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研古城是壹座沒有城墻的古城,光滑幹凈的青石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小橋流水處處可見。大研古城是壹座文化氣息濃厚的小城。明媚的陽光下,總有上了年紀的納西族人慢悠悠地走著。他們穿著充滿歷史感的靛藍色衣服,戴著紅軍時期的八角帽,視而不見,對身後的目光不屑壹顧。
麗江古城的街道依山傍水而建,大部分是紅色角礫巖鋪成的,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有飛灰。石頭上的花紋自然典雅,與整個古城的環境相得益彰。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古城和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象征。古城裏的大水車旁邊有壹個大屏幕。每天播放的歌曲都是古城裏最流行最有特色的歌曲。
在麗江古城的雨荷水系上,已建有354座橋梁,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裏93座。橋梁造型多樣,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索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等,均建於明清時期(14 ~ 19世紀)。其中,位於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古城內的幕府,原是麗江世襲土司幕府。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 ~ 1368),1998年重修,改為古城博物館。木屋占地46畝,屋內162間。還有歷代皇帝題寫的十壹塊匾額,見證了穆氏家族的興衰。
五峰塔,位於郭芙寺,建於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高20米。因其建築形式酷似五飛蔡峰,故名“五峰塔”。五峰塔是壹座罕見的瑰寶,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典型範例,它融合了漢族、藏族和納西族的建築風格。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裏處,宋元時期(10 ~ 14世紀)曾是麗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白沙民居分布在壹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是壹個梯形的廣場,壹股泉水從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小巷從廣場通向四個方向,很有特色。白沙民居的形成和發展為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住宅樓群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裏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壹個小市場。建築群內民居錯落有致,布局類似麗江古城四方街。青龍河從建築群中心穿過,建於明代(1368 ~ 1644)的青龍橋橫跨其中。青龍橋是麗江最大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有山城風情,又有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合了漢、白、彜、藏民族的精華,又具有納西族的獨特風格,是研究中國建築史和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麗江古城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體現了納西族的繁榮和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