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渝湘黔交界的紅安邊城】紅安邊城

【渝湘黔交界的紅安邊城】紅安邊城

在20世紀30年代,沈從文寫了壹本世界聞名的書,講述了壹對年輕男女在重慶紅安和湖南茶洞的愛情故事。片名是《邊城》。《邊城》中的地理原型是紅安——重慶東南部的邊城,也是壹腳跨三省的花卉種植地。

在紅安古鎮,幾分鐘就可以走完三個省市。紅安以東,是清水江邊的湖南省花垣縣茶東鎮。南面是貴州松桃縣齊家鎮。多年來,土家族、苗族和漢族壹直在這裏共同生活。

每天早上,重慶紅安鎮的地盤上公雞壹叫,湘黔邊上的人也能聽到。於是,紅安、茶洞、姚佳都在這美妙的晨歌中慢慢醒來,而隨著新的壹天的到來,邊區的居民也帶著絢麗而充滿希望的笑容醒來了。

清水河和杜拉拉充滿了聰明的血液。

紅安古鎮前,壹條清澈豐沛的河流流淌,連接著重慶、湖南、貴州。重慶紅安人稱之為紅安河,湖南茶洞人稱之為花園河。反正這條河在地圖上叫清水河。紅安人和茶洞人對這條河的不同稱呼,其實來源於對家鄉尊敬的情感表達。兩岸的紅安人和茶洞人,並沒有被河流疏遠。自古以來,他們就以這條河為紐帶,交易,通婚,血脈相連,兄弟情誼。

在重慶、湖南、貴州的交界處,清水河早已超越了河流和水的簡單涵義,已經顯示出非同尋常的意義。尤其是在春天或秋天,心情迷茫,心靈被觸動的時候,壹不小心,或在重慶,或在湖南,或在貴州,土家族大哥,苗族妹妹,那親密的笑臉嵌在如鏡的江水裏,落在江面上的明眸,也透露著對轎子、嗩吶、龍鳳花、蠟燭的熱烈期待...從某種意義上說。

那壹天,隨著“下轎子”的聲音,紅安的老街上滿是嗩吶和鑼鼓,新郎戴著大紅花,騎著壹匹衣冠楚楚的棗紅馬走在前面。四個轎夫,擡著老式的婚禮轎子,跟著旗、鑼、角、傘的隊伍,穿過清水河。婚禮隊伍走到古戲樓前,新郎下馬走到轎子前,準備迎接轎子裏的新娘;新娘頭戴紅布,輕輕走出轎子。這種被紅安當地人稱為“騎轎子”或“旗鑼傘”的復古婚嫁方式,已經流行了上百年。

在紅安古碼頭,壹塊奇形怪狀的石頭上刻著“杜拉拉”三個漢字,旁邊拉著壹根電纜直通對岸。壹艘舊渡船維護著它,來往多年。不用說,這就是紅安古鎮著名的杜拉拉。

在舊社會,由於陸路交通不便,水運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杜拉拉是其中之壹。即使在陸路交通極為便利的今天,杜拉拉仍然是往來於重慶紅安和湖南邊城之間最頻繁使用的交通工具,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貿易往來。

在今天的拉拉渡口,仍然有擺渡的人。我看見壹個老人拿著壹個木柄,把木柄另壹端的開口插在纜繩上,輕輕壹拉,船就向前開了,很像《邊城》裏的崔璀爺爺。兩鎮人民免費過渡,遊客只需支付1元或50美分過河。

清水河邊,也有壹座千年不倒的白塔。它是壹首凝固的情歌,飽含著激流與海浪日夜碰撞而來的柔情蜜語,讓歷代後人在河邊訴說他們或甜或悲的愛情或互留。於是,清水河成了夢開始的地方。像崔璀壹樣的愛情碎片數不勝數,像清水河的水壹樣幹凈透明,像清水河的河床壹樣溫暖多變。

在《三顧茅廬》上,英雄是靠劍影來討論的。

紅安,在苗語中是“流血之地”的意思,也傳達了這裏兇悍的民族性格。要說紅安的血氣,應該算“三不管島”吧。是清水河上三鎮交界處的沙洲,壹塊不毛之地,是清水河和紅安河對沙堆多年的沖擊堆積而成的。當時不屬於湖南,貴州,四川。曾幾何時,這裏成了自由和暴力的“天堂”。是壹個無論天、地、渝、湘、黔的“三不管島”。

舊社會,這裏治安混亂,邊民經常為地界、用水、養魚、婚姻發生糾紛。為了了結恩怨,輕則謾罵、扭打,重則群毆。所以決鬥成了男人勇敢的代名詞。重慶紅安的劉虎和湖南茶峒的李婷婷相愛了,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誰知李家收了的聘禮,卻出爾反爾,不但不還,還解除了婚約。於是,劉虎和李婷婷的哥哥李強勇約定在“三不管島”中決壹死戰。

當兩個男人在這壹點上相遇,即將因愛恨情仇而斷劍斷水,當李婷婷來到這裏,她的眼淚掉進了清水河。兩人滿腹怨恨,四下怒目而視,發現紅安河在四周流淌,水面上有鴛鴦、野鴨、飛鳥在遊動。李婷婷的要求讓兩人放棄了決鬥,得到了握手,從而避免了流血的代價。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管理的完善,紅安古鎮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和諧示範區。如今,“三無島”已建成集餐飲、住宿、會議、休閑、民族旅遊為壹體,集美食、住宿、娛樂、購物為壹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紅安古鎮,既然戴上了“流血”的紗帽,就註定永遠與紅色聯系在壹起。

1949 165438+10月,劉鄧的軍隊向西南進軍,到達紅安古鎮清水河。沒想到,連接四川和湖南的川湘大橋被敵人燒毀,部隊被堵在清水河前。在這個關鍵時刻,紅安的“崔璀”,或者說茶樓的“天寶”、“諾頌”挺身而出。在拉拉渡口,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幫助解放軍用8艘“娘娘船”拖輪搭建簡易渡口,載著劉鄧軍的先頭部隊開進紅安古鎮,並在清水河上架設浮橋,讓後續部隊渡河向秀山、重慶挺進,從而在巴山、蜀水等地插滿了紅旗。

紅安也因此成為了劉鄧首席建築點亮燈籠,馬上擺渡的地方,成為了當時四川第壹個迎來新中國曙光的地方。

紅安老街,遠離喧囂的桃源世界

紅安古鎮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60年代+30年代設立商號,將其變為市場。是重慶、貴州中南部地區的物資運銷集散地,曾被稱為“紅安城”。古鎮中,土家吊腳樓和四合院縱橫交錯,造型獨特,富有土家苗寨風情。

從穿越小鎮的319線出發,進入老街,踏上堅實厚重的石階,是壹個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過程。整條老街長約千米,地勢緩急,別有壹番韻味。站在高處,放眼望去,街道兩旁是壹排排不規則排列的堆積墻,耐火性很強。無論哪個房子不小心著火,都不會延伸到兩邊。古鎮依山傍水而建,倒影靠近清水河。紅安老街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沿街青磚黑瓦的深院,彌漫著濃濃的文明氣息和時代的和諧。像壹個人,壹只黃狗,甚至壹只帶著紅冠的公雞,懶洋洋地穿過老街,消失在壹條狹窄的巷子裏。這樣的畫面似乎壹起定格在這裏。

紅安古鎮的青石街,講述著昔日繁華的故事。幾乎每壹條街道的側墻都是鋪砌的,或者在墻上挖壹個方孔櫃臺。家家戶戶都成了店主,做著大小不壹的生意,讓生活更加滋潤。自從古鎮產生以來,湘黔兩地的人們就聚集起來追趕“邊疆”:街上擠滿了人,摩肩接踵,剃頭補鍋,算命,交換所需物品,結交朋友。聚會結束後,喝點玉米酒,聊聊農事,聊聊張的父母和李的短處,又把寨子裏發生的趣事,約定好下次相見的地點,然後揮手告別。

紅安古鎮的生意也是五花八門,泡菜小吃,農作物種子,農具,家禽家畜...雖然都是小生意,但是其樂融融。其實最難忘的還是“壹鍋煮三省”,其實就是紅安酸菜魚。它是重慶、湖南、貴州(湖南的魚、貴州的豆腐、重慶的酸菜)菜肴的精華,由紅安的廚師烹制,開創了人間美味。當然,哺育三地人民的碧水河流必不可少。沒有清水河,就沒有“壹鍋三省”;只有清水河才能把三地人民的感情凝聚成壹鍋,把三地人民的友誼“煮”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