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寺廟壹樣,不把身體看得太重。
前不久看到壹群朋友吐露心聲,說自己已經深深卷入了保健的漩渦。我猜他的意思是,有壹段時間太註重養生,以至於給自己加了很多框框和限制,反而更不自由,更緊,更糾結。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越來越愛健康,整個環境的變化,比如今年的疫情,都需要壹個好的身體來應對外界的挑戰。而且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身心是壹體的,是相互作用的。身體不舒服,不通暢,情緒會多壹些;另壹方面,壹個思想多、情緒激烈的人,更容易導致內分泌失調、甲狀腺、胃、乳房出現問題。只有身心處於相對和諧舒適的狀態,我們普通人才能更深入地探索人生的真諦。否則痛苦就來不及了,又怎麽會有精力和精力走得更遠呢?
痛苦永遠是推動改變的最好動力。因為身心痛苦,很多朋友開始學習中醫、印度阿育吠陀醫學或者各種自然療法,也練習瑜伽、太極、八段錦等技術,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也是必要的。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難免如我朋友開頭所說,似乎走向了另壹個極端——
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妳不能吃這個又碰那個。如果妳吃這個,它會變冷,那個會生氣。規則太多了。結果妳的身體壹路好不了多少,反而越活越緊張。
愛健康是壹件好事。我聽到很多佛弟子說,他們壹開始並不在乎身體,認為身體就是壹張臭皮囊,太在乎身體和外貌會影響修行。可是打坐多年,身體生病了,更影響了修行。只有那時我才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迪帕克博士曾經說過,身體是設計出來的最好的學習工具。這就意味著,我們的五官、五官、五臟六腑,都是上天賜予的幫助我們“得真經”的工具。古語有雲,“身如廟”,要愛惜、珍惜、欣賞自己的身體,愛護身體。
但是如果我們把身體當成自己,就限制了我們的意識。就是因為身體的感覺如此清晰有力,讓我們很難放下身體。我們總是被各種不適所困,被別人的評論和眼光帶走,所以難免會陷入保健、養生甚至醫美的漩渦,永遠不會停止穿上這身衣服。
同題:涉入。“人”,壹個身心的復合體,非常容易被某種情境所吸引和卷入,從而形成某種偏好和傾向。
有時候我們愛養生,有時候我們可以放縱自己,有時候我們愛算命,有時候我們躲在山裏不肯踏足人間......不管是哪壹種,其實都是關註的焦點——我們太過專註於某壹部分而忘記了整體。
當然投入也是好的,至少那個階段是相當專註和勤奮的。
但進壹步說,真正的禪定和冥想,是不同於這種專註和專註的。看似發散,是放下中心,放下目標,保持註意力清醒,不要卷入某壹部分。它沒有邊界,沒有障礙,沒有好與壞,沒有線與線,沒有定居,沒有停在某處。
要達到平衡,需要的是內在的穩定:清醒、清晰和盲目。
在這種狀態下,人的身心自然放松、放松、靈動、自然。所以自然就帶出壹個非常和諧舒適的振動頻率。我心目中的健康應該是這種狀態。
兩端的固執,都是壹種能量的停滯。放松意味著放手,而不是堅持。我們習慣了去攫取,去努力得到,不習慣於放下,不習慣於放任自己(這個詞聽起來總是負面的)。但是任何抓取都是費力的。努力尋找健康,自然會離健康更遠嗎?
2.
放輕松,快樂度過。
無論在練平拋、太極還是其他技術的過程中,只要妳堅持認真練習,身體總會出現壹些癥狀,老師們稱之為“改變環境”,現代醫學也稱之為“改善反應”。是身體在以舊換新過程中的壹種自動排毒反應。看起來很糟糕,但實際上是改善的標誌。但是當我們不理解的時候,還是會害怕,會恐慌。
這種情況,我太極老師常說的八個字很適用:輕松接受,快樂度過。
記得有壹次學了壹個新動作“玉女梭子”,很喜歡,練的很努力。結果力道很猛,肩頸扭曲,突然像僵硬的腦袋壹樣不能自由活動。太極老師說,不要緊張,欣然接受。好吧!那就別管了。過兩三天就好了。
我們曾經舉辦過的“乒帥”課程組,很多人在練完乒帥後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毒反應,有的皮膚流膿有的膝蓋疼痛,老師們的建議都是壹樣的。繼續扔,不要停下來度過這段時間。的確,之後妳可以感受到身心清爽的輕松快感。
面對任何即將到來的疾病和變化,我覺得這八個字也是最好的應對,可以作為口頭禪(箴言)!
群裏有人說自己血壓低,什麽都做不了。朋友沒人說“低血壓只是個概念,試著放下吧。”就像壹個鈴聲,我相信如果我聽它,它現在就會被連接。問題是“我”認為這是個問題,我們腦子裏積累了太多的概念,生出了太多的恐懼。如果妳真的想放下,大方壹點,開心壹點,可能就沒問題了。
但是,這樣壹種輕松平靜的心態,並不是說壹變就變,需要心智的成熟。成熟離不開身心的和諧。所以,平日裏做運動,健康飲食,疏通筋骨,隨時面對情緒,釋放情緒,都是在打基礎,為壹顆輕松平靜的心做準備。還是那句話,認真對待,但不要太認真。
這個時候,我們做的任何壹個健康的動作,都是非常冷靜和輕盈的,並不是因為我們害怕什麽或者不敢做。同樣的行為,無論是因為快樂還是因為恐懼,能量都大不相同。
3.
素食還是肉食?
說到健康飲食,不可避免地要談到素食主義或吃肉。我自己是素食主義者,目前基本不吃牛奶和雞蛋。我自己的體驗是,吃素很好,很提神,壹點也不影響營養。很多人擔心素食營養不夠,但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營養學的了解有限,甚至已經過時。
比如,大多數人認為蛋白質是最重要的,但是最新的醫學已經說了,過多的蛋白質其實是人體的沈重負擔,我們並不需要那麽多蛋白質。其次,蛋白質的最佳來源是植物而不是動物。相反,很多微量元素、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才是人體更需要的,是食物中的“貴人”。它們都來自植物。
更多的朋友無法抗拒肉菜的味道。但是現在任何素食都可以用美味的方式烹飪。我們工作室的壹個小夥伴,23歲的男生,本來是不吃肉的,但是吃了壹段時間素食之後,他感慨地說,如果素食這麽好吃,不吃肉完全可以。
很明顯吃素會讓人更幹凈,想的更少。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也建議身邊的朋友都盡量吃素。但我不喜歡把素食主義放在道德層面。我們沒必要讓吃肉的人認為自己有“漏”。這種觀念只會束縛自己的內心。
吃素或者吃肉也是壹個機會。當壹個人真正意識到並願意嘗試素食,他自然會選擇。吃素並不意味著更有同情心。希特勒本人是壹個嚴格的素食者。
關於素食,我很喜歡知乎上壹位網友分享的故事。
我的壹個美國朋友,她從小吃素。小時候全家人去吃龍蝦。起初,她覺得這只活龍蝦很好玩,就給它取名為鉗子先生。後來我看到老虎鉗先生被活活煮了,我受不了了。再也不吃肉了。
我和她吃飯的時候,她總是點她的素菜,我點我的肉。她從不介意別人在她面前吃肉。
她曾經是南美壹個國家的老師。她父母留她吃飯,晚飯裏有烤倉鼠之類的東西。她曾經養過倉鼠作為寵物。但她知道這可能是人們能拿出來的最好的食物,所以她什麽也沒說,全吃了。
上周我和她去購物了。去凍區參觀的時候不好意思從冰櫃裏拿壹盒牛肉。我說也許有壹天我會感到足夠內疚,再也不吃肉了,但是今天我還是想吃肉。
然而,她對我說,我寧願妳永遠不要被這種負罪感折磨。
我很喜歡這個女孩。她選擇自己認為對的,但不會以此為標準和教條去給別人施加壓力,讓別人難堪。她吃素是因為愛,而不是出於恐懼。這種清晰、透明、開放的心,比妳吃什麽、不吃什麽更重要
楊丁壹博士說,“從宇宙和整體的角度來看,他不會在意自己回去得早壹點。”但是從我們個人來說,爸爸媽媽給我們帶來了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是如此的珍貴,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樣才能找回最大的目的。"
子曰,早上聽道,晚上死。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徹底了解永生的永恒存在,了解道,即使我們會馬上死去,也就足夠了。
我覺得這才是最根本的養生——不在於妳活多久,活多久,有多免於病痛(當然如果妳能做到那壹點,那就很好),而在於充分了解並活出生命本身,活得簡單自由,徹底知道真正的我是誰。如果是這樣,當下就是永恒的,沒有生命的概念。
~結束~
作者|張涵予
“心之旅”創始人
獨立采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