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文學作品。雖然是從三國誌改過來的,但與真實歷史中的人物相去甚遠。比如我們熟悉的諸葛亮的事跡,借草船之箭,巧借東風,三顧周瑜,圖謀空城,新項是不是諸葛亮放的火,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作者用壹些神話和神奇的故事來襯托諸葛亮的智謀,擡高劉備集團的聲譽。其實也是這樣。在數百年的不斷流傳中,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形象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心中,“諸葛亮”已經成為智慧的代名詞。
諸葛亮沒有先知先覺的能力,但三國時蜀人陳壽對諸葛亮評價很高。在諸葛亮援助劉禪期間
“所以外聯吳棟,內平南越,立法措施,整理軍旅,工機械技,極研,嚴科教,賞罰必信,無惡不罰,無善不露,至於官員,民以自得,道不留後,強不侵弱,風化可畏。”
在諸葛亮的統治下,蜀漢也是壹個剛正不阿的人。陳壽也認為諸葛亮是治理國家的人才,甚至可以和管仲、蕭何相提並論。但他認為諸葛亮連年六下祁山都失敗了,應該是因為他不善於帶兵打仗。
俗話說,人無完人,世間萬物都不完美。諸葛亮能占據90%,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羅貫中神化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忠君愛國,死後為蜀漢鞠躬盡瘁的精神。這樣的人物更符合人們心中的英雄形象,更有利於流傳下來教育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