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吃面?
正月初七叫人月節,也叫“人民勝利日”、“人民慶祝日”、“人口日”、“人民七日”。傳說是母蝸牛先創造了世界,在她創造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在第七天創造了人,所以這壹天是人類的生日。正月初七有吃“人七菜”的習俗。這道菜由七種蔬菜制成,包括大白菜、蘿蔔、蔥、姜、蒜和黃豆。為什麽壹定要在這壹天吃“人七菜”?“南北朝《荊楚年譜》中說‘正月初七為壹日,七菜為湯’。人們渴望在第七年的第七天吃到“人七菜”,這可以帶來這七種蔬菜的豐收。唐代“人七日”稱為“人勝節”,這壹天按習俗是壹個人的生日,無論“人勝”、“人七日”還是“人情”。在這壹天,許多地方利用晴朗的天氣來預測這壹年的繁榮和個人健康。午飯要吃面條,這“七”都要吃面條,以示尊老愛幼,全家健康長壽。在舊社會,在“人的七天”期間有許多崇拜神靈的活動,這恰恰表明了人們在當時祈求風調雨順和平安的生活。比如臨猗,這壹天以推磨的形式送神、送土地神;這壹天送火神到單縣的活動非常隆重。壹般全村人聚集在空曠的田野上,登上火神棚,棚內有壹尊紅臉火神雕像,牽著壹只火烈鳥鴿子。都說人丁興旺,身體健康。龍口、招遠等地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為“小人七”、“成人七”、“老七”。中午吃面條祝願人們健康長壽。壽光等地的人每天“樹新聞”,砍三根木頭,用軸貫穿,與絲車相連,剪彩為繞母,高掛於竿上,以風為年。有些地方至今仍有人月祭神的活動。這壹天,沂南推著磨坊把它碾碎,送給天地諸神。鄒城在這壹天祭祀火神祝融。單縣壹帶這壹天送火神。運城民間傳說中的人人節是玉帝七姑娘的生日。這壹天,婦女們用稻草和布做壹個“七姑娘”,先幫她翻井,再翻碾臺、碾臺。邊轉邊唱:“七姑娘,轉井臺,教我繡鞋”,“磨路,磨路,縫筐,寸步不離懷”。蒙陰在人節有“綁大媽”的習俗,未婚的姑娘們聚在壹起“綁大媽”。他們用棍子、幹草、葫蘆頭、彩色布條等做成“阿姨”。葫蘆頭塗了白粉,塗了五官,沾了雞血。然後讓“大媽”站在神壇上,大家輪流向大媽跪拜,祈求幸福。最後有人抱著壹個“阿姨”,向每個女生點頭示意。據說誰點頭多誰就有福氣。沂南的未婚女子,在初七秋天之前,用初壹早上遞紙時用的紅筷子,去竈神那裏預測婚姻的吉兇。在人民日,臨清和濟南禁止婦女縫紉。單縣早上吃餃子叫“擠老鼠嘴”,據說晚上不能點老鼠,以免害民。淄川在這壹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腦。農歷正月初七,稱為“人月節”。吃面條是傳統,可以保護老人健康長壽。這當然是壹種傳統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