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獸骨為記錄材料,將占蔔的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樣,中國最早的書籍就產生了,這就是甲骨文。
流傳至今的甲骨文,發現於清代光緒年間,河南安陽縣西北的小屯村。小屯村在北面環水附近,是殷商建都的地方。安陽的農民在洹水河畔勞作時,無意中在黃土層下挖出了許多龜甲和獸骨。他們誤以為是龍骨藥材,賣給藥店。
1899年夏,清末著名學者王因瘧疾求醫。他用盲龍骨吃中藥,偶然發現龍骨上刻的古文字。這個發現讓他大吃壹驚,於是他開始收集它。
王是當時著名的金石學家,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龍骨上奇怪的文字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做了仔細的研究。後來經過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等學者的研究,鑒定為商代的壹種器具,故稱“殷墟”,又稱“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