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耕地保護

耕地保護

(1)進壹步完善耕地占補制度。

大力推進土地整理,促進耕地質量保護。2011年,全國10000多個土地整理項目通過驗收,新增農用地近24萬公頃,新增耕地23萬多公頃,總投資220多億元。在內涵上,耕地占補平衡應充分體現耕地數量、耕地糧食產出水平和經濟效益的協調壹致。不僅要補充建設占用的耕地,而且新增耕地要能種、能產、能效益,建立“數量-質量-生態平衡”的新內涵。既要堅持把土地整理特別是耕地整理作為實現耕地保護的重要途徑,又要從增加總產量的角度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通過土地整理復墾和中低產田改造,確保耕地質量不降低。要註重運用經濟手段,充分調動中央、地方、企業、農民等耕地保護主體的積極性,理順各主體的利益關系。此外,通過建立各種激勵機制,對耕地大省、糧食主產區和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在政策、資金、指標等方面給予獎勵和補助,探索建立耕地保護獎勵基金,加大表彰獎勵力度,引入社會監督機制,進壹步完善土地整理項目保修制度和項目建設質量責任追究制度。

專欄4各地積極探索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做法。

2011年2月,國土資源部會同八部門組織開展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和農村土地整治清理檢查。從2006年開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已經進行了6年,增減掛鉤周轉指標已經下達了4次,涉及27個省份。從清理檢查情況看,大部分試點地方註重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權益,大部分嚴格按照項目面積進行規範管理,在縣域範圍內控制新建和拆除舊建築,基本做到了“總量控制、封閉運行、定期考核、到期歸還”。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具有積極意義。壹是推進土地復墾整理,加強耕地保護。項目區實現了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總量不減少、耕地質量不下降的目標;第二,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我國農村建設用地比較粗放,可以有效促進閑置低效農村建設用地的整理,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增減掛鉤建設用地,彌補農用地轉用指標不足,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有效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大城鄉規劃力度。

各地積極探索如何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如重慶的“地票交易”、天津的“宅基地交易所”、江蘇的“良田建設工程”等。

重慶的“地票交易”模式。2008年,重慶依托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將閑置、廢棄或節約的建設用地復墾為耕地,形成產權證,在農村土地交易所公開交易,從而轉化為可在全市規劃建設範圍內使用的建設用地指標,即地票。“地票”作為壹種新生事物,是我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制度改革和城鄉壹體化建設用地市場建設的重要探索,它將固化的、不可轉讓的土地資源物化,轉化為流動資產,以票據的形式進行交易。“地票”價格統壹;操作超越了傳統“掛鉤”測試的行政界限;先進行復墾,驗收後增加的耕地指標投放市場拍賣,降低耕地復墾風險。

天津“宅基地換房”模式。“宅基地換房”是指在國家政策框架內,堅持承包責任制不變、耕地總面積不斷減少,充分尊重農民意願,高水平規劃、設計、建設壹批有特色、有利於產業集聚和生態宜居的新型小城鎮。農民用自己的宅基地,按照規定的置換標準,在小城鎮無償交換壹套房子,遷入小城鎮居住。同時,村、鎮政府組織對農民原有宅基地進行統壹整理復墾,實現耕地占補平衡。規劃建設新的小城鎮,除了規劃農民居住區,還要規劃壹塊土地進行市場開發和出讓,用土地出讓收入平衡小城鎮建設資金。具體來說,就是在農民願意的基礎上,統壹用村民現有的宅基地置換小城鎮的樓房,實現農民向城鎮集中,產業向社區集中,耕地向大戶集中,農民從第壹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2006年,天津是國土資源部首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

江蘇“良田建設工程”。江蘇省以“有效集聚潛力資源,有序統籌城鄉發展”為主題,通過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相結合,於2009年啟動了“萬公頃良田建設工程”。具體來說,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以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為載體,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為抓手。將農村居民遷往城鎮,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建設大面積、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優化區域用地布局,實現以農田集中、居民點集聚、土地集約利用、效益明顯為目標的系統工程。

(2)西部地區違法用地比較突出。

全國共發現土地違法行為7萬余起,涉及土地5萬余公頃,同比分別上升5.8%和11%(圖13)。從區域分布看,西部地區違法用地相對突出,占全國的45.6%,同比上升75.2%;從違規用途看,交通基礎設施等重點工程較為突出;從違法主體和違法性質看,企事業單位違法用地非農建設問題較為突出。

圖13今年立案的土地違法案件及涉及土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