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興趣,讓數學教學變得有趣。
真實的生活資料不僅能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的知識與所接觸的問題密切相關,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比如復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壹次秋遊的經歷貫穿了全班。老師先用電腦展示了壹幅清晰多彩的秋景,深情地說:“現在是秋天了,秋天多美啊!”火紅的楓葉,美麗的蝴蝶,翠綠的松樹...秋天來到大自然,發現很多美麗的風景。今天,壹場特別的秋遊在這裏舉行。“如此美麗的畫面與學生生活體驗中的自然之美相結合,激起了學生的審美感,喜悅的笑容在他們臉上蔓延,他們興致勃勃地進入了知識的境界。然後在不同的圖中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1)圖中有13只黃蝴蝶,四只花飛了進來。壹個* * *裏有多少只蝴蝶?(2)小明跑去捉蝴蝶,嚇跑了九只蝴蝶。還剩多少只蝴蝶?(3)乘車時,班裏42個同學上車後,還剩8個座位。這輛公共汽車有多少座位?(4)曾經岸上有18只鴨子,後來有四只鴨子下水遊泳。現在岸上有多少只鴨子?.....讓學生沈浸在場景中,在不同情境中發現隱藏在現實生活中的豐富的數學問題,並不自覺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
第二,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拓展課程內容,擴大學生知識面。
運用多媒體手段,適當拓展課程內容,激活課堂教學中的各種要素,建立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可以優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和信息的獲取,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愉快、高效的發展。比如在壹年級講授“認識人民幣”時,在完成教學目標後,設計了這樣壹個“認識人民幣歷史”的環節,讓學生跨越時空的界限,知道中國的貨幣歷史悠久,夏商時期就有海貝作為貨幣;金屬幣始於商代晚期的青銅外殼,距今已有3000多年。春秋戰國時期,貨幣文化大發展。金屬硬幣鑄造後,又出現了布幣、刀幣、銅幣、金盤和帶孔的圓形硬幣等。,形成了性格各異、形態各異的多元化貨幣文化。以及第五套人民幣,通過圖片和文字的再現,真實解讀人民幣的發展史,讓低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的歷史有壹個初步的了解。
第三,巧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科融合,滲透數學美。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恰逢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發布。老師抓住這個機會,利用這個熱點新聞,通過視頻播放“福娃”宣傳片。畫面最後定格在五個“福娃”上。學生們突然喊出“貝貝、晶晶、歡歡、迎迎、乃”的名字,老師的鏡頭引導著對話,營造出熱烈和諧的氣氛。然後讓學生對世界各國的國旗進行欣賞和判斷,既拓寬了知識面,又通過設計的懸念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習題設計中,老師有意識地進行開放式訓練,讓學生在運算探索中學習新知識,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學生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後,為了拓寬知識面,還想體現數學的生活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用在生活中。生活中處處隱藏著數學知識。只要善於觀察,積極思考,就會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老師還精心設計了壹組圖片供學生欣賞。通過欣賞中國的建築和中國的民間藝術品,如剪紙和京劇臉譜,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對稱之美,同時感受到作為壹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在這堂數學課上,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受到了美的教育。
第四,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感受過程,讓數學教學有所體驗。
(壹)從“單身”到“有錢”
在講授軸對稱圖形時,教材只提供了楓葉、蜻蜓、鱗片三種插圖。材料單調枯燥,難以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相銜接。小學生對身邊熟悉的事物感興趣,於是老師創作教材,將高年級學生的作品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課件呈現前,他問:“仔細看,妳發現了什麽?”然後通過音樂和旁白相結合的方式呈現畫面。在優美的音樂中,解說員熱情地介紹:“自由的魚,振翅飛翔的鳥,翩翩起舞的蝴蝶!”優美的音樂、優美的介紹、優美的畫面,將學生帶入了聲、光、色的美的境界。他們沈醉其中,全神貫註,完全融入了這個情境。學生在享受和思考的同時,感覺自己不是在學數學,而是在享受數學中的美,思維很容易被激活,從原來的“我要學”變成“我要學”。
(二)變“枯燥”為“生動”
課本只是壹篇課文,如何讓課文活起來?除了教師對教材的精心設計,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恰當運用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高壹“10的除法與組合”壹課主要是讓學生熟練掌握10的除法與組合,為10以內的加減法做鋪墊。如何讓學生興致勃勃地練習10的除法和組合?課件解決了這個問題。老師將10的分數設計成如下的火車造型:課件先展示兩個孩子開心地開出火車,火車嗚嗚地叫著,火車頭上方有蒸汽冒著,學生的情緒立刻被調動起來:“書裏的火車是活的!”老師趁機問:“孩子給貧困地區的孩子送飯。每節車廂包含65,438+00噸,第二節車廂包含7噸。應該裝多少噸?”其他車廂呢?“同學們早就不耐煩了,紛紛舉手發言。學生答完後,用鼠標點壹下答案就行了。如果回答正確,電腦裏的掌聲立刻響起,學生得到了電腦的肯定,學習的熱情也會更高,進而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下壹個環節的學習中。多媒體技術從“枯燥”到“生動”的魅力,讓學生樂在其中,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潛能。
(三)“靜態”定位“動態”
高壹《加法的初步認識》教學時,用兩個動畫來體現:學生來校園澆花澆花:畫面中有三個孩子在澆花,兩個孩子在奔跑;樹上有壹只鳥,兩只鳥飛進來,讓學生知道兩個數相加,理解加法的含義。做減法,動畫顯示孩子們給花澆完水走了,壹只鳥飛走了。也可以用慢慢去掉減法部分,然後逐漸消失的圖像顯示,很好地說明如何從壹個數中去掉壹部分,找出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
新穎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了廣闊的天空。我堅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發展,共同研究,數學教學的未來壹定會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