斯山脈。當然,作為這些土地的領主,亨利要對法蘭西國王承擔壹些封建義務,但就實際實力而言,亨利無疑要比他名義上的宗主強大得多。亨利和埃莉諾生的四個兒子活到成年。長子亨利起初被指定為繼承人,被稱為[年輕國王]。但這個兒子是個徹頭徹尾的無賴,和壹群強盜、路匪混在壹起,甚至經常帶領他們搶劫寺院裏的聖物。公元1183年,他在極度貧困中死去。據說,甚至在他葬禮上幫助他的人也快要餓死了。亨利和埃莉諾的第二個兒子娶了布列塔尼的女繼承人,但婚後不久就去世了。他們的第三個兒子,[獅心理查德],也被稱為是和不是的理查德,在1189年成為英格蘭國王。他不喜歡英格蘭,壹生只去過英格蘭兩次:壹次是為了自己的加冕典禮,壹次是為了籌集軍費。他曾說:只要有人出價,我可以賣掉整個倫敦。理查德是典型的浪漫主義英雄,英俊的軍人和詩人,傑出的軍事家和工程師。他參加了解放聖地的十字軍,率領部隊圍攻並攻克要塞[阿克裏],但未能攻占耶路撒冷。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船在亞得裏亞海沈沒了,所以他不得不走陸路。結果,在經過奧地利時,他被德國皇帝[亨利六世]抓住,並被扣為人質,向英國索要贖金。他的對手,法王腓力和他的弟弟[約翰]都希望理查被無限期關押,但在埃莉諾的組織下,英格蘭努力提高了亨利六世提出的贖金數額(正是在這個籌款過程中,英格蘭將原來的人頭稅制度改為了房地產稅)。理查德被監禁近壹年後被釋放。他立即投身於與菲利普·奧古斯塔的戰爭,並於公元1099年死於箭傷。他死後,他的兄弟約翰繼承了王位。在英國歷史和文學中,約翰國王經常是被譴責的對象。但平心而論,他也不是壹無是處。他頭腦清醒,偶爾慷慨善良。但他極其不靠譜,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變得極其殘忍。他還有壹種病態的疲勞,總是坐立不安,經常在他的72座城堡和無數狩獵大廳之間巡遊。他的壹個隨從負責烘幹他的濕衣服,還有上百只獵犬和照顧它們的人。還有壹群洗衣婦——也許她們也兼作約翰的床伴。登基後不久,約翰與他名義上的宗主菲利普·奧古斯塔發生了爭執,最終導致了戰爭。戰爭的結果是,腓力取得了勝利,將約翰在法國北部和西部的大片領土納入了法國的版圖。這個結果對法國來說是好事,因為它的政治地位得到了進壹步加強。對於英國來說,這並不是壹件壞事,因為從此英國國王在法國不再受制於他的利益,島國英國得以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這時候的羅馬教皇就是大名鼎鼎的【無罪三世】,壹心要恢復教皇的地位,無論是精神上還是世俗上,都淩駕於世俗君主之上。為此,約翰和英諾森徹底鬧翻了。Innocent發布了壹項法令,禁止在英格蘭的所有聖禮,並宣布任何宣誓效忠約翰已被放棄。約翰進行了報復,沒收了中國所有宗教機構的財產,並完全接管了這些機構——他的行為開創了[亨利八世]與梵蒂岡徹底決裂的先例。最後,英諾森威脅要組織壹場由菲利普·奧古斯塔領導的討伐約翰的運動,約翰被迫同意妥協。公元1213年,他把整個英格蘭作為封地獻給了偉大的【宗座教】並承諾每年支付1000【銀馬克】的撫恤金。教皇隨後將英格蘭歸還給約翰,於是約翰成了教皇的仆人。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
約翰在戰爭和外交上的雙重失敗,引發了英國貴族長期壓抑的反抗。貴族們把約翰召集到泰晤士河畔的[蘭尼米德](溫莎的下遊),要求他簽署壹份憲章,保證貴族們的自由和權利。約翰壹開始很不情願,但還是要在1215年6月5日在這個章程上蓋國璽。這個憲章被後人稱為【大憲章,大憲章】)。《大憲章》的主要內容是界定領主統治下的貴族應該擁有的權利——基本上,這是壹份被守護的文件。然而,為了贏得其他利益集團的支持,貴族們在起草大憲章時,加入了許多保護教會、城市、商人、威爾士甚至蘇格蘭國王權益的條款。《大憲章》廢除了各種雜稅,並要求國王作出如下聲明:任何自由人都不能被逮捕、監禁或流放,也不能被剝奪權利、財產和地位,除非他根據自己的法律受到同等地位的人的合法審判。這段話在法律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壹個同樣重要的條款是,國王在征收新稅之前,必須召集妳的家族開會,並獲得貴族們的同意。《大憲章》也因此成為了壹個近乎神聖的象征,至今仍有公眾在警衛的看護下參觀。《大憲章》被視為英國自由的象征,是人民要求自由和獨立的宣言。這些影響恐怕是原起草人始料未及的。圍繞著大憲章,約翰國王和他的貴族們鬥爭了壹年多,最後在1216年去世,擺脫了這個問題。他的兒子[亨利三世]繼承了王位。亨利三世是壹個愛好和平的人物,他喜歡建築和藝術欣賞。在亨利三世56年的統治下,英國的憲政制度(這個詞幾乎很神秘)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國王承諾將徹底實施大憲章的所有條款。與此同時,《大憲章》中增加了另壹條款:國王本人必須受本國法律約束。【大議會】(即貴族議會)逐漸擴大權力,最終成為【議會】。在國會中,貴族和教會的代表可以自行討論和審查國王提出的想法。公元1258年,國民議會通過了【牛津條款】,長期有效地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大權。1272年,英格蘭愛德華壹世(長腿)繼位。愛德華是壹個非常好的國王,壹個勇敢虔誠的騎士和十字軍戰士。他壹生恪守壹個信條:忠於真理[Pactum serva],這個信條後來被刻在了他的墓碑上。在他統治時期,整個英格蘭完全被納入普通法體系,皇家法院是最高主管。他成立了壹個類似於現代內閣的小委員會,作為國王施政的咨詢機構,協助政府運作。愛德華與國會保持著非常好的關系,這為國會提供了壹個表達不同意見的論壇。因此,國會非常配合他對資金和軍隊的要求。在1295的代表大會上,我們稱之為【模範議會】——今天,愛德華不僅邀請了所有的貴族出席,還邀請了每個郡的兩名騎士,每個鎮的兩名代表,以及下層神職人員的代表。用他的話說,quot觸及所有人的決策必須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後來這種人還是經常參與討論,逐漸獲得了對國家經濟的控制權,最終演變成了【下議院】。公元1277年,愛德華率領壹支訓練有素的軍隊進攻威爾士。威爾士很快被打敗,接受了英格蘭的統治。如今,除了威爾士親王、英格蘭王儲的頭銜,以及威爾士人對英格蘭人根深蒂固的怨恨,威爾士已經所剩無幾了。與此同時,獨立的蘇格蘭王國處於無政府狀態。公元1290年,愛德華受邀為蘇格蘭王座的12位競爭者進行仲裁。他的決定沒有被采納,內戰爆發了。愛德華入侵蘇格蘭,並在那裏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在法國人的支持下,蘇格蘭人在他們的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和羅貝爾·布呂斯(Roibert Briuis)的帶領下抵抗了多年。經過漫長而血腥的戰鬥,蘇格蘭人於1314年在【Bannockburn】擊敗了入侵的英格蘭人。蘇格蘭的獨立從那以後保持了三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