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起源於中國。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明確指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細分析了中國古代遊戲——六博與天文學、圖像學、數學的關系。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學說的盛行才促進了象棋雛形的出現,發明了具有天文性質的占蔔術,然後發展成為具有軍事意義的遊戲。”隨後蘇聯學者紛紛發表文章,駁斥印度起源論。1972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季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征》得出結論:象棋最早出現於公元569年的中國,之後逐漸傳播開來。古代的現代棋風直到宋代才制定出來。宋代理學家程顥寫過壹首關於棋的詩:“大部分棋都是戲,像翻壹出戲學用兵。《車馬》裏還有周的名堂,都有中文正式名稱。漢軍四面重,河外銳步輕,卻以其皺紋自嘲,雄如劉向。”他的詩裏沒有提到槍,是最後壹個加入的。當然,只是在中國發明了火藥和火器之後,才體現在象棋上。
北宋末年,國際象棋被塑造成現代格局:32枚棋子,黑色1將軍,紅色1將軍,戰車2輛,戰馬2匹,大炮2門,大象2頭,士兵5人。南宋時期,象棋變得家喻戶曉,成為壹種非常流行的象棋活動。作家如李清照、劉克莊,政治家如洪尊、文天祥都喜歡下棋。在朝廷制定的“待召棋”中,棋手占了壹半以上。民間有被稱為“棋手”的職業者,也有專制象棋、棋盤的工匠。到了南宋時期,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的《棋譜》、陳的《廣記》。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有許多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重要的有《入夢記》、《金鵬十八變》、《橘色秘笈》、《舒雅》、《梅花音樂》、《竹香齋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綺、袁枚等文人都喜歡下棋。壹大批著名棋手的出現,說明象棋受到各界人士的喜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象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從65438年到0956年,象棋成為壹項全國性的運動。從那以後,幾乎每年都會舉辦全國性的比賽。1962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下屬機構中國齊翔協會成立,各地也成立了相應的下屬協會。40年來,由於群眾性棋藝活動和比賽的推廣,棋藝水平迅速提高,湧現出優秀棋手,其中最著名的有楊官磷、胡榮華、柳大華、趙國榮、李來群、呂欽、許銀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