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
甲骨文中的“太陽”是壹幅畫——太陽。壹個圓,中間的壹個點。
“月亮”這個詞是壹彎新月的圖畫。
1899年夏,王患瘧疾住院,托朋友劉鄂(《老殘遊記》作者)到北京大仁堂中藥店買藥。其中“龍骨”被瞎砸,劉娥在壹旁看著。他驚訝地發現骨頭上有壹些人工雕刻!
王生病後,他們從北京的每壹家藥店買骨頭。* * *發現上面刻著1058奇怪的古文字。1903年,劉鶚以《鐵雲藏龜》為題,發表了自己的甲骨文研究專著。
北京藥店的“龍骨”第壹次直接觸及了古文字的起源。這是甲骨文的發現。
中國人對自己文字起源的認識主要來源於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成書於121)。這本書給出了9000字的概括性解釋。
1928年,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科學發掘。發現了豐富的動物骨骼和龜甲,統稱甲骨文。
商朝國王相信死去的祖先在天上有靈,當他想接觸聖賢的靈魂時,他就用甲骨文占蔔。通過靈魂的傳遞,商王可以向他們的祖先詢問問題和願望,包括戰鬥,狩獵,建築和祭祀,天氣,歲月的快樂和悲傷,夢想,出生,疾病和死亡,等等。占蔔師用牛的肩胛骨或烏龜的腹甲在上面挖壹排排深槽。他們向祖先呼喊關於商紂王的事,把燒紅的銅棒放入槽中,甲骨受熱會發出劈啪聲。從夾縫中讀出答案。事後,常把問題和答案用小刀刻在用過的指甲或骨頭上,以保存起來。
據統計,小屯及附近地區共發現甲骨約17.5萬片,其中約5000片有甲骨。甲骨文* * *包含4000多字。其中三分之壹是在1934年辭書出版時確認的。時至今日,仍有將近壹半的單詞讓人無法確切知道它們的意思。
青銅器銘文是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古人把青銅器稱為“吉祥金”,所以他們把青銅器上的文字稱為“金文”,也稱為鐘鼎文。
1928年至1937年期間,人們在安陽城外搜尋甲骨文時,發現了大量震驚世界的精美青銅器。這些青銅器的使用與當時人們用美酒佳肴祭祀祖先神靈的儀式有關。
青銅器上有壹些銘文,有的只有壹個字,可能是姓氏,也可能是家徽。但也有很長的故事是關於器皿的出現和誰為了紀念某人或某事而下令制作的。據上世紀70年代的統計,有銘文的商周青銅器約有5000件,其中出現了近2000件與漢字對應的青銅器,1000多件青銅器被認為是沒有對應現代漢字的家徽。銘文“太陽”是壹個圓或圓內的壹點:
碑文中的“月”字如下:
商代青銅器上的文字比甲骨文更生動。有學者認為,金文應該算是商代的古文字,更簡潔抽象的神奇甲骨文更接近。
其他人認為甲骨文是用刀子刻在堅硬的甲骨文上的,而青銅銘文是借助勺子在軟粘土制成的模具上鑄造的。
商朝滅亡後,人們幾乎不再用甲骨文占蔔。但在接下來的800年裏,人們繼續鑄造青銅器來祭拜祖先。但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金文的形式也簡化了,到了周後期,明顯的古象也沒有了。
無論是甲骨文還是金文,這些文字都是高度發達的,應該是經歷了很長壹段時間的早期發展。他們原來的祥子呢?人們對它只知道壹點點。
人們還在Xi郊區的半坡村發現了描繪符號的彩色陶陶電影,這些符號與壹些人物非常相似。根據碳14的測定,確定陶片制作於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4200年。壹些學者認為,這些描繪符號是甲骨文和金文的前身。但有人認為這不是文字,只是符號。
金文是漢字第壹個標準字體小篆的來源。篆書建立於公元前200年,秦始皇統壹中國時,為了鞏固統治地位,有效治理國家,下令進行了壹系列改革,包括統壹文字。小篆字體漂亮,人們還用它來裝飾,比如印章。
因為小篆用起來不方便,不靈活,不變。於是沒過多久,壹種新的更自由的字體——隸書出現了。
在隸書的使用上,成為了另壹種新字體——楷書的起點。楷書從漢末開始就是中國的標準字體!
毛筆的出現以其靈活性使漢字具有了藝術性。這就引出了兩種更自由奔放的字體:行書和草書,但無論它們飛得多快,都離不開楷書,楷書是楷書的壹種素描形式!
附:今日疫情
5月7日0時至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例,均為本地病例(在吉林);沒有新的死亡病例;新增3例疑似病例,均為境外輸入(在上海)。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6例,解除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645人,重癥病例減少5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19例(其中重癥5例),疑似病例6例。共確診1680例,治愈1461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5月7日24時,據31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累計確診病例260例(其中重癥18例),已治愈出院病例77993例,死亡病例4633例,報告確診病例82886例,疑似病例6例。共追蹤到736010名密切接觸者,6167名密切接觸者仍在醫學觀察中。
31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16新增無癥狀感染病例(無境外輸入);當天沒有確診病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42例(境外輸入10例);854例無癥狀感染仍在醫學觀察中(71例境外輸入)。
共接收港澳臺確診病例1529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044例(出院944例,死亡4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5例(出院40例),臺灣省440例(出院347例,死亡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