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用來表示秩序的符號常與地支連用,包括甲、乙、丙、丁、戊、庚、辛、人、鬼。
相傳《天幹地支》是黃帝時大鬧家所創。據考古發現,薩滿教(這裏的薩滿教不是清代的薩滿教)產生於中華民族文明的早期,然後隨著歷史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原本從事祭祀活動的貴族聯合起來,逐漸演變為陰陽道,有多種用途,並且由於應用中有很多可預測的占蔔方面,所以認為天幹具有神奇性。這對現代人來說仍然是個謎。在中國古代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桂稱為“十天幹”,子、醜、陰、毛、辰、斯、武、衛、申、酉、戌、海稱為“十二地支”。兩者以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形成了幹部和支部的紀律。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幹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來記錄日子,也用來記錄月、年、時。唐代以後,幹支紀年主要用於算命或占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