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車爾尼最喜歡的學生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出生在匈牙利的雷丁。他六歲開始學琴,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和拓展性,創造了管弦樂隊對鋼琴的極致改編效果,做出了許多著名的鋼琴練習曲,創作了交響樂。他還首創了朗誦法(他認為壹個優秀的鋼琴家不應該在舞臺上用音樂演奏,這樣更能展現壹個鋼琴家的魅力),他也因為在鋼琴及以上方面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譽。
李斯特是19世紀最傑出的鋼琴家。他壹生受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啟發(就是爭取第壹名,別人說不可能來找他,他成功了),決心在鋼琴上創造出帕格尼尼那樣的奇跡。他的演奏風格繼承了克萊門蒂和貝多芬的動感鋼琴曲傳統,發展出19世紀音樂會的炫目演奏風格。
李斯特追求的是壹種令人眩暈、震撼(每個音符銜接流暢)的鋼琴演奏風格,技巧和特技令人眼花繚亂:極快的速度、響亮的音量、輝煌的技巧和狂野的氣勢令當時的人們著迷。這種輝煌、浪漫、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奠定了歐洲鋼琴演奏藝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流派,當時的李斯特和肖邦將鋼琴藝術推向了壹個高潮,壹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鐘》寫於1834,又名《泉水》,改編自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鐘》,對李斯特影響很大。這是壹首獻給德國鋼琴家克拉拉·舒曼的鋼琴曲。簡短的前奏過後,主題鐘聲很快出現在高潮區。鋼琴高音區清脆悅耳的音色和泛音演奏法形成了短促有力的聲音,形成了壹系列生動逼真的鐘昀呈環。
因為鋼琴高音區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容易模仿鈴聲,所以鈴聲的效果更明顯。下壹個主題繼續利用鋼琴高音區的音色特點,演奏不同節奏的編鐘。這兩個主題的交替,形成了壹個高難的輝煌華麗的段落。最後,音樂運用了舞曲的體裁特點,在熱烈歡快的歌舞氛圍中結束。播放時間4分鐘左右。
視頻:狄雲演繹李斯特作品《鐘聲》
2.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也被認為是古典音樂的最後壹位大師。19世紀初的音樂名城維也納,繼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等偉大音樂家之後,又出現了壹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可惜天才總是英年早逝,舒伯特享年365,438+0)。
舒伯特家從小就很窮。他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十壹歲時,他考入帝國教堂唱詩班,住在神學院,成為小提琴手,也擔任指揮。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壹些著名作曲家。他在1813年為樂隊寫了第壹交響曲。1813因為變聲離開了神學院。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舒伯特去父親的學校當助教,繼續創作。
舒伯特的創作生涯短暫,但他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李斯特稱他為“有史以來最富有詩意的音樂家”。600多首藝術歌曲被譽為音樂史上的“歌王”。他為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弗裏德裏希·席勒、海因裏希·海涅、威廉·穆勒等眾多詩人的作品創作了大量歌曲(都是大詩人),並將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
1816為了創作音樂,舒伯特毅然辭去了教師的工作。由於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舒伯特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1828 165438+10月19年,年僅三十壹歲的舒伯特在維也納突然去世,按照他的要求,被安葬在他生前頗為仰慕但只見過幾次面的貝多芬墓旁(偉人是鄰居,永遠不會寂寞)。
《搖籃曲》寫於1822年,當時舒伯特25歲,但直到43年後,1865年才發現樂譜並首演(如果有人問我誰能淋漓盡致地表達愛,我壹定會告訴他是舒伯特)。這首歌不僅是舒伯特交響曲中最傑出的作品,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傑作,被後人奉為胎教音樂的典範。透明、純粹、優美、豐富的旋律和歌手母性的光輝讓這首歌家喻戶曉(誰會知道偉大的舒伯特寫這首歌是為了填飽肚子,這真是對天才的嘲諷)。聽到這首歌,妳壹定會想到:“睡覺吧,我親愛的寶貝。”
視頻:背誦版《搖籃曲》
3.
薩拉薩蒂(1844-1908),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1844年生於西班牙潘普洛納,1908年卒於法國比亞裏茨。被譽為“20世紀末的帕格尼尼”。
薩拉薩蒂創作的大量小提琴作品富有西班牙民族特色和情調,每壹首作品都是從心底流淌出來的優美旋律與千變萬化的演奏技巧的完美結合。他的作品因其獨特的魅力而廣受世人喜愛。無論是輝煌的《卡門幻想曲》、《浮士德幻想曲》、《吉普賽之歌》(又稱《流浪者之歌》)和《導言與塔蘭泰拉》,還是精妙絕倫的西班牙舞蹈,都像壹顆顆閃亮的珍珠,永遠鑲嵌在世界小提琴古典音樂的寶庫中。
薩拉薩蒂的演奏充滿了情感和悲傷,華麗的效果與艱深的小提琴技巧交織在壹起,任何人聽了都會著迷。
《流浪者之歌》的創作背景以吉普賽民族(擅長唱歌、跳舞、占蔔)為背景。這個著名的民族是壹個居無定所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過著貧窮歧視的生活。但是這個民族活潑樂觀,能歌善舞。薩拉薩蒂用非常貼切的筆跡描述了這個民族性格的幾個方面,並使小提琴的旋律和技巧完美結合,體現了吉普賽民族雖然貧窮但對生活樂觀的態度。
視頻:北京愛樂管弦樂團_流浪者之歌
4.
雅克·奧芬巴赫(1819-1880)是壹位德裔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是法國輕歌劇的創始人和傑出代表。面對大眾,他將舞臺劇的傳統、熱愛歌劇的形式、巴黎林蔭大道的現場報紙表演與城市民謠結合起來,形成壹種新的表現形式。年輕時,他按常規被巴黎音樂學院錄取學習。
他的曲調洋溢著流行的民間情調,音樂極其輕快歡快,生活舞蹈,如華爾茲、伽羅佩、康康舞等被廣泛運用。他的輕歌劇充滿了嘲諷和諷刺,但也迎合了有權有勢的人的口味,具有娛樂性,甚至色情。也是他的藝術能在第二帝國存在的原因。奧芬巴赫的音樂對奧地利的f·蘇佩、j·施特勞斯、a·沙利文、匈牙利的f·勒哈爾以及美國現代音樂劇都有深遠的影響。1855年夏天,奧芬巴赫開了壹家屬於自己的劇院——“巴黎劇院”,立刻成為巴黎最著名的劇院之壹。邁耶·貝爾、羅西尼、薩克雷、列夫·托爾斯泰等人都曾是劇院的座上賓。
《天堂與地獄序曲》又名《地獄中的Flo》,是德國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創作的管弦樂。寫於1858,同年在巴黎演出。這是最著名的輕歌劇之壹。這部歌劇體現了在希臘神話中非常流行的奧Flo和歐律狄刻的故事。早些時候,蒙特威爾第和格魯克把它寫成了歌劇,然後奧芬巴赫為此妙趣橫生。《地獄裏的Flo》本身是壹首很快樂的曲子,但當它與故事結合在壹起時,就會變成壹首搞笑的,影射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國政客的腐敗無能。
這部輕歌劇是奧芬巴赫創作的最早的兩幕作品,因此具有特殊的意義,但某個版本被改成了四幕結構。
視頻:天堂與地獄序曲
5.
安東尼奧·維瓦爾迪(1678-1741)是巴洛克時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和牧師。巴洛克時期小提琴協奏曲體裁的開創者和音樂啟蒙者,使獨奏協奏曲成為巴洛克音樂的最佳表現形式。
25歲時,維瓦爾第成為壹名牧師。因為他的紅頭發,人們叫他“紅頭發爸爸”。然後他成了教堂的牧師,在教堂下面的女子音樂學院當小提琴老師。在維瓦爾第的悉心指導下,孤兒院的樂隊和合唱團水平蒸蒸日上,他作為作曲家和小提琴家的名聲也越過了阿爾卑斯山。壹些熱愛音樂的貴族不遠萬裏來到威尼斯,就是為了聽他拉小提琴。
在維瓦爾第近四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大量的音樂作品源源不斷地從他的羽毛筆中流出,其中最傑出的是他的具有民間色彩和生命氣息的器樂作品。他壹生創作了近500首協奏曲和73首奏鳴曲。此外,他還創作了十多部歌劇、清唱劇和經典歌曲。在他生前出版了相當多的作品,包括他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
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大約寫於1725年。是維瓦爾第五十歲左右發表的十二首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協奏曲《和聲與創造力的實驗》的第壹至第四首,統稱為《四季》。這四首協奏曲是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它們的旋律至今仍經久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樂章協奏曲形式的正宗標題音樂,不僅根據給定的十四行詩進行配樂,還運用了許多描寫手法。這四部作品充滿了繪畫感,引起了人們對巴洛克音樂的濃厚興趣。
其中以《春》(快板)第壹樂章最為著名,洋溢著歡快的春天氣息。開場曲以輕松愉悅的旋律開始,立刻讓人想起春天的綠色和生機。它描述了春天重返大地,大地從冰凍中慢慢蘇醒,鳥兒歡快地歌唱,森林枝葉隨風起舞,竊竊私語。
視頻:《四季》春天卡拉揚指揮
結論:
15首音樂和14位偉大音樂人的欣賞和介紹已經完成(我願意繼續分享給大家,以後保持更新)。這十五首歌裏的音樂大部分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旋律,為了讓大家知道,妳在某個時刻聽到的歡快優美的歌曲,其實離妳的生活是那麽的近。古典音樂並不太冷,它貼近我們的生活,音樂本身就是情感的表達,而古典音樂經過了歲月長河的洗禮,歷久彌新。
好的純音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泄露的音符交織著神秘、優雅、空靈、性感、悲傷、激情,化作壹道符咒,喚醒我們沈睡的聽覺。
願時光在妳的手掌中靜靜流淌,與妳我在音樂的海洋中共舞,享受靜謐時光。
更多文章:
古典音樂入門欣賞(下)
古典音樂入門欣賞(壹)
這些經典的純音速度系列
願這些純凈的音調治愈妳的悲傷。